“淘寶網店現在真是越來越難做了!”聽到這樣的感嘆,恐怕不少商家們都會產生同感。近年來,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勢頭可謂如日中天,去年“雙11”淘寶和天貓近200億的銷售額,著實讓人們切身領教了“神”一樣的電商潛能與節奏。于是,為分吃這份羹不少品牌和商家都紛紛躋身涌入電商舞臺,加劇了電商品牌間的激烈廝殺;與此同時,不乏野心的線下品牌也紛紛聞訊而來,這場基于電商平臺的、“適者生存”的實力較量,也就顯得愈發嚴峻了。
在如此劍拔弩張的形勢之下,原本嘗盡甜頭的“淘品牌”們不免倍感“壓力山大”,并且迅速在這場電商角逐中拉鋸出相當懸殊的實力差距——一部分電商品牌逆流而上,殺出一條火火紅紅的頑勝之路,一面昂首闊步“富得流油”,一面繼續上演著高端、洋氣、上檔次的耀眼神話;但仍有不少商家混到“窮得喝風”的地步,最終因難抵行業壓力和平臺競爭而不得不選擇節衣縮食,例如以純、凡客等知名品牌的萎靡不振,除了營銷模式與自身品牌發展的問題外,很難說完全沒有對當下電商犀利競爭態勢的水土不服等因素。
那么,是否真如一些網友所言——互聯網電商的冬天來臨了?非也,因為我們確實也看到有不少電商品牌依舊活得挺好,特別是在自主服飾品牌這一領域,像是像裂帛、茵曼、OSA歐莎、韓都衣舍等知名天貓品牌,不僅沒有因為整體平臺的競爭壓力而內傷,反而是見招拆招、越做越旺。若問何解?話說這里的門道著實不淺,其中最關鍵的一環必然是源自于對品牌的成功鍛造與審時度勢的多元化營銷手法。
擲重金擦亮金字招牌:遠見是關鍵
眾所周知,在馬云創立阿里巴巴之初,嗅覺敏銳的商家捕獲機遇、蜂擁而來,除了不斷以挑戰價格底線的手段爭奪電商江山外,似乎對于品牌、服務、品質等方面也沒有過多關注和考慮,因此很多網購消費者對電商最初的感受更像是游逛小商品批發市場,除了以價格因素來區別和衡量各家產品之外,并沒有過多考慮其它消費附加值。后來,隨著互聯網電商領域的整體發展,人們開始能夠通過產品特色、服務品質等逐漸區分各商家的優劣印象了,而“品牌”與“品牌”之間的不同輪廓也自此逐漸清晰起來。
這里還是拿裂帛、茵曼、OSA歐莎、韓都衣舍等淘寶自主服飾品牌來舉例吧。說到“裂帛”,淘友腦海里總會立馬冒出“原創民族風”五個字;說到茵曼,獨一無二的麻花辮模特造型與其棉麻女裝的自然氣息瞬間撲鼻;而若是說起OSA歐莎,時尚大方的通勤服飾風格便映入腦海,其無疑和“韓都衣舍”的“辣”、 “潮”韓流是有本質差異的……沒錯,這便是品牌的魅力,滿足于消費者們多元化、個性化的專屬網購需求的同時,也沒少為整個電商平臺趨向更加規范、更加成熟與更加完善的發展境地發力、拓荒。然而,盡管越來越多商家和創業者均已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在實操環節卻顯然不得要領,這里完全可以重點剖析一下服裝品牌OSA歐莎的營銷思路,因為它是現存淘品牌中看起來最沒有“特點”但卻依然生存得很好的一個典型。
曾有人評,OSA歐莎最擅“土豪”式大手筆重金狠砸——斥資數十萬邀請著名攝影師黎曉亮拍攝了冬季時裝大片、掏出一百多萬買下了歐莎中文名商標、全力拉動線下實體店逐一破土……這種在自身品牌建設上“不差錢”的態度,本身就是高調的、直接且最引人注目的營銷策略;與此同時,也有業評人從另一個角度剖析道:OSA歐莎能有今天的好成績,很大程度是因為它是一個重視品牌整合營銷的淘品牌,拋開重金鍛造金字招牌這一環,這個品牌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似乎更為具象得多,因為它是第一個斥巨資回購品牌名商標的淘品牌,重視品牌發展的每一段歷史;然后它又是第一個邀請時尚攝影師拍攝淘寶大片的淘品牌,在視覺整合、探索獨特視覺表達語言方面格外用心;此外它還是第一個以普通消費者作為模特拍攝服裝品牌大片的淘品牌,注重與消費者情感互動……從這個角度來看,OSA歐莎維系品牌、擦亮金字招牌的營銷手段,其實與阿芙精油的聯名信用卡、御泥坊與藝術家合作等有著異曲同功之妙——它們都是當下優秀淘品牌的縮影,它們對于自我品牌的鍛造與維系,反應了淘品牌一方面在適應天貓大平臺的發展變化,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地迎接來自線下品牌進駐線上的挑戰,從而更好的開啟自己由“賣貨模式” 向“品牌運營模式”全速晉級的戰略嘗新。
不忘初心 堅持真我:態度很重要
金字招牌當然是越擦越亮,耀眼儀仗無疑也越擺越炫,于是就有人提出質疑:OSA歐莎家的物件兒賣得不便宜吧?經過了解你會發現,OSA歐莎的戰略模式是線上(淘寶、當當、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平臺)與線下(自營、批發)多元化渠道的同步進行。點開OSA歐莎天貓旗艦店放眼望去第一印象非常強烈,就是這家品牌區別于以往淘品牌 “促銷、低價、賣貨”的傳統印象,但價格相對也還算親民。而且,從服飾風格、設計特點到品牌基調來說,也都非常貼近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的體型和穿著習慣,更難得的是其并沒有失去堅持“真我”、感知“幸福”的個性與態度。
當下人們常常會感嘆“淘寶”不好做了,筆者認為這個“不好做”有相當一部分是落在了品牌文化層面。隨著消費者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攀升,產品的多元化、個性化以及專屬性基因越發關鍵,而在整個電商平臺的大背景之下,這一環的PK往往關乎品牌最終的命運。依舊是拿OSA歐莎來舉例,這個品牌擁有大批量忠實“莎迷”,而這些“莎迷”主要源自于年輕的都市白領族群,他們大多是經歷著重重職場考驗,有信心、有態度,在看似隱忍的平靜下從不缺失內心的波瀾…… 這與OSA歐莎低調、規范卻不失精致、注重細節的品牌DNA是相契合的。而穩穩的抓住這個共同點,并將這份創業伊始的初心和品質不斷的延續下去,這無疑是讓一個品牌凝聚力和顧客粘性不斷增加的關鍵所在,這也是OSA歐莎至今屹立不倒的根本所在。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馬云和萬達老板打賭的段子——2020年,也就是8年后,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占50%,王健林給馬云一個億,反之馬云便還王健林一個億。我們姑且不說這賭本怎樣犀利,單從馬云態度和信心就不難看出電商行業未來的發展勢頭弱不了。那么,隨著未來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淘品牌與傳統線下品牌無疑還將面臨全新的拉鋸與挑戰,互動購物體驗、移動便捷購物體驗以及個性化購物體驗等電商新課題也將更加亟待接招;而如何實現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共贏發展,必然是非常值得我們展開深入推敲與思考的。而今天,從這些優秀的淘品牌身上,我們是否也能夠在看到希望和曙光的同時,從中獲取更多的經驗值與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