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語文“新課標”公布至今,連續出臺的政策組合拳,將語文教育進一步向綜合素質全面推進。
2018年10月20日,卓越教育邀請教育科學研究院兼職教研員王大績、知名兒童文學作家三川玲、卓越語文產品負責人唐硯,與現場觀眾一起“四說新語”,共同見證了核心素養時代卓越語文的全面升級:學習內容、學習策略與學習形式構成此次升級的三大核心點,共同打造讓語文學習更有效的賦能課堂。
“我們以‘思辨讀寫、情智共生’貫穿整個產品,讓語文學習更有效地升華為閱讀、表達、思維、審美四大核心能力,讓人文智慧滲透孩子的成長,從容面對未來。”卓越語文負責人唐硯在現場表示。
明確文化脈絡,構建完整學習內容
“實際上,語文四大能力在傳統文化里向來有跡可循 ” ,北京市教育學會語文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兼職教研員、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王大績在談及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時強調,“語文學科承載著文化使命,肩負民族、乃至人類的命運。”
現場展示了《師說》、《石鐘山記》、《隨園詩話》等文學名篇,在王大績看來, “我們開始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其實是語文教育初心的回歸,這也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溯源。”
當語文學科成為樹立文化自信的基石,新課標更是以四大核心素養詮釋語文學習,更有效語文學習便成為卓越教育語文產品升級的初衷。此次發布會,“語文知識序列”和“文化傳承序列”構成教學主線,“語言思維訓練”貫穿學生語文學習全過程,兩明一暗三線構建完整語文學習內容。
據悉,新產品教材將以“小學知識線性進階”與“初中知識板塊結構化”構筑完整的一至九年級學習體系,通過每年四期的課程,打造完整的學涯規劃與學習閉環,通過對人文經典層層拆解,反復研習和解讀,讓孩子能在語文浸潤中厚積薄發,做到有的放矢,讓語文學習在完備的知識體系架構下更有效。
探究式課堂,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形式
“語文是人人都應該掌握的能力 ”,對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童書媽媽”三川玲來說,語文毫無疑問成就了她的人生。然而她認為,她的創作能力并不來自于傳統的寫作訓練。
“我的能力是在語文的探索中自然生長的,而我理解的語文學習也不是只讓孩子死記硬背。”她在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時,坦言自己在語文學習中收獲良多,這也得益于她在語文學習中的主動性。“觀察、思考、表達這些能力都能在語文中得到鍛煉,語文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提供實踐平臺,讓孩子能將生活和知識連接起來,學習才能升華為能力。”
“探究式課堂”成為卓越語文升級的三大核心之一。在卓越語文產品負責人唐硯舉例的數據中,卓越語文升級后的課程實踐練習環節占比高達75%,包括情景對話、課本劇、競選、導游、演講、辯論等多種形式被豐富地應用在教學中,翻轉課堂、小組討論與合作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擔任了主要角色,學生的潛力將在形式豐富的學習中不斷被激發、引導、提升。
“語言的學習必須要經過大量的實踐才能真正掌握,語言文化中蘊含的人類智慧結晶,也必須在課堂和生活實踐中才能不斷被解碼、被領悟,才能真正轉化為能力,助力孩子一生成長。”唐硯強調,探究式課堂更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與個性化需求,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激發孩子學習的自主性,讓語文學習更有效。
強化思維訓練,提供語文深度學習策略
“為什么總有人詞不達意?不是語文沒有教,而是學了也不知道怎么用。這個‘怎么用’就是思維的過程。”
卓越語文產品負責人唐硯就生活瑣事來舉例說明思維對表達能力的影響,“比如看了一場不錯的電影,究竟好看在哪里?表達方法在語文課上都有學,但到用的時候卻想不起來——這就需要思維訓練,讓學習更有效地轉化為生活實踐中的能力。”
在卓越語文的升級產品中,思維訓練成為與“知識”、“文化”并列的“暗線”貫穿始終,這是行業內首次明確提出將思維訓練列為語文產品主線,也是卓越語文升級的最大特點。在推動語文深度學習的三大維度升級里,學習內容從單一升級為系統,掌握標準從記憶升級為應用,教學目標由解題能力升級為思維模式的培養——不難看出,升級后的卓越語文將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全面提升,不僅幫助學生讀懂文字背后的深潛涵義,更能鍛煉求證、歸納、思辨、演繹、推理能力,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多維化的思維體系,有能力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和建設性意見。
“沒想到語文對思維訓練有這么大的作用,此前一直以為邏輯是理科才會談及的事情。”讓人一新的除了產品的教學理念外,一群由卓越教育學生表演的小舞臺劇同樣令在場家長贊嘆不已,用時空對話探討語文學習對長大后的影響,“小戲骨”們自如的言談、敏捷的思維和文化氣韻再次證明了語文的獨特魅力。
從學習課堂到賦能課堂,卓越語文的此次產品升級,不僅是對“新課標”語文核心素養的積極響應,更是在堅持多年語文教學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致力于讓語文學習更有效的有力踐行,讓孩子從語文里收獲滋養一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