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海鮮消費同比穩增4%,這主要得益于中國家庭海鮮消費需求的增長和民眾對食品健康、品味的追求。另外大多數中國消費者都認為來自海鮮的營養成分要遠大于普通的肉類食品,其低脂肪、低熱量,并且富含維生素,越來越受到民眾消費的青睞。這也導致了在去年海鮮消費的同比增速大于肉類消費增速。
海鮮進口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元化,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民眾收入的提高更多的甲殼類、頭足類海鮮進入到中國。
這種趨勢一直保持長期持續的增長:中國民眾在擴充海鮮食譜的同時,2011-2016年中國政府也在不斷加碼進口海鮮的審查力度。但是現如今海鮮餐廳經歷了一個爆發期,烤魚、魚火鍋等特色餐廳也增加了魚類的消費。
在中國開放的市場拓寬了海鮮類的銷售渠道,現如今中國消費者更多的傾向于購買活鮮產品,注重健康、美味和品味逐漸成為一種消費趨勢。大型海鮮市場、商超、大型綜合超市、零售體驗店、電商等一系列銷售渠道使大量進口海鮮產品根據不同的消費端,進行了合理的分流。
根據新海鮮進口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海鮮進口40億美元(37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7.1%,而前五月海鮮出口約80億美元同比僅增長0.7%,海鮮進出口貿易順差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了12.8%,進口海鮮消費增加迅猛。
另一方面,年輕一代的消費傾向以及冷鏈、規模化冷儲和家庭冷藏設備的升級換代和完善也是海鮮產品營銷鏈條更加的高效和深入化。其中一些耐儲存海鮮食品也獲得了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的青睞,而且在2016年消費額很高。與此同時海鮮加工產品消費體量也在逐漸增加,其主要拉動力來源于廣大年輕消費群體對方便快捷食品的消費傾向。
2017年上半年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2元,農村可支配收入6562元分別同比實際增長6.5%和7.4%。中國民眾可支配收入增加,從根本上大大支撐了消費者越來越多的海鮮消費,更多通過驗證的野生海鮮產品進口,其中也不乏高價格海鮮,但在收入增加支撐下中國消費者對健康的食品的追求甚至大于對價格方面的考量。
專家預測隨著中國民眾收入的增加和中國經濟全球化戰略的推進,2016-2021年中國海鮮市場的消費體量基本每年能穩定保持近3%的復合增長率。屆時接受高等教育民眾更多,由他們帶動對高蛋白營養海鮮食品的消費也將帶動相當一部分消費群體,可能會出現海鮮消費持續增加而日常肉類消費下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