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功德君給大家講過陳姓文化,大家是不是對陳姓有了些基本的了解呢?今天,功德君繼續(xù)給你講講陳姓名人的故事吧!
★周朝陳國第一任君主--陳胡公★
陳胡公,生卒年不詳,名滿,字少湯, 舜帝之后,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諸侯國陳國第一任君主。
陳胡公在位期間,修筑陳城,以抵御外敵入侵;以周朝的禮義德行教化百姓,使陳國成禮儀之邦。陳胡公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位居十二大諸侯國之列。
陳胡公死后,謚號胡公(一說胡公為生前尊號,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城),其子犀侯繼位,是陳申公。陳胡公的后王莽稱帝后,追謚陳胡公陳胡王,廟號統(tǒng)祖。
★農(nóng)民起義將領(lǐng)--陳勝★
陳勝(?~前208年)字涉,陽城( 今河南省商水縣)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漁陽,與陽夏人吳廣在蘄縣大澤鄉(xiāng)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舉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大旗。在陳縣(今淮陽)建立張楚政權(quán),聲勢浩大,震撼暴秦。起義失敗后,被車夫莊賈殺害。此次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意義深遠。
★文范先生--陳實★
陳實(104年—187年),字仲弓,潁昌許昌人。生于漢和帝永元十六年,卒于靈帝中平四年,年八十四歲。
少為志好學,縣令鄧邵聽其受業(yè)太學。司空黃瓊辟選聞喜長,再除太丘長,修德清靜,百姓以安及黨錮事起,事連實,余人均逃避,實自請囚。后遇赦出。漢靈帝初年,大將軍竇武辟為掾?qū)佟r中常侍張讓權(quán)傾天下,父死歸葬,名士無吊者,讓以為恥。實獨往吊。及后復(fù)誅黨人,讓多所庇宥,故獨得全。歸鄉(xiāng)后屢徵不起。卒,海內(nèi)赴吊者三萬余人,制哀麻者以百數(shù),共刊石立碑,謚為文范先生。
★西晉史學家--陳壽★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jié)束了分裂局面后,陳壽歷經(jīng)10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
★悲情帝王--陳后主★
陳后主(553年~604年),即陳叔寶,字元秀,南北朝之南朝陳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日與妃嬪、文臣游宴,制作艷詞。隋兵南下時,恃長江天險,不以為意。禎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蘇南京),被俘。后在洛陽病死,追封長城縣公。陳后主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但是他在辭賦上有很高的造詣,創(chuàng)作出了很多辭情并茂的好作品。
★佛門高僧玄奘大師--陳祎★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俗姓陳,名袆,與鳩摩羅什、真諦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chuàng)始者之一。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一說貞 觀元年),從涼州出玉門關(guān)西行,歷經(jīng)艱難抵達天竺。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歷代民間廣泛流傳其故事,如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雜劇,明吳承恩《西游記》小說等,均由其事跡衍生。
★初唐四杰之一--陳子昂★
陳子昂(約公元661年~公元702年),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臺歌》。
★希夷先生--陳摶★
陳摶(872年—989年),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希指視而不見,夷指聽而不聞),常被尊稱為陳摶老祖、希夷祖師等。五代末,宋朝初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說普州崇龕人(四川資陽市安岳、樂至一帶,一說重慶市潼南縣),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學者。陳摶繼承漢代以來的象數(shù)學傳統(tǒng),并把黃老清靜無為思想、道教修煉方術(shù)和儒家修養(yǎng)、佛教禪觀會歸一流,對宋代理學有較大影響。后人稱其為“陳摶老祖”、“睡仙”等。
★帝師--陳廷敬★
陳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zhèn)皇城村)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改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陳廷敬先后擔任大清康熙帝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