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珠寶首飾業的發展在經歷了漫長地停滯階段之后,終于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復蘇。然而,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珠寶設計行業對于大部分國人來說仍然是陌生的。一方面因珠寶首飾大多屬于奢侈品,消費人群相對較小;另一方面,也因珠寶圈與時尚圈不同,大部分設計師都是獨立的,與品牌結合的并不緊密。于是,珠寶設計師大多是低調的,也因沒有太多束縛而風格鮮明。
每個珠寶設計師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靈感來源,有的崇尚大自然,善用簡潔明朗的線條凝聚和諧自然之美,有的熱衷爵士風格,以黑白元素撐起奢華氣質,我國新晉走紅的珠寶設計師何賢,更是將藝術作品和古典詩詞意境融入到珠寶作品,盡顯東方自然主義設計的魅力。
于何賢而言,珠寶不只與鉆石、黃金或稀有寶石有關,還要超越金錢價值,去尋找更層次的東西。她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化,就大膽進行了一個嘗試,將中國古典內斂氣質與閃耀地鉆石相結合,并以匠心工藝呈現出來,把中國文化與現代審美有機結合,不僅有中式美學的含蓄和婉約,也給人以足夠的想象空間,是留白中庸的意境之美。
誠如隱匿于江河山川的大寫意水墨山水畫卷,巧用白金與鉆石的質感,以意境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動靜相宜的自然界之美;蘊藉于東方古典文化的意象表達中,以飽滿、圓潤的造型設計將植物花朵和海洋生靈呈現在珠寶之上,用鉆石將花朵的優雅、湖水的韻律凝結在最美的時刻,在最大程度凸顯寶石本身的美麗外,也頗具禪意。
而何賢的匠心不僅僅體現在設計方面,她的設計總能使鉆石更具層次感,在移動時產生不同的光芒,歷久彌新,十分耐看。
何賢解釋,一件珠寶首飾所呈現的是一種立體效應,而不是單純的用圖紙展現平面效應,也不僅僅追求正面的視覺沖擊力。相較于正面的視角效果,珠寶首飾背面的結構、細節的處理,以及如何通過打孔、鏤空雕刻來減輕重量、增強其整體設計美感等,更能夠考驗設計師的專業素養,考驗設計師對于珠寶藝術創作的張力。她至今也在慢慢積累不斷摸索,希望能把一件首飾做到極致。
何賢的設計從來不迎合流行時尚的起起落落,而是講究精益求精。她可以從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從自然萬物中得到靈感,撇下常規的奢華與繁瑣,只求明了隨心。因此,何賢的作品從來不會過時,因為它完全凌駕于時尚之上,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何賢舉辦了個人作品展,并多次參加國內外珠寶業展會,獲得了多項國家級珠寶設計大獎。或許正如有人言,商業是最好的情懷,市場里有最深刻的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