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2日,杭州布料圖書館攜手東瑞士圣加侖紡織博物館,將蕾絲這一歷經數百年發展的經典材質以當代視角重新演繹,展現出不同于傳統認知的蕾絲意象,呈現 Lace to Meet You繡外慧中 蕾絲主題跨界藝術展。
一直以來,蕾絲在人們心中的既定印象總與溫柔而精致的女性感官形象相聯結,但實際上,它所代表的氣質范疇,遠遠不止于此。從鏤空紡織工藝生發出手工蕾絲伊始,到工業化時代普及使用的機制蕾絲,再到現代3D科技重塑的蕾絲工藝……Lace to Meet You繡外慧中 蕾絲跨界藝術大展以過去、當下與未來,文化演變、科技發展與概念外延為線索,在四月的杭州城展開這一場關于蕾絲的極致探索之旅。經典與潮流,科技和傳統,東方與西方,在此交融碰撞,為觀者奉獻視覺感官盛宴。而首次引入的多展場、線上線下跨平臺策展方式,更為Lace to Meet You這一展覽引入更多議題與討論空間,為觀者帶來不一樣的蕾絲體驗。
Lace to Meet You 繡外慧中
布料圖書館跨界藝術展
2018年4月22日-6月22日 布料圖書館(主展)
2018年4月22日-5月6日 杭州嘉里中心(Lace Up分展)
2018年4月21日起 天貓Tmall(線上展區)
緣起圣加侖
與傳統面料研發中心不同,布料圖書館一貫以當代視角來探索面料,不僅以當代科技重塑面料功能與質感,也強調重整面料在整個設計工業中的角色定位,不斷探索面料的邊界與更多可能性。帶著這樣的初心,布料圖書館屢屢推出以面料為中心、創意概念不斷自我進化的藝術展。
2016年, 布料圖書館創始人Mary Ma到訪瑞士紡織基地圣加侖。在百多年歷史的圣加侖紡織博物館(Textile Museum St. Gallen),被穿越時空的蕾絲這一古老材質深深打動。不同于長期以來人們認知蕾絲溫柔、精致、女性化的刻板印象,也不同于意式、法式蕾絲所代表的奢靡繁復的文化符號;在圣加侖這一全球首臺手動刺繡機和“蝕刻蕾絲”經典工藝的發明地,布料圖書館看到了蕾絲低調質樸又始終前行的另外一面。當百年老機器響起似曾相識的運轉之聲,布軸中轉動的卻是經過科技處理的現代面料——這種研發和創新的精神延續至今,賦予蕾絲新的時代之聲。
感動于這種穿越時空的交融與不斷前行探索邊界的創新,布料圖書館聯合瑞士圣加侖紡織博物館策劃Lace to Meet You繡外慧中 蕾絲跨界藝術大展。“繡外”,即指緣起之地東瑞士圣加侖市(St. Gallen);“慧中”,則意指西為中用、啟發與運用,探索無國界的藝術美學。
不同于以往的展覽,這次布料圖書館首次采用多個平臺,線上線下多緯度展示“蕾絲”魅力的策展手法。除了布料圖書館這個主場外,展覽還延伸至杭州嘉里中心和天貓平臺。這不是一個學術性的展覽,而是融合感官和視覺,極具當代性與想象力的展覽,跨越你以往對蕾絲的傳統印象。
蕾絲:關于過去,關于未來
布料圖書館館內的“Lace to Meet You”主展區,從圣加侖蕾絲談起,融入當下的語境,用當代的手法為我們呈現一場有趣的蕾絲探尋之旅。
整個展覽如同一個蕾絲時空,隔斷的空間形成一個個分支主題——“手工時代”,“工業時代”,“多元靈感”,“圖錄時尚”,“白色信仰”,“機械之美”,“戰后繽紛”,“蕾絲新生”這些展區構成了展覽的前半場;“森林探尋”,“郵票集錦”,“手作體驗”,“蕾絲未來館”則構成了展覽的后半場,從歷史、文化、技術創新等多個角度解讀蕾絲,述說蕾絲的過去、當下與未來……
手工時代
追溯蕾絲本源與歷史,展示蕾絲質樸一面和精細工藝。幾十種手工蕾絲除了令觀者領略其手工之美,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手工蕾絲奠定了機制蕾絲的基礎,是之后圣加侖機械時代全面繁榮的預演。
工業時代
講述機器時代的圣加侖蕾絲。因更早時期麻紡織與棉紡織工業中形成的刺繡產業,圣加侖的刺繡蕾絲機器甚至比編織蕾絲機器出現得更早,這也造就了之后享譽全球的圣加侖蕾絲的獨特個性。而19世紀80年代,結合刺繡和化學溶劑的新型工藝“蝕刻蕾絲”的發明,更將圣加侖蕾絲推至世界舞臺。
“多元靈感”部分展品
多元靈感
隨著工業革命期間貿易往來的興起,圣加侖蕾絲不斷受到世界各地文化的啟迪和影響。“多元靈感”展區顯示架上繪畫、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是如何啟發了設計者們。而東方元素、非洲文化,又如何影響著蕾絲織物的具體呈現。
圖錄時尚
得益于機制蕾絲的發明,蕾絲從圣職者、王公貴族等特殊階級才穿戴得起的奢侈品變成了普通大眾得以享用的消費品。蕾絲由此走入時尚。“圖錄時尚”圍繞蕾絲在時尚中留下的足跡展開,提供另一種審視時尚的角度,走近時尚中常被忽略的重要元素——材料。
白色信仰
雖然蕾絲在進入時尚以后變換出更加豐富的花樣和造型,但是早期的蕾絲制品可是相當素凈,甚至是以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形象出現。“白色信仰”就是這樣一個素凈和神圣的空間,從文化和宗教意義的另一個層面去解讀蕾絲。
“白色信仰”部分實物
機械之美
對蕾絲“工業時代”的進一步闡釋。曾經,蕾絲甚至被人們認為是“廉價貨”。“機械之美”展區希望喚起觀眾對機制蕾絲和機器的重新認識。布料圖書館策展團隊多次走訪瑞士拍攝制作的關于蕾絲的紀錄片,也將在此放映。
Saurer Museum已退休的工人演示手搖刺繡機的操作
戰后繽紛
如果說“白色信仰”展現了蕾絲的純白一面,“戰后繽紛”則展現了蕾絲多彩的一面。二戰以后經濟復蘇,生活水平提高,蕾絲產品開發進入一個更加松弛的環境,衍生出各種彩色的設計,應用在衣服和配飾等其他領域。
手作蕾絲體驗區
蕾絲新生
從“手工時代”到“蕾絲新生”,剛好一個輪回。在新生環節,布料圖書館從圣加侖最著名的面料研發中心Jakob Schlaepfer AG(公司),帶回3D打印技術做成的蕾絲產品。精致的3D仿蕾絲紋樣,科技感十足的光澤和質感,讓我們看到蕾絲的新研發方向。
另外,藝術互動裝置團隊的創始人Charlier Zhang為布料圖書館做的蕾絲結晶作品也將在這個展區呈現。當“蕾絲”被放到一個更寬泛的材料語境中去解讀,它的展現手法是如此多變和令人驚喜。
3D打印蕾絲制品局部 I 蕾絲結晶實驗效果展示
從傳統到未來
Lace to meet you 繡外慧中 蕾絲跨界藝術展, 從傳統中來卻旨在探索未來。因此,展覽的后半場被設置成一個更加開放的空間,在體驗和互動之中為觀者帶來啟迪。這里不僅設有手作蕾絲工作坊,更以現代科技呈現蕾絲“森林探尋”模塊和“蕾絲未來館”,是整個展覽現場最具實驗性質、當代藝術策展手法使用得最淋漓盡致的兩個空間。
一個呈現蕾絲豐富經緯變化和造型的轉動裝置
(圖片為電腦3D模型,實物將在布料圖書館未來館展區展出)
蕾絲“森林探尋”,以lace forest光影為靈感創作的巨型投影裝置。觀眾可在此體會亦真亦幻的魔幻蕾絲森林。“蕾絲未來館”,則將聯合獨立設計師品牌FENGYI TAN, CHEN PENG, M Essential, Particle Fever等, 以設計師們以蕾絲為主題的自由創作為媒介,以設計作品、裝置、衍生品的形式展開,打破蕾絲邊界,探索蕾絲的多種可能性。
“森林探尋”靈感圖參考
至柔至剛 重塑蕾絲
在Lace to Meet You繡外慧中 分展區杭州嘉里中心,則呈現出蕾絲更多的當代氣質、潮流文化與藝術裝置之間的趣味互動。布料圖書館將攜手著名裝置藝術團隊***,結合中瑞先鋒設計嘉年華等系列主題互動,讓大眾感受東西交融的生活美學盛宴。靈感源于蕾絲,卻升華于此時此地的精致生活方式,展現杭州深厚的人文藝術情懷和不一樣的當代青年潮流文化。
整場活動為期2周,主要內容分為:Lace Up互動藝術裝置,以及中瑞先鋒設計嘉年華。
以柔至剛,是從蕾絲精致美學到機械呈現的演繹。我們通過科技手段融合“柔”與“剛”,在嘉里中心最中心的場地與觀眾互動。位于嘉里中心主中庭的Lace Up互動藝術裝置,由100套以蕾絲包覆的圓球組成,布滿中庭的上空。每個圓球錯落懸掛,高度不一。觀者可以以手機的電筒模式照射圓球的底部,就可觸發圓球緩緩升起,并散發彩色光芒。布料圖書館由此賦予蕾絲元素全新的展示形式,不僅在大眾空間呈現夢幻而至美的蕾絲映像,裝置本身特有的互動趣味,更進一步詮釋了蕾絲材質之“柔”與“剛”,同時令觀者也成為此裝置展的主體。
嘉里中心裝置和概念店圖片參考
除此之外,為了促進中方與瑞士方之間的文化溝通與設計交融,布料圖書館也邀請瑞士設計與中國設計齊聚一堂,同步呈現囊括時裝、運動裝備、鞋履、配飾等多領域產品,云集瑞士與中國設計先鋒,匯聚創意靈感與別致視覺體驗的“中瑞先鋒設計嘉年華”。觀眾不僅可以體驗中瑞設計的不同創意風格,更有機會見證眾多設計師專門為Lace to Meet You主題設計的特別款,感受耳目一新的別致藝術體驗。
打破邊界 跨界藝術展首現杭城
在線下異彩紛呈的活動與展覽之外,我們聯合天貓平臺,將同期帶來一場蕾絲節活動。
在線上部分,天貓將聯合數個品牌共同開展一次線上蕾絲節,精選每個品牌的蕾絲產品,涵蓋運動蕾絲、優雅蕾絲等范疇;并聯合超級會員權益內容,以及線上直播等平臺,給天貓用戶及超級會員提供全方位線下觀展、線上購物體驗。
在線下部分,我們也將與天貓攜手,包裝嘉里中心內的pods櫥窗:以不同品牌的單品,搭配以蕾絲為靈感的蕾絲結晶,打造極具美學風格的櫥窗背景設計,并與整個Lace Up藝術裝置自然融合,創造獨樹一幟的藝術視覺體驗。
布料圖書館Textile Library成立于2015年,是國內首家集定制化研發、檔案化面料展示、跨界應用于一體的新概念面料創意中心。布料圖書館致力于以當代視角重塑面料角色,以領先科技創意功能材料,堅持探索布料的邊界與無限可能。成立以來,布料圖書館匯聚國內外創意科技力量,為眾多國內外時裝設計師與成衣品牌提供創新面料解決方案;并以面料為起點,策劃呈現「1-20布料計劃」、「20-1STATION」等多次創意大展。
布料圖書館,Let Textile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