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面試失敗,畢業后想成為一名人事助理的小希(化名)終于走進了一家整形醫院。"現在即便是基礎的行政崗位,也需要較好氣質和容貌。選擇在畢業前進行微整,是為了就業,也是為了更美。"畢業季來臨,像
小希一樣為了在求職時留下較好的第一印象而整形的人,并不在少數。
據鄭州某媒體抽樣調查顯示,在面對即將步入社會的焦慮中,將近 8 成的大學生表示會考慮整容。鄭州市一家整形醫院統計發現,每天前來咨詢整形的女性當中,學生占門診量的 30%,年齡一般集中在 18 至25 歲之間。
難道,大學真的成了整形室?
無處不在的焦慮和困惑
“大學跟高中的學習方式還不一樣,很多高中的學習方法等我上大學以后我發現就不適用了……” “剛上大學的時候很迷茫,因為當時身邊的人都很強,突然換了個環境,突然就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了。” “以前對自己各方面,表達能力、語言能力都挺有信心的,但是到美國之后,發現跟母語者比起來還是差很多。”學分、戀愛、考研、新環境……那些大學生們曾經認為的迷茫和焦慮,在四年或更短的時間里已經被解決掉了。但實際上我們高估
了四年的長度,它其實還是很短的一個時間。大部分的困擾依然會在,那些看似解決了的問題卷土重來:面試學校社團變成了應聘工作、熬夜寫論文變成了晝出夜歸的加班、無車無房的無差別戀愛被“坐在寶馬里哭”取代……
焦慮。被大大地印在每一位剛邁出校門畢業生的腦門上。動輒 30:1 的應聘成功率,足以讓一些綜合實力很強的應屆生發憷,更何況那些資質平平、長相一般的同學?
“容貌身材姣好,工作機會也多啊,前臺、空姐、銷售、咨詢,哪個崗位不先看臉?”很多高校畢業生為了找工作去整容,而一些整形機構為大學生量身定做了“畢業生專場”。
其實,大部分人都會度過了畢業、擇業這一關,因為問題總是階段性的,付出心力,時間到了就迎刃而解,而期間,某些因素可能主導,某些可能錦上添花,整形帶來的改變,不是萬能鑰匙,更不是妖魔化的存在。
對抗焦慮,最先要“整”的是心態。
整形機構不販賣夢想
“拆開紗布的一剎那,我好開心啊。自己終于不是丑小鴨啦,變美啦。”剛剛參加完高考的畢業生馬麗麗在媽媽的陪同下,前往伊美爾做了重瞼手術。
據伊美爾咨詢師介紹,很多畢業生為了找到一份體面工作而求助醫美手段,且這種趨勢越演欲烈。近些年的暑期都是學生整形的高峰,有的是自己前來,有的是跟著媽媽前來。
“整形機構不是販賣夢想的,不可否認整容對未來自身的發展有一個良好的導向作用,但整容改變的是外貌,并非未來生存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想逆襲還得靠自身實力。”天津伊美爾總經理劉劍如語重心長。他在醫美行業工作二十余年,認識很多相信“整容能改變命運”的年輕人,也看到很多將整形視為救命稻草的求美者。“關于整形行業的消費者教育還有一段路要走。”
早在 2015 年伊美爾瞄準新生代求美者打造了百萬流量 IP“后天美人學院”。它以移動大數據分析網民需求,確立撰寫及拍攝主題,通過網紅管理系統篩選最匹配網紅,再以輿情管理系統確定流行熱詞,設計文章及視頻標題。初衷很簡單,消解求美者與醫美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直接地將醫美醫生、產品、項目較大范圍地呈現給求美者。
用顏值故事講一個道理
如果說后天美人學院是預備階段。那網紅天團,便是伊美爾顏值故事的第一章節。2016,被各界稱為網紅、直播元年。伊美爾迅速嗅到了個中的邏輯——消費者教育的新載體。公司品牌中心趕時髦地做了件好玩
兒的事。
伊美爾在自己打造的后天美人里選拔、組建了自己的“顏值天團”,并將她們推向中國網球公開賽的世界舞臺。她們自信積極向上的直播,顛覆了網友們對網紅臉、蛇精臉、塑料臉等美容整形的偏見。
“審美極端的不要,整容過度的不要。”活動剛開始,參與選拔和手術打造的伊美爾醫生就明確表態,整形并不是把臉改造成另外一張臉,而是在自身的基礎上加以修飾,讓你變得比以前更好。
去年同期,伊美爾繼續將網紅天團 IP 擴大,在全國全網舉辦招募活動,旨在尋找尋找 50 位對整形有自己見地的網絡紅人。她們將在醫美下半場的消費者教育中,成為“美就要做自己”的主力發聲者。
“大學是讓人從青澀逐漸成熟的催化間,也是使你秀外慧中的整形室。” 伊美爾創始人兼董事長解釋道,“美有內外之分,即秀外慧中。大學階段的讀書學習為‘慧中’,雕琢修飾為‘秀外’。換言之,大家都是‘后天美人’,而且都有權利和能力,要求自己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