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學者,一生致力教育事業(yè),書名享譽海內外的書法大師
張裕釗《行書客店商船七言聯(lián)》 紙本行書 129.1×30cm×2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中國晚清的社會的發(fā)展中,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已經愈演愈烈,國外不僅有外國列強的侵略,國內的農民起義,民族紛爭等等更是層出不窮,但是似乎這并沒有影響當局的一些王公大臣們自己過著奢靡的生活。本期書揚文化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晚清時期的官員,但他卻沒有像當局者那樣,而是義憤填膺,斷然辭官離開了這個體制,一心致力于教學,在書法上有著極其重要地位的晚清書法大師——張裕釗。
張裕釗《行書沙苑天街七言聯(lián)》紙本行書 129×31cm×2 深圳市博物館藏
張裕釗生活的時代正是清代的中后期,清代的書法發(fā)展十分的特別也十分的有意思,清代文字獄的盛行,使得學者們開始向金石遺跡這些方面來研究。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帖學一脈的書法脈絡也漸漸的式微,這更是從側面為碑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發(fā)展的條件,張裕釗就是這個時期書法發(fā)展的代表人物。
張裕釗《行書書到文如七言聯(lián)》紙本行書 163×42cm×2 上海博物館藏
元代和明代的書法在清代人的嚴重被稱為甜媚,北碑的楷書書風使得人們開始注重古意的體現,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的大力提倡,特別是康有為完善了碑學的各種觀點,為清代的書法發(fā)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康有為《行書“樹立忠義”五言聯(lián)》 紙本行書 130cm×31.5cm×2 福建博物院藏
一般而言,清代的書家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大多是舍帖求碑,書體以篆隸為主,個人風格大都顯示出古樸、拙勁的特點。才華橫溢的張裕釗受到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在書法實踐上,他從北碑入手但是不僅僅偏向于碑學,還融入帖學,在唐楷之中吸取營養(yǎng),極力的追求古意,追求古碑中的金石氣,是一個致力于古法復興的人,書法上具有自己獨特的面貌。
張裕釗書法作品欣賞
雖然,他也只是徘徊在古人的圈子里,無非就是用篆法寫楷書,借鑒魏晉的結體,但是這在當時的時代,已經算得上是獨辟蹊徑的創(chuàng)新了。古人的圈子并沒有完全的束縛他,他能夠領會到書法的本質,用有質感的線條創(chuàng)造出富有美感的書法藝術,他超脫前人的思想的束縛,走一條屬于自己的書法之路,創(chuàng)造出了獨具體色的全新書體。
張裕釗書法作品欣賞
張裕釗的書法有著自己突出的藝術特征:外方內圓,結構嚴謹,高古渾穆,寓剛健于婀娜之中,融篆書、魏碑為一爐,開北碑行書的先河。他的日本學生宮島詠士認為,張裕釗的書法是對《張猛龍碑》、《集字圣教序》、《蘭亭集序》、《九成宮醴泉銘》等等研究,并且大膽的引入了顏真卿的書法而形成的自己的書法的風貌。
張裕釗書法作品欣賞
的確,張裕釗的書法有著鮮明的特點,中鋒用筆,用墨講究,喜用宿墨,結構嚴謹,字體布局最具特征,轉折處外方而內圓,從張裕釗的書法作品中,我們能直觀的感受到他的書法是取法北碑的,但是其書法的神韻又有晉人和宋人的妙處,這就是碑帖融合的妙處。他用中鋒的筆法寫魏碑,用筆方中予以圓筆,圓筆中予以方筆,氣骨剛健,風格獨特,享譽海內外。
張裕釗書法作品欣賞
從張裕釗早年的書法作品來看,就已經很有北碑的意蘊,從張裕釗留世的墨跡來看,主要是楷書和行書,他的楷書是最值得人們稱贊的,大家都知道,唐楷在書法界的地位,唐朝時期楷書已經發(fā)展到極致,書法在之后的發(fā)展集中在行書上,想要在楷書上有所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情,然而張裕釗卻以自己的刻苦鉆研和藝術才華,在清代碑學運動中以楷書獨樹一幟,進而在行草書上也有所成就,不得不令人敬佩。
張裕釗書法作品欣賞
在歷史上,對張裕釗的書法贊譽最高的非康有為莫屬,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對張裕釗的書法評價很高,他說:“(張廉卿)其書高古渾穆,點畫轉折,皆絕痕跡,而意態(tài)逋峭特甚,其神韻皆晉、宋得意處,真能甄晉陶魏,孕宋、梁而育齊、隋,千年以來無與比。”他把張裕釗的書法推到了一個很高的地位,認為他的書法意態(tài)多姿,而且又具有晉人和宋人書法的意蘊,是無與倫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