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惠而浦集團CEO Marc Bitzer作為外商嘉賓,在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暨2018年中國國際徽商大會開幕儀式上,發表了主題演講。
本次大會主旨為“創新驅動·制造引領 擁抱世界新工業革命”,是近年來安徽舉辦的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場全球性盛會,吸引了4096位國內外重要嘉賓,涵蓋了外國前政要、部長級官員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國家部委領導,省(區)領導,境外世界500強企業負責人和境內世界500強負責人等各界人士。德國前總統、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全球主席武爾夫、聯合國前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海茲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宜林等在全球范圍享有盛譽的重量級人物均出席大會。
資源融合 全球共享
“合肥不僅是惠而浦中國業務的中心,也是支撐我們全球業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出口基地和研發中心。”Marc在發言中講到。這既是對合肥之于惠而浦重要意義的肯定,也是對惠而浦多年來深耕中國市場的階段性成果展示。
作為全球白電龍頭廠商,惠而浦連續17年白電銷量全球領先,在北美、南美市場穩居首位,歐洲市場保有量排名前二。25年前惠而浦著力中國市場和在華布局,力求實現資源、技術、結果的無界共享。繼去年11月惠而浦合肥智能工廠投產后,惠而浦全球研發中心及中國總部也于昨日在合肥正式啟用,標志著惠而浦在華發展的“三架馬車”正式全部落戶安徽合肥。也即是說,惠而浦打通中國與全球平臺技術壁壘,實現了“日不落”研發,大大縮短產品研發周期,并能夠汲取不同地區所長,讓研發的產品具有全球屬性,這對帶動中國家電業、制造業的國際化創新與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此外,惠而浦與安徽政府的合作也在不斷加深。惠而浦將全球百年積累的核心技術、創新精神引入安徽,為安徽甚至中國的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商業發展新思路:打造極具競爭優勢的 “產業集群”,在中國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發工廠、聚集世界一流的供應商、從世界一流的高校引進人才,以此推動制造行業的良性競爭,不斷推動行業發展。正如Marc所說:“安徽省和合肥市將成為我們入駐的第三大產業集群,我們認為這里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中國制造 智能未來
家電行業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家電行業已經進入結構調整、產品與消費升級的運營新周期,數字化、智能化的科技革命將深度影響家電業的產業變革。
提到中國家電產業的變革,Marc深有感觸:“過去25年來,惠而浦有幸親身體驗了‘中國制造的真正含義’,并親眼目睹了由此帶來的翻天覆的變化和未來的發展機遇。在公司發展的早期,惠而浦和其他同期的諸多公司一樣,一直秉承簡單的“中國制造=低成本+低技術含量”模式。但是我們清楚地知道,這樣的制造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幸運的是,中國政府也在多年前就已經意識到,在這種制造模式下,生產力的增長速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大幅提高。”
對此,Marc也在發言中與大家分享了惠而浦在塑造自身智能化未來的過程中得出的幾點經驗。
首先,智能工廠始于智能工藝流程。只有在生產的源頭,對工藝流程進行智能化改造,才能從本質上推動智能制造的實現。
其次,智能工廠需要智慧型人才。人才從來都是企業乃至國家生存發展的核心元素,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機器還無法超越人腦對于復雜事件的處理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并獲得諸如懂得編程、能夠維護工業機器人、能夠自如操控大量工業數據、能夠把控數字供應鏈等技能的人才,已經成為目前制造企業或國家面臨的最大挑戰。
最后,智能工廠必須具備靈活性。靈活的生產流程、技術工藝,是快速契合消費者需求變化、行業發展變化、國情變化,乃至國際市場變化的重要保證因素。
正如Marc所說的,“希望這次制造業大會能夠為惠而浦乃至整個行業的發展指明方向。”惠而浦也正在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智能化的創新升級,和全面資源共享的態度,將制造業從“制造”向“創造”轉變,全球智慧,無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