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有媒體開始關注電子煙行業的專利問題,隨后電子煙自媒體藍洞新消費又在這個話題上放了一把火。據其報道,由“彭錦洲創辦、羅永浩保駕護航的小野電子煙新款產品將于8月中旬正式發布”。藍洞在文中指出,小野在今年4月發布的第一款產品V0屬于行業公模,外觀并無出彩之處。而即將于本月發布的V1不僅外觀與鯨魚輕煙,連產品功能也疑似“致敬”福祿。
要知道,羅永浩曾在微博上談起過入局小野的經歷——只要不虛假宣傳電子煙能戒煙之類的話,他就為小野設計幾款“驚艷vaping世界的好東西”。但目前為止,小野的產品尚未體現出錘科設計室的水平。
有意思的是,藍洞這次還提到了另一個廣受業界“致敬”的設計——多口震動。這個功能是福祿最早于今年1月推出,搭載于當月發布的換彈型電子煙上。按照媒體的宣傳口徑,此功能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幫助用戶掌握吸煙量。
盡管依靠高尼古丁含量打開美國市場的JUUL提供了相反的路徑,中國電子煙品牌對外仍然堅持操守,在保護消費者健康的角度上絞盡腦汁,比如上述的多口震動功能就被多個國內廠商“借鑒”到了自家品牌上。除了被藍洞點名的小野、悅刻,SLS CP、九口等品牌也采用了這一設計。
實際上,早在相關發布會召開之前,福祿就已申請了多口震動的專利。但奇怪的是,目前為止尚未聽說福祿提起過專利訴訟。畢竟福祿對外公開的專利僅此1項,而悅刻的專利有10多項,老牌廠家鉑德則有30多項。
講到這里,我們就要引出一個知識產權中的專業術語——交叉許可。該詞匯指的是交易各方將自己的專利、技術的使用權相互許可使用,互為技術供方和受方。雙方權利對等,一般不需要支付使用費。
這一業務在高科技領域頻繁發生。
2016年,華為在中國和美國同時發起了對三星公司的專利訴訟,稱三星未經授權在其手機中使用了華為的4G蜂窩通信技術、操作系統和用戶界面軟件等。華為此舉已在國內輿論中占據上峰,國人歡欣鼓舞。
不過據法制網報道,當時就有業內人士認為,華為“項莊舞劍”,實際目的在于迫使三星達成和解,簽訂交叉許可協議,這將為雙方節省巨額專利費和訴訟費。
上述一系列訴訟在今年結案,據廣東法院網消息,經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多次主持調解后,華為與三星達成和解,在部分專利上達成了專利許可協議。
這堪稱國內交叉許可的典型案例。
目前,尚未傳出消息稱電子煙業內有交叉許可的苗頭,不過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在這個風口行業中,不久的將來或許也將誕生新的交叉許可典型案例。目前福祿等廠家尚未掌握的技術和設計,今后也許會仰仗其他友商施以援手。
不過,目前各大品牌的專利申請情況仍然不太樂觀。藍洞新消費曾在今年5月梳理了22家國內品牌的專利情況,多數獲得授予的專利為外觀設計專利,不具備核心競爭力,更有13家品牌沒有申請任何專利。
國內的電子煙行業尚在風口階段,各家專利數量并不多,得零分的企業至少占半壁江山,這與不斷釋放出的融資消息大相徑庭。如果有注重研發的企業搶占先機,未來或許能坐收漁利。
事實上,已有企業開始重視專利建設。藍洞5月梳理時,頭部品牌悅刻僅獲7項專利,榜一愛卓有19項;而三個月之后,悅刻新增了至少6項公開專利,愛卓僅增加了1項。不過真正的榜一大佬Boulder鉑德電子煙目前已有33項專利,且其中9項是煙油口味的發明專利。
說到煙油,筆者認為這才是一個電子煙品牌的核心競爭力。盡管目前不少品牌的創始人都自我標榜出自高科技行業,但他們應該也意識到了,這個連顯示屏都沒有的行業不是靠代碼跑出來的。電子煙是一個隨呼吸經由味蕾、通向肺部的實體產品,消費者評價其好壞的核心標準在于占煙桿體積不足十分之一的煙油。至于外觀,誠然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但要靠外觀保持用戶粘性,顯然是一廂情愿。
根據不少廠家已經做的科普,電子煙的煙油由尼古丁、水、丙二醇、甘油(丙三醇)、香精調和而成。但現實是市面上絕大多數的電子煙品牌都沒有掌握煙油技術和生產線,而是通過購買獲得煙油。
集中采購的煙油要想帶給用戶獨特的體驗非常難,而即便是專門的煙油廠也會因為配方、技術和工藝的水平不同導致煙油的品質各異,關于配方的故事,最好的案例來自于可口可樂。
公開消息說,可口可樂99%的成分平平無奇,只有在加入最關鍵的1%配方后,這個氣泡水才能擁有可口可樂的味道,也才能被稱之為可口可樂,配得上這個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理所當然,可口可樂一直沒有對外公開配方的成分。
有傳言說,這個關鍵配方被保存在瑞士銀行,只有3名可口可樂的高層全部同意后才能打開保險庫;也有說法稱,最早的配方寫成于1919年,然后被鎖進了亞特蘭大的某家銀行,只有兩位不知姓名的公司高層知道配方,而且他們不被允許搭乘同一架飛機。
盡管不斷有人宣稱破解了配方,但均遭到可口可樂的否認。
筆者相信,未來電子煙行業也將認可煙油配方是核心機密,也相信“500萬就可建立電子煙品牌”的觀點很快將不攻自破。也希望羅永浩的錘科工作室再加把力,設計出一款“驚艷vaping世界的好東西”,不要讓此話成為黃章式的“小試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