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下午,作為駐上海韓國文化院超人氣講座之一的韓國料理文化講座受崇邦集團的邀請,走出文化院,來到昆山昆城廣場,帶領15組中國家庭體驗了韓國傳統糕點半月豆沙糕的制作過程。
半月豆沙糕,韓語名為Baramtteok,直譯過來就是風糕的意思,是將白米糕、艾糕、松皮面餅等摁平壓薄作皮,將紅豆沙塞進去作餡的一種半月形的韓國傳統糕點。
在昆城廣場Hubnovo熱點,駐上海韓國文化院的韓料講師鄭旼京手把手地教中國的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制作了半月豆沙糕,并向大家講述了這道點心背后的故事和食用相關的小知識。半月豆沙糕制作完成后,鄭旼京講師評選出了最佳料理家庭以給予鼓勵。文化院還為每個參與家庭準備了裝有韓料菜譜的特制USB,參與者在家也可以根據菜譜自制韓料。
在活動現場,韓料講師還為大家示演了韓式海鮮餅、宮廷炒年糕等料理的制作,體驗者們認真觀摩,并親自品嘗了這些韓式特色料理。一位體驗者表示,鄭講師制作的海鮮餅色香味俱全,選用的食材很韓式,但又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自己回家也會嘗試動手制作的。
9月8日、9月9日,駐上海韓國文化院還分別在安亭嘉亭薈和大寧國際舉辦了韓料外部講座,加上9月2日的外部講座,共約45組中國家庭參與到了其中。駐上海韓國文化院徐東旭院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而在韓國也有“金剛山也是食后景”一說,飲食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另一方面,飲食也是民眾最容易接觸、體會最深的一個部分,所以文化院自開院以來,就立足于韓國飲食,開設了各種主題的韓料文化講座,來幫助上海乃至華東地區的中國朋友了解韓國的飲食與文化,發現韓劇、K-POP以外的韓式樂趣。
據悉,駐上海韓國文化院從今年4月起,每個月都會以不同的主題來與學員們分享韓國料理的魅力。為不受院內教室空間的限制,文化院還特地策劃了各種外部韓料課堂,以便有更多的市民可以體驗韓國料理的魅力。
駐上海韓國文化院的院內韓料文化講座也在如期進行,課程一般設在每周五和周六,想免費體驗正宗韓國料理文化的朋友,請密切關注駐上海韓國文化院官網(http://s.kocenter.cn/)、微信公眾平臺(skocenter)和官方微博(韓國駐上海文化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