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第二屆G10Teacher學術論壇暨第四屆民辦教育太湖峰會于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此次論壇以“教育變革與新教育展望”為主題,由主論壇、八大平行論壇、優質教育產品博覽會等系列活動組成,聚焦培訓教育在政策、技術等多方面的革新與展望。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多位教培行業人士、80多位教育專家和包括卓越教育在內的60多家代表性教培機構齊聚論壇。
四位一體“未來力”用創新擁抱未來
論壇上,卓越教育集團創始人兼總裁唐俊京發表了《新教育—培養孩子未來力》的主題分享。他指出新教育的主旋律是“生長”,它以人的發展而非書本、成績為中心,重點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能力。
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長”的理念。卓越教育認為,“生長”是尊重孩子個性,讓孩子從被動學習、強迫訓練的狀態下解放出來,不斷挖掘學生潛力,探索人生無限可能;而“成長”則是按照社會規范強制提升孩子的能力,雖然在短期能獲得優異的成績,但不利于孩子的長遠發展?;诖?2017年卓越教育提出了“向未來生長”的品牌戰略,把“未來力”作為學生生長的驅動力。
卓越教育集團創始人兼總裁 唐俊京
“未來力包括創造力、學習力、健康力和幸福力”,卓越教育集團創始人兼總裁唐俊京在分享中詳細解讀了卓越“未來力”,以及“未來力”在學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他指出,創造力是孩子們未來最核心的能力。然而,具備強大的學習力和持續的健康力,是用創造力改變世界的前提。在知識快速迭代,新技術新認知層出不窮的時代,學生沒有學習力就沒有競爭力。健康力旨在保障每一個孩子不被學習壓力壓垮,不被世界的快速發展裹挾,可以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我們以及孩子們不斷奮斗所做的一切,最終還是要回歸于我們人生之旅的意義上: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同時,也能幫助他人獲得幸福的生活。創造力、學習力、健康力和幸福力“四位一體”,才共同構成了迎接未來挑戰的核心競爭力。
重塑教師競爭力 深耕教育人才培養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如何激活并釋放人才的潛能,創造更大的價值,是人員戰略考慮的首要問題。時代變遷的速度越來越快,工業時代底層邏輯構建的科層式組織開始制約企業的敏捷反應和快速發展,個體的需求多樣化和選擇地位的大大提升也對組織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卓越教育卓越大學校長林旭給出的解決方案是:1、重新定義文化:一切為了孩子健康生長,尋找員工的工作意義,解決員工愿不愿意的問題;2、升級組織形態:海星模式組織的變革,開放組織邊界,解決組織深井問題,授權一線員工快速反應,解決顧客需求;3、從內而外發展員工能力,教師成長體系助力教師向“教練型教師”轉型,更好的幫助孩子向未來生長。最后,他強調作為教育管理者,需要認識到“教育工作者是創意者,最需要的不是激勵,而是賦能。
卓越教育卓越大學校長 林旭
在人才納新與管理方面,面對畢業生需求與教培行業管理者需求不匹配的挑戰,卓越教育優學事業部HR負責人李文莉用“發乎初心”概括卓越教育企業文化的打造,通過打造讓年輕人樂于自發傳播的企業文化,加強年輕人對公司的了解,如:帶著雇主品牌思路做校招,拉進與學生的距離,以師兄師姐的真實經歷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
“實景課堂”精彩展示 經典文學融入現代課堂
文學經典如何結合時代變化,走向現代課堂?在“實景課堂”展示環節,卓越大語文張嘉通老師以英國作家王爾德的經典童話作品《夜鶯與玫瑰》為例,展現了卓越大語文“樂經典,慧人生”的教學理念。用靈活生動的創新教學模式,聯動閱讀與寫作,提升學生閱讀鑒賞水平和寫作能力,真正做到讀寫聯通。
卓越教育大語文老師 張嘉通
2016年,教育部印發《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首次正式提出將人文教育作為學生的發展目標。知名教育學者朱永新曾指出,新人文教育要能夠通過閱讀、對話、寫作和踐行涵養人生智慧、塑造理想人格。這與卓越大語文的理念不謀而合。卓越大語文以文學史為主要脈絡,不止著眼于考試成績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注重孩子人文精神和品行的塑造,用創新有趣的方式使經典不再枯燥,讓每個孩子從中國乃至世界的經典中汲取人生智慧。
扎根教育行業超過20年,卓越教育長期關注鄉村教育,并從2015年起開始實施“護燭公益計劃”,攜手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粵東西北地區鄉村學校輸送和培養具有先進教學理念和寬廣視野的年輕老師。未來,卓越教育的“護燭公益計劃”亦將與論壇啟動的“你好,老師”公益項目協作,共同推進教育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