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爸寶媽們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不同的疑問,尤其是關于添加輔食方面,比如寶寶第一口輔食應該如何添加、如何幫助寶寶“開葷”等等。為解答寶爸寶媽們的疑問,近日,新浪·育兒頻道攜手亨氏,隆重邀請有“國民奶奶”之稱的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原兒科主任張思萊醫師來到直播間,一起科普嬰幼兒輔食知識。
國民奶奶來支招,解決何時添加輔食難題
在添加輔食的時間點上,爭論一直存在,而張思萊醫師在直播中也分享了她的專業看法。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滿6個月的寶寶必需及時添加輔食。這是因為寶寶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的營養成分會不斷增加。及時添加輔食的寶寶,更有利于咀嚼與吞咽能力的鍛煉,生長發育更為健康。
張醫師進一步表示,給寶寶喂的第一口輔食,一定不能早于16周前,且滿24周后盡快添加。輔食的選擇上,一定要是強化鐵的米粉。因為不少研究表明,寶寶在6個月之后,對于鐵元素的攝入需求比以前更多。而強化鐵的米粉,正好填補了寶寶的發育需求。
輔食添加有講究,循序漸進不能急
在直播中,張醫師告訴寶爸寶媽們,待寶寶適應了米粉之后,就可以視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攝入不同的輔食。
據張醫師介紹,7個月的小寶寶可以慢慢添加肉泥,而牛肉泥、深海魚泥等肉泥食品是非常合適的選擇。牛肉泥能為寶寶提供豐富的鐵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而深海類魚泥則能提供DHA,幫助寶寶的小腦袋瓜快速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張醫生屢次在直播中強調,添加輔食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少到多,每次只添加一種新輔食,如果寶寶能接受,進食配合度良好,沒有身體不適癥狀,那就可以繼續添加新食物。
據了解,26-45周的嬰兒對不同質地食物的接受度較高。對此,張醫師在直播中建議,寶爸寶媽們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嘗試為寶寶添加小顆粒狀的輔食,如顆粒小面條,以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因為在寶寶牙齒還不多的時候,粒粒面能夠讓寶寶練習吞咽咀嚼,到了寶寶10-11個月后,再逐漸朝其它面條過渡。
寶寶不能吃零食?國民奶奶有話說
提起零食,很多寶爸寶媽們認為,這是不好的食品,應該阻止寶寶吃零食。對此,張醫師在直播中帶來不一樣的建議。
張醫師在直播中表示,寶寶有專門的營養零食,只要留意零食中的成分,以及選擇造型豐富的,寶爸寶媽也是可以給寶寶添加專門的零食。在直播中,新浪·育兒頻道的主持人與張醫師一起,展示了亨氏趣味餅干系列產品。據悉,亨氏趣味餅干系列產品,不含香精、色素品,口味清淡自然,而且有蘿卜、香蕉、兔子等不同造型。給孩子帶來新鮮感的同時,還可以讓寶寶在邊吃邊玩中認識世界。
對高品質的追求,是亨氏一直的努力
作為目前中國市場嬰幼兒營養食品品類最全的外資品牌之一,亨氏在1986年制造了中國第一盒嬰幼兒營養輔食米粉,開啟了輔食米粉品類在中國的歷史。多年來,亨氏堅持打造高質量產品,從寶寶添加輔食初期所需的高鐵米粉,到寶寶周歲以后所需的營養零食,都一應俱備,滿足寶寶不同階段的成長需求,為中國寶寶提供多元、健康的營養選擇。如近期全新推出的 “高蛋白牛肉番茄配方營養米粉”以及“膳食纖維牛奶燕麥配方營養米粉”兩款全新口味產品,為寶寶提供充足的優質蛋白,和鈣、鐵等多種營養元素,滿足七個月以上寶寶的營養需求,幫助寶寶更健康成長。
今天,亨氏推出新升級的品牌理念——“每一口都是愛,每一步我都在”。 鼓勵職場寶爸寶媽們利用好有限但優質的時間,敏銳地捕捉寶寶的每一個成長信號。亨氏希望用更高質量的產品,減少寶爸寶媽們在喂養時的顧慮,從而節省更多的時間,安心、放心地陪伴在寶寶每一個成長階段,讓寶寶的身心都得到更健康的發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