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視頻偶像戰略又一節點,“傻子與白癡”蔡維澤收獲年度最強廠牌,幕后團隊解析選手未來之路
經歷一個夏天的熾熱酣戰,上周五(9月14日)晚,《明日之子》第二季終于圓滿收官。誕生于盛世獨秀賽道的選手——“傻子與白癡”廠牌蔡維澤,最終憑借突出的原創實力摘下了象征著最強廠牌榮耀的白金唱片,田燚、斯外戈則分列二三名獲得黃金唱片和白銀唱片。這些少年們,用一路以來的現場表演,完美詮釋了節目“帶領、沖撞、正流行”的口號。
時間流轉,春華秋實,華語樂壇中又迎來了一批新鮮血液。然而,站在音樂產業改革發展、偶像市場洗牌加快、視頻網站競爭白熱化的當下節點,一檔主打音樂偶像的原創真人秀節目應當何去何從?節目比賽結束后,選手是否會面臨“選星容易造星難”的問題?當下時代,人們究竟需要一個怎樣的“明日之子”?在總決賽之前,節目的幕后團隊高層——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馬延琨、哇唧唧哇總裁龍丹妮,哇唧唧哇首席內容官馬昊等人向記者解析了節目制作思路以及選手打造路徑。對于音樂偶像的未來發展,她們也給出了鮮明的意見與看法。
1、 原創音樂偶像節目:創新圍繞“音樂性”
在《明日之子2》的舞臺上,觀眾可以看到許多星推官與選手之間的動人瞬間——如新手戰時,華晨宇看到欣賞的選手時,隱藏不了的開心與眼里綻放的光芒;如升級戰時,新人星推官吳青峰為自己賽道的選手無法成功晉級而自責落淚;如總決賽時,李宇春上臺為斯外戈遞上的綠色小苗夾子與她寫的信:“伸手摘星,溫順尚早”……種種溫情瞬間與選手間的團結互動,構成了節目流傳的故事線。但在這之外,音樂性更是《明日之子》第二季不可或缺的特質。
從表演舞臺的精心打造,到對原創歌曲的創作鼓勵,《明日之子》第二季對好音樂的推動野心可見一斑。“我認為,一檔原創娛樂節目能否走到最后,成為永久發展的國民級節目,還是要靠不斷的創新去推動,”龍丹妮說道,“今日《明日之子》第二季的創新上,我們還是本著做音樂類偶像這個本質特色不變的情況下,更多的注重‘音樂性’這三個字。怎么把圈層類別做得更加鮮明,怎樣推動用戶對音樂更極致的愛好,這是我們今年創新的特色。”
據悉,去年在15期《明日之子》的舞臺上大概有98首原創音樂誕生,今年12期節目的數量也達到了87首之多。在馬延琨看來,只要音樂人持續有好作品產出,年輕受眾就會買單,“我跟毛不易說,你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斷寫作品。我們不以大紅大紫評論一個藝人的生命長度,如果你一直是樂壇的中流砥柱,那就是非常成功的藝人了。”
2、 未來音樂偶像誕生:“破圈”前首先要“入圈”
在總決賽的舞臺上,蔡維澤的原創作品《5:10a.m.》因在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平臺試聽和社交互動綜合指數最高,而獲得“明日金曲獎”。這位來自臺北獨立樂團的“酷Boy”憑借卓越的原創實力而吸引了不少歌迷關注,但不可否認,相較于去年毛不易寫出的全民討論作品《消愁》,今年卻并未產生如此量級的“現象級”音樂作品。
時代流轉,新人輩出,超級巨星和超級歌曲卻鮮少顯現。再制造一個“李宇春第二”、“華晨宇第二”,甚至一個“毛不易第二”,有多難?龍丹妮直言,這并非是工業流程可以解決的問題,“問題在于,你真的能碰到他嗎?節目可以用工業化的流程和標準的定制方式使所謂的藝人明星走到一個階段,但如果他再往上走,可能就和很多東西相關了。天時地利人和,這是很有偶然性的一件事情。”
而現階段,一檔音樂選拔節目所能做的,就是根據互聯網的細分特性,首先打造出圈層化偶像,為其“破圈”創造可能。“現在中國的年輕人里,有越來越多有才華的怪小孩,蔡維澤、斯外戈、田燚都是這樣,他們很真實,甚至滿身缺點,看上去都有裂縫,但我們能夠透過那個裂縫看到光進來,”馬昊分享道,“他們看上去很不同,但其實也有共同之處。各個圈層之間有交叉有細化,這就是現在年輕人的現狀。”
3、選手后續打造路徑:量體裁衣分別定制
從事音樂真人秀節目十幾年,龍丹妮認為,其實“偶像”的定義一直不曾改變,“無論五千年前還是現在,偶像都是被崇拜的對象。只是從市場角度來看,大家追隨的模式變了,產生的平臺變了。”而利用“粉推”的形式讓觀眾支持選手,則依然是最直接判斷選手人氣的方式,“如果他受到了普通觀眾的最高歡迎,那么他就是本年度的最強廠牌,這個道理很簡單。”馬延琨說。
選星容易造星難,這是近年來諸多選拔類真人秀節目共同面臨的問題。在《明日之子》第二季的開播發布會上,李宇春也直言:“得第幾名不重要,就看哇唧唧哇怎樣打造。”作為選手的歸屬和運營方,哇唧唧哇目前正在進行選手的后續發展規劃工作。龍丹妮以去年《明日之子》選手的發展路徑舉例說明打造思路:“比如毛不易出了專輯,也開始做場館的大型演唱會,帶有濃厚的音樂原創和民謠氣質,這是其中一類。第二類是時尚潮流路線,比如馬伯騫,周震南,他們不僅發單曲,也會跟汽車品牌以及各類潮牌合作。而今年,我們會更加專注他們的個人屬性的發展,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有大眾的推廣模式,還是需要在圈層垂直下做品牌的包裝和推廣。比如蔡維澤是來自臺北的大學生,他有自己的獨立樂團傻子與白癡,比賽之后我們就會跟他的樂隊一起合作,希望能打造一個把獨立和主流結合的很好的樂團,這是初步的計劃;斯外戈已經在一個圈層內受到很多人歡迎,未來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他對快樂的理解和對生活的認知,會增加更多的培訓計劃,包括唱功、舞蹈,也可能會有輕量級的娛樂綜藝節目,讓他去合適的地方表達自己;田燚他代表了95后00后孩子的普遍特色,比如宅在家里不愿意出門,他是很多孩子的心理投射,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所以未來我們會找他跟用戶之間的人文投射等等。”
作為騰訊視頻“新偶像戰略”的重要一環,《明日之子》第二季將持續聚焦于個人廠牌的音樂市場定位,打出差異化發展布局。“我們平臺一直在堅持的一點是,從做一個節目開始,我們還會持續再去做這些孩子的運營,從點到線,再到線上去打開音樂影視作品,”馬延琨說,“目前有些成果大家還不能完全看到,因為從去年第一季到現在才一年的時間,大家的作品還在一步一步在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