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雞燉香菇
東北人喜歡吃燉菜,無論食材的貴與賤,都能慢慢熬出醇香濃郁的韻味來。
小雞燉蘑菇是典型的東北燉菜。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這道菜開始流行,清宮御膳檔中也有“大雜燴”等菜式的記載。小笨雞肉質軟嫩,合著蘑菇的香味,小火慢燉,實在讓人垂涎。為了適應腎病患者的營養需求,我們將傳統的榛蘑改成了干香菇,別有一番滋味。
東北有句俗話說:“姑爺領進門,小雞嚇掉魂。”就是說新婚的閨女領著丈夫回門時,娘家基本都是以小雞燉蘑菇招待。因此,新姑爺進了丈母娘家的大門,小雞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于是魂被嚇掉了。說明這道菜是東北地區招待尊貴客人的一道佳肴。
用小雞燉蘑菇招待姑爺,除了口味好、營養價值高,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考驗新女婿的應變能力。
一般和小雞燉蘑菇在一起烹制的,還有長粉條子。平常時候粉條要剪短了燉,給新女婿特制的小雞燉蘑菇,里面的粉條可是沒有剪斷,就那么長長的燉在里面。新女婿如果夾了粉條就吃,那可糗大了,一扯老長老長的,吃又吃不到嘴里,放回鍋里又顯得沒規矩,尷尬異常,娘家的親戚會擠在旁邊看熱鬧。比較聰明的女婿第一次上門,知道這里面有機關,所以吃這個菜的時候只吃雞肉和蘑菇,不吃粉條的。
用料:
主料:小雞1只500克、香菇(干重)150克
輔料:鹽6克、玉米油15克、醬油、姜絲、蔥段
制作方法:
1、雞肉清洗干凈切成塊;
2、香菇去除雜質和根部,用清水淘洗干凈,用溫水泡30分鐘,瀝干待用,泡香菇的水不要扔掉;
3、炒鍋燒熱,放入油,把姜絲炒出香味;
4、加入雞塊翻炒,炒至雞肉變色后加醬油炒勻;
5、倒入正好淹沒雞塊的熱水(加熱水煮出來的肉比較嫩),放入蔥段,大火燒開,改小火燉20分鐘;
6、放入香菇和泡香菇的水,蓋上蓋子再燉20分鐘左右;
7、放鹽,大火收汁,湯濃即可。
中醫功效:
雞脯肉性甘、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益氣、補腎填精、養血添髓等功效;對腎精不足、脾虛水腫、脾胃虛弱、疲乏無力、腰膝酸軟、月經不調、貧血等有食療作用。
香菇性甘、平,入肝、胃經。具有補腎、解毒、益氣、降膽固醇、降血壓、扶正補虛、健脾開胃等功效。對腎炎、水腫、高脂血癥、高血壓、消化不良、貧血、盜汗、小便不利、減肥等有食療作用。
腎病禁忌:
高磷血癥患者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