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教育行業,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追溯起對教師職業最初的向往,王丹丹回想起讀中學時期為其他同學講解題目及大學時期擔任家教的經歷。“在扮演教師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幫助其他同學的樂趣,同時也體會到了對這份職業的敬意。也是從那時,對這份職業萌生出了好奇和向往。”于是在大學期間,她通過考取教師資格證,向她的職業目標邁出了更近的一步。
卓越教育20多年來陪伴孩子共同生長,其親切的品牌形象在她心里扎根很深,堅守“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的教育理念,寓教于樂,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快樂,找到成就感,在不斷創新突破中生長,獲取前行的動力。這不但喚起了她求學經歷的共鳴,也獲得了她對教學經驗的認同。于是,王丹丹在中山大學畢業后,選擇加入了卓越教育,正式成為了一名小學三、四年級的數學老師。
打造快樂教學,讓學生變成問題的解決者
在授課之初,王丹丹老師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很容易出現發呆走神、不參與課堂互動等情況。王丹丹老師認為,一個學生出現這種情況,不能說明這個學生有問題,因為好動是孩子的天性,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是需要鍛煉的,而老師要有反思意識,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調整教學方法。她通過與學生聊天不斷加深對孩子興趣點的理解,卓越教育教師之間良好的教學經驗溝通氛圍也為她的教學成長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在堅持不懈的實踐后,王丹丹設計出了她特有的快樂教學模式,幫助學生變成問題解決者,從而更快樂地享受學習的過程。
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培養數學思維:王丹丹老師認為,數學源自于生活發現,也應該應用到生活中。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含義、學習數學思維,也可以消解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陌生感,讓數學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比如,王丹丹老師會引導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時間,通過情景帶入,引導孩子每個時間段應如何規劃生活及學習內容,一段時間后,學生在處理事情時條理性和邏輯感得到提升,這種能力遷移回數學就是數學思維的一種,可以幫助孩子更清晰地理解數學解題步驟。同時,學生的學習規劃能力和學習自覺性也會得到增強。
將抽象的數學公式形象化:小學三、四年級的數學開始涉及運用公式解答應用題。但對于這個年齡的學生而言,對公式進行生硬的背誦效率是很低的,再運用公式去解答問題,可想而知難度會更高。王丹丹老師的做法是把將抽象的公式形象化,比如用故事情節把公式分解開講解,學生在故事的吸引下,通過老師步驟的分解,原本生硬的公式變得親切起來,學生對公式的印象和理解也變得更加深刻。
好習慣帶來成就感:王丹丹老師強調“好習慣帶來好成績”,并舉例,學生在考試中失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常見的就是讀錯題目和寫錯答案,這兩種失分原因都不是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好,而是因為專注力和細心程度不夠。對學生做錯的題目,她會要求學生對其進行二次解答。學生通過分解步驟還原解題過程,可以了解自己習慣上或知識點上的薄弱所在,從而更有效地避免錯誤的重復。這種自我分析并解決問題的方法,會讓自我學習的掌控力更強,從而在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帶來成就感。
王丹丹老師認為,老師要做的不只是幫助孩子學習知識點,更要幫助孩子成為自己學習過程中問題的解決者,通過提高自主學習的內驅力,才會享受到學習過程的樂趣。
助力孩子長遠發展,實現快樂教育的意義
王丹丹老師認為,認真學習會帶來好的成績,但并不只是為了成績,“很多家長也一樣,對孩子成績要求高,也并不只是看重成績本身。”通過學習,學生可以增強自我認知,慢慢清晰自己的興趣偏好,了解自己在面對新事物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規避,從而更好地生長。
而學生在了解了自己的偏好、優勢和短板后,能否有機會去面對更多的選擇,在得到機會后是否有能力實現自我,也是學習的任務之一。在學習中,王丹丹老師強調要培養出學生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領域持續學習的能力,以及面對問題時堅持不懈的品格。
王丹丹老師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快樂教育賦予學生在人生更長遠的道路上獲得有意義、有動力、有樂趣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