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批評說,千萬不要拿電視劇演繹作品當正史來品評,這當然需要帶著腦袋不全信。不過,《雍正王朝》這部作品總體還算得上一部嚴謹的歷史正劇,其中的每個人物刻畫總體是立體準確的。
看《雍正王朝》,發覺雍正帝奪鏑和執政中最欣賞三個人,分別是十三貝勒胤祥、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兩江總督李衛。
小編分析,對待這幾個人的感情和態度,雍正還是有區別的。作為現實生活中的人,在單位中我們也跟他們差不多,咱們一起來研究揣摩一下。
雍正對胤祥,既是兄弟又是靠山,既要倚重又要防備,因為老十三是軍權在握、軍中威盛,不得不防。雍正對年羹堯,主要是扶持拉攏,而后是猜忌憤怒,娶年秋月就是為拉攏年羹堯,后來殺年羹堯是真怕他造反,所以對年羹堯并沒有真正多少感情投入。雍正對李衛從來就是一副笑臉,甚至無條件信任,為何?這里面很值得玩味。
李衛用錢捐官當的五品兵部員外郎(雍正王朝中叫花子出身是藝術加工),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不過十年之間,李衛從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閑職,一路擔任各種要職,并最終官居總督,成為朝廷一品要員、封疆大吏,其升遷速度不可謂不快。
李衛到底勝在何處?
第一,李衛從內到外都透著一股熾熱的忠。任何帝王哪怕是各級領導,最討厭的必然是亂臣賊子。對于下屬無非如此幾類,一是有真本事,恃才傲物看不起領導。二是有大關系,眼睛長在腦門上輕視領導。三是有小聰明,偷奸耍滑蒙混領導。四是有資歷資本,總想找機會推翻領導。
而李衛以上四條,一條都不沾,他是真心誠意的忠于領導相信領導,這種忠誠和相信,已經達到沒有水分、沒有雜質、絕對的毫不保留的忠誠。雍正勵精圖治,很多決策朝臣反對,但李衛卻從不懷疑,領導讓怎么干就怎么干,不打一點折扣,不動搖一點信心,不觀望不動搖,就這份政治定力,有多少人能做到?
李衛的忠,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忠,這種忠讓雍正感受不到一丁點的威脅。年羹堯的忠,總有一種偽善的面具,令雍正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十三爺的忠,是一種手握重權、扶君于危墻的柱臣之忠,雍正正因感激更會忌憚,有忌憚就不能百分之百信任。唯有李衛,雍正可以好不懷疑的信任,這就是李衛令人折服的地方。
第二,李衛從內到外都透著一股真誠的暖。政治資源永遠最稀缺,但有些人從來不缺,因為有的人天生給人好感、讓人親近。李衛有點二桿子,但給人感覺很實誠。李偉有點小狡黠,但給人感覺很可愛。李衛見雍正首先不是政務,第一必問身體,涕淚交流,那是真真的感情流露。他對十三爺胤祥、鄔思道、年羹堯等對他有恩的人,同樣如此,他總是待人以真處人以誠,給人感覺他始終是一個小兄弟一個小跟班,那么貼心那么自然。
毋庸置疑,在職場上我們應該越油滑越好,越有城府越好,但是對待大老板依然油滑城府恐怕就要吃大虧,領導與部屬的等級差距越大,越要坦誠真實,這樣才能給人以真實感,才能獲得人與人之間基本的好感。假與造作,絕對是職場上的大忌,演技不行,別趕鴨子上架,那樣只會弄巧成拙。
第三,李衛從內到外都透著一股感人的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看似江湖義氣,但在職場同樣無比重要。李衛聽說有人罵雍正,竟然跑到大牢里將人痛打一頓,一點總督的體面都不要。李衛接到雍正賜死年羹堯的旨意,他帶著老婆小翠親自做的飯菜、親自面見年羹堯,送這位大哥最后一程。科場舞弊案,李冹無人可求,唯有李衛一身正氣敢出手時就出手,他不一定是為幫李冹,主要是防止雍正被蒙蔽,這份兒忠肝義膽堪稱官場一股清流。
能文能武、文武雙全,絕對吃得開。君不見,酒場上長袖善舞、酒量超群的人,往往在官場上也能大殺四方、順風順水么?君不見,工作中那些性格豪爽、敢沖暗殺的人,往往備受領導信任、好事兒占完么?人的身上,有一種天然的磁場,有的弱有的強,有的吸引人,有的排斥人。
在官場職場上,性格魅力很重要。有的人文縐縐的,給人以不食人間煙火樣,這個看不上眼,那個看不順眼,高高在上、自命清高,這種人最好去搞研究搞創作好了,何必來趟官場的渾水?性格張力,人性張力,人并不必太多包裝和打磨,把人情味多自然流露一些,把真性情多自然釋放一些,再加點真本事,還有什么能阻止成長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