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銀小魚親測近期發布了首個“面膜安全及美白功效測評榜單”,借助國際領先的魚胚胎毒理檢測生物科技,為消費者甄選實實在在的安全好物。
據了解,本次發布的“面膜安全及美白功效測評榜單”,以小魚親測全球領先的轉基因鯖鳉魚胚胎及斑馬魚胚胎毒性測試技術為市場28款暢銷面膜進行安全及美白功效檢測,結果顯示如何呢?
本次榜單的樣品為小魚親測于2019年從各大個人護膚品專柜、屈臣氏、萬寧及網上電商平臺(天貓、京東)選購的28 款面膜樣本等,并應用全球領先的生物測試技術對其安全性及美白功效進行測試。結果顯示,逾6成樣本即18款面膜樣品獲綠魚品質卓越評級。
除了產品安全外,本次榜單還同步推出綠魚面膜樣本的美白功效檢測。通過測量和計算面膜樣本對斑馬魚胚胎體內黑色素的抑制率,對產品的美白功效進行評估。
因此,專家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時除了考慮產品的安全及功效檢測表現外,建議別盡信產品宣傳標榜的功效,應根據個人的膚質和狀況,以及對不同成分的敏感度作出合適產品選擇。


“黑科技”測評 18款面膜安全測試表現理想
據了解,本次“面膜安全及美白功效測評榜單”,以應用諾貝爾獎技術的鯖鳉魚胚胎慢性毒物檢測技術以及斑馬魚胚胎急性毒物測試技術為面膜樣本進行檢測,確保了測試結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根據檢測結果并參考國際標準,把產品安全屬性分為三類:綠魚 — 黃魚 — 紅魚,讓人們更易于識別產品安全屬性。
其中,
? 綠魚代表「品質卓越」,產品于急性、慢性毒物檢測與及成分篩查中表現理想,消費者可以安心選購;
? 黃魚代表「品質合格」,產品于慢性毒物檢測中表現理想,于急性或成分篩查中基本合格,消費者選購時要謹慎;
? 紅魚代表「有待改善」,產品于急性、慢性毒物檢測與及成分篩查中存在一項或多項未達標準,建議消費者選購時要特別謹慎。
結果顯示,在28個面膜樣本中,18款樣本(64.3%)被評為綠魚(品質卓越),6款樣本(21.4%)為黃魚(品質合格),4款樣本(14.3%)為紅魚(有待改善),逾6成樣本獲綠魚品質卓越評級,安全表現相對理想。

本次測試的面膜包括貼片式和涂抹式。就價格而言,樣品間的差距比較大。其中,貼片式面膜樣品共16款,最高為53.6元/片,最低為3.3元/片,最高和最低價格間相差逾16倍;而涂抹式面膜樣品共12款,價格最高為539.1元/100ml,最低56元/100ml,最高與最低價格間相差逾10倍。


美白功效測試 6成綠魚面膜表現顯著
水中銀發展斑馬魚胚胎功效檢測技術,對全球無疑是一項功效檢測技術的革新,透過生物呈現的反應轉化成數據可幫助更準確地評估美妝產品的實際成效,為消費者打破化妝護膚品功效的疑慮,以進一步保障消費者權利。
由于斑馬魚和人類的色素調控機制高度相似,是廣泛認可的美白功效評價模式生物。斑馬魚胚胎個體小,光學通透性強,容易清楚觀察及量化其體內黑色素。因此,小魚親測的技術團隊根據樣本對斑馬魚胚胎黑色素的抑制率,并以抑制率的統計學差異及同類型產品美白功效數據庫比較分析,從而進行功效評估,并以數值劃分為2個級別:顯著和不顯著,直接助消費者分辨功效差別。

1、美白效果「顯著」,標準測試濃度下,斑馬魚胚胎黑色素抑制率在 30%或以上;
2、美白效果「不顯著」,標準測試濃度下,斑馬魚胚胎黑色素抑制率在30%以下。

本次面膜樣品的美白功效測試數據顯示,18個綠魚樣本中,12個樣本 ( 66% ) 評為功效顯著,6個樣本 ( 34% ) 評為功效不顯著,逾6成綠魚檢測樣本獲功效顯著評級。

巧辨經典美白成分 根據自身狀況選擇產品
綜觀市面上五花八門的面膜,美白成分林林總總,從樣本中的成分標簽可見。維他命C ( 又稱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及其衍生物如2-O-乙基抗壞血酸 ( 2-O-Ethyl Ascorbic Acid ) 和維生素C葡萄糖苷 (又稱抗壞血酸葡萄糖苷Ascorbic Acid 2-Glucoside)最被生產商廣泛應用,這次在12個樣本的成分標識中找到。眾所周知維他命C被譽為“經典的美白元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透過飲食或涂抹的方式來攝取。維他命C能夠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阻止黑色素的合成并淡化黑色素沈淀,還能促進膠原蛋白的制造,是體內主要的抗氧化劑。但高濃度具有一定刺激性,其缺點是缺乏穩定性,容易氧化、被光照破壞而分解,所以化妝護膚品中常出現的維生素C 成分大多是以衍生物的形式存在。而2-O-乙基抗壞血酸及維生素C葡萄糖苷,保留了維生素C的功效,其穩定性亦較高,不易氧化或受熱破壞。
另一美白的重要元素維他命 B3 ( 又名煙酰胺) 則出現在6個樣本的成分標識中。維他命B3是通過抑制黑素從黑素細胞轉移至角質層,減少皮膚黑色素堆積而達至美白肌膚功效。由于維他命 B3 能增加皮膚屏障及具有抗氧化能力,所以也廣泛應用在抗衰老產品中。
水楊酸(Salicylic Acid)則出現在1個樣本成分標識中,能有效溶解角質間的物質,使角質層脫落,促進肌膚新陳代謝,從而淡化肌膚的黑色素。
熊果素 ( Arbutin 又名熊果苷 Arbutoside ) 出現在2個樣本成分標識中,其他成分桑白皮(Morus Alba Root Extract)、光果甘草根萃取(Glycyrrhiza Glabra Root Extract)等,能夠通過抑制體內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止黑色素的生成,從而減少皮膚色素沉積,祛除色斑和雀斑,同時還有殺菌、消炎的作用。
綜上述,經典美白成分和植物提取成分在美白產品上各顯神通。利用植物提取物成分研發化妝品是目前化妝品行業的熱點和趨勢,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多種植物提取物用于化妝品的生產,而且還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選用有竅門 面膜選用專家指南
那么,敏感肌該如何選用合適的面膜呢?
英國和歐盟注冊毒理學家、小魚親測聯合創辦人兼首席技術官陳雪平表示,有些人使用面膜需要美白也希望能保濕,能滿足這些功效的面膜是可以更換交替使用的。但是,敏感肌在更換面膜時可能會出現過敏紅腫癥狀,需要特別注意。應挑選具有舒緩、補水效果的溫和型面膜,因為敏感肌膚最容易受環境污染、化學物質等的刺激,出現特別明顯的過敏反應,如瘙癢、泛紅、干燥脫屑、干紋突然增多等問題,因此敏感肌膚的人群不宜選用去角質及刺激性大的面膜。
小魚親測聯合創始人陳子翔表示,生物檢測是近年全球創新發展的技術之一,我們希望能夠與傳統化學檢測相輔相成,彌補現時產品缺乏的生物毒性數據,洞悉更多已知及未被發現的有毒化學物質,避免人體的直接攝取。與此同時,小魚親測還引入生物功效檢測方法,實現對產品功效的科學分析及評價,目前已發展出針對抗衰老、美白、皮膚修復、抗炎等功效評價系統,廣泛地服務于不同企業,同時確保消費者獲得充足的信息作最佳的購買選擇。
據了解,繼國際明星加盟成為首席測評官后,除了本次推出的“面膜安全及美白功效測評榜單”,未來小魚親測將聯合更多機構與媒體,共同測評消費品如面膜、面霜、防曬霜、精華液、口紅、牛奶等多個綠魚榜單,以消費安全論壇、年度頒獎盛典等多種形式,將健康美好安全的理念傳遞下去。
附錄:
關于水中銀小魚親測
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成立,愿景是成為全球消費品安全與功效的標準制定者。核心技術發源于2001年由科技部萬鋼部長掛牌成立,總部位于香港,匯集香港7家高校科研精英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應用植入“諾貝爾獎基因”的魚胚胎技術測評日常消費品。水中銀獲普華永道,南豐集團,美商中經合集團,香港城市大學,英諾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戰略投資,國際科學家委員由來自美國、德國、日本、瑞典、新加坡與香港的世界權威科學家組成。2017年推出“小魚親測”消費品安全信息平臺,通過持續領先的測評科技,給全球的消費者及企業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選擇。2019年,著名歌手G.E.M.鄧紫棋加盟公司作為首席測評官。公司憑借著全球領先生物科技,人氣巨星的國際形象與億萬流量加持,為全球消費品企業提供更全面及高質量的服務。目前已為超過100+ 全球大型企業/機構提供“品質促品牌”戰略升級服務。
應用的國際領先生物測試技術
鯖鱂魚胚胎慢性毒物測試
正常情況下的鯖鳉魚胚胎
|
當檢測到慢性有毒物質 (類雌激素),魚的肝臟會發出綠色熒光,光的強度能夠量化有毒物質的含量
|

|

|
應用植入諾貝爾獎熒光技術的轉基因鯖鱂魚胚胎慢性毒物檢測的專利技術,對是否含有雌激素內分泌干擾物進行檢測。 雌激素內分泌干擾物(包括農藥,獸藥,抗生素,激素,塑化劑,有機持續污染物等) 擾亂雌激素內分泌系統,已證實與癌癥、不育、兒童性早熟、智商降低,神經系統紊亂,糖尿病有關。樣品前處理后會用轉基因胚胎進行測試。當遇到慢性毒物(雌激素內分泌干擾物)時,轉基因魚胚胎將發出不同強度的綠色熒光,熒光強度能夠量化有害物質,從而根據世界衛生組 (WHO/FAO) 指引評估對人體的安全風險。
斑馬魚胚胎急性毒物測試
正常發育情況下的斑馬魚胚胎
|
檢測到急性有毒物質,魚胚胎的發育會異常(尾巴彎曲,心臟水腫,出現腫瘤),嚴重的話會直死亡
|

|

|
研究結果指出,斑馬魚和人類致病相關基因擁有高達 84% 的相似度,且已證明能夠篩選超過 1000 種有毒化學品,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藥品的安全性與功效評估。當斑馬魚胚胎遇到急性有毒物質,魚胚胎會出現異常,如頭部或尾部出現腫瘤,心臟水腫,嚴重情況魚胚胎直接死亡。
成分篩查

水中銀小魚親通過我們后臺獨有的成分篩查算法,與美國食藥局,歐盟,日本,中國食藥局,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 (FAO&WHO) 的食品法典 (CODEX Alimentarius) 的禁止或者高風險的成分進行比對,進一步增強產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