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3日,第20屆博朗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在克朗伯格的博朗創新中心舉行,由著名工業設計師、博朗前設計總監Dieter Rams先生為首的評委會,將10位最終入圍者的設計構思和概念做出專業評審。歷經一年的參賽和評審過程,杰出的設計大拿們在最終的頒獎典禮上共享75000美元的獎金,同時也一起見證博朗在過去半個世紀中推動創新和杰出設計的一路歷程。
創始于1967年的博朗國際工業設計大賽,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是德國第一個國際性的設計比賽,與德國“紅點獎”、IF獎,美國“IDEA設計獎”齊名,屬于世界工業設計四大頂級賽事之一。
今年的比賽同樣貫徹Design for What Matters的主旨——設計出真正能夠推動人類進步和創新的作品,同時不忘回顧比賽初心:在當下這個正變得愈加多元復雜的世界里,我們更應回歸生活的本質,創造真正更優質的解決方案和用戶體驗。
2018年博朗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共收到來自107個國家,3087件參賽作品,數量為歷屆之最,創下了這一國際上運作時間最長的設計構思大賽的記錄。
從1968年Erwin Braun創立博朗國際工業設計大賽以來,博朗一直培養和支持有進取精神的年輕設計師和發明者,他們勇于接受挑戰,努力通過其創造力和技藝,致力實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目標,在過去的50年間從未改變。
博朗國際工業設計大賽評審委員會主席、博朗首席設計師Oliver Grabes教授說:“2018年歷史性的參賽作品數量充分展示了一個好的設計,在當下和未來都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正是我們想要支持的。因為這一事業,與我們的理念,以及我們的品牌都緊密相連。”
2018 博朗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回顧
2018年的博朗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共面向兩個參賽人群,包括學生和青年設計師們。國際頂尖設計師和技術專家,他們在六月齊聚一堂,共同評審所有的參賽作品,評出10位最終入圍選手,并在2018年9月12日的最終評審會上展示他們的設計構思。同時,評委會還選出了50個優秀的參賽作品作為“特別獎”,將在展覽會上展出。
知名設計師、咨詢師、物聯網專家Alexandra Deschamps-Sonsino女士,也是本次大賽的評審之一,對于評審過程,如是說道:“今年的比賽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青年設計大拿,他們來自不同的大陸,身處不同的大學——而博朗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將他們的智慧匯集于此,并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博朗全球研發總監、寶潔研發總監,同時也身為2018博朗國際工業設計大賽評委會一員的Stefan Schamberg先生補充說:“參賽者們將對社會責任以及世界未來的關切融入了自己的作品和構思中,他們所展現出的責任心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這也是對于他們來說真正重要的事情。”
2018 博朗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優勝者
在最終評審會上,每一位最終入圍選手都受邀展示他們的設計構思,由2018博朗國際工業設計大賽的評委會成員以及來自設計和創新領域的公司、大學和媒體代表們共同評審。評審會通過現場投票的方式決出最終的金獎、銀獎、銅獎和可持續發展獎。
學生組的最終入圍選手展示出了他們在健康和環境進步的主題設計,而評委們對于青年組的設計構思則更關注他們對于兒童健康和環境改善方面的創新,優勝作品也出自于此。
可持續發展獎是2018博朗國際工業設計大賽新增設的獎項,順應了博朗公司“少即是多”的公司哲學,同時也體現了在當今世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在學生組中,Ö這一作品獲得可持續發展一等獎(5000美元獎金),由中國華中科技大學在校大三學生張立業、嚴栩橙、 張嘉卿 、謝子晗、 江希明帶來的作品ACORN獲得二等獎(2500美元獎金)。
ACORN是為了沙漠城市而設計的,該作品設計的多功能墊在鋪進沙漠中后,不僅能提供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同時也有極強的吸水和鎖水性。因此,該作品不但可以降低沙漠地區去沙化的成本,還可以方便覆蓋植被,提供美觀。
來自廈門理工學院產品設計系張抱一博士的作品環保垃圾桶也入圍了前50。環保垃圾桶可以將不同尺寸的塑料袋裝在上面,以便重復利用小型塑料袋和各種其他包裝袋,同時也能分類和分離垃圾,為生活增添便利。
如果大規模采用小型塑料袋的再利用做法,將有效減少塑料垃圾,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性做出重大貢獻。
清控資產管理集團投資總監劉也行博士,也受邀親臨德國工業設計獎頒獎典禮現場,見證創意工業設計變革未來生活方式,感受產品設計中的工匠情懷,迸發出耀眼的藝術火花。
在這個復雜喧囂的世界里,博朗公司的核心設計原則——功能性、品質性、簡約性、可持續發展性——比過往更加意義非凡。博朗公司將繼續為好的設計保駕護航,提升工業設計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為那些青年設計大拿們提供創造平臺,只為下一代的設計師能夠延續博朗公司的使命——Design for What Ma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