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波普女王草間彌生的當代藝術展在中國香港及內地陸續開展,讓公眾對波普文化藝術再度聚焦。
上個世紀50年代誕生于英國的波普藝術(Pop Art)亦稱流行藝術(Popular Art),由一群自稱“獨立團體”(Independent Group)的藝術家、批評家和建筑師引發,他們對于新興的都市大眾文化十分感興趣,以各種大眾消費品圖形進行創作。
英國藝術家理查德·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是波普藝術的先驅者。他的《到底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非凡,如此有魅力?》拼貼作品被認為是波普藝術奠基之作。畫里有藥品雜志上剪下來的肌肉發達的半裸男人,手里拿著像網球拍般巨大的棒棒糖;有性感的半裸女郎;室內墻上掛著當時的通俗漫畫《青春浪漫》(Young Romance),并加了鏡框;桌上放著一塊包裝好的“羅杰基斯特”牌火腿;還有電視機、錄音機、吸塵器、臺燈等現代家庭必需品……這一切都可以通過那半裸男人手中棒棒糖上印著的三個大寫字母得到解釋:POP(波普)。
絢麗的色彩,強烈的對比,新奇的搭配,重復拼貼的大膽藝術形式,這一切特征使得波普藝術至誕生以來,不僅備受當時的藝術家圈子推崇,并逐漸衍生到音樂、時尚等主流文化領域。
20世紀60年代,世界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樂隊在英國利物浦誕生了,那就是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將甲殼蟲的英文Beetles中一字母替換而生的披頭士,大膽反叛鮮明的風格與波普文化藝術也締結了不解之緣。
對此,曾留學利物浦,現任英國波普潮流文化品牌Luv n’Fun愛必思亞太區CEO的Gavin先生認為,披頭士順應了波普文化發展的趨勢,可以說互相成就。
20世紀60年代,來自英國的波普文化進入美國。這種普及的,流行的,大眾化藝術經過畫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發起和倡導,很快得到大眾的認同。這時,進軍美國樂團并且當紅的The Beatles也有幸作為了創作的對象,為這股藝術潮流推波助瀾。
安迪•沃霍爾為The Beatles創作的波普繪畫,還有為主唱約翰•列儂(John Lennon)拍攝的寶麗來照片都成為了經典。
以及,英國波普藝術家彼得•布雷克,1967年,他設計了唱片封面設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唱片——披頭士樂隊的《佩珀中士的孤獨之心俱樂部樂隊》,也成為了著名的波普藝術作品。
畢業于利物浦大學MBA(工商管理碩士)的Gavin先生,亦是波普文化的追隨和傳承者。在利物浦,在倫敦,他遍尋波普文化蹤跡,由英國設計師操刀的Luv n’Fun愛必思憑借大膽創新的理念和波普文化精神吸引了他。
在今天的利物浦,你仍可以到洞穴俱樂部酒吧朝圣披頭士樂隊誕生之初演出場景;亦可以在當代藝術畫展欣賞新興藝術潮流演變……而任由時代變遷,波普文化精神始終保持著大膽、有趣、叛逆、年輕的特征。
Gavin先生表示,從利物浦歸國之后,他感受到,當代中國年輕人不甘于傳統,渴望大膽表達自我的精神述求與波普文化精神完全契合。于是,他將英國Luv n’Fun愛必思帶入中國,寄予此與中國年輕消費者密切溝通,使之真正成為傳承自英國,滿足中國當代消費者述求的波普潮流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