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神節來臨之際,我們專訪了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主任邵勃,一起聚焦女性領導力,一起致敬女性的不竭力量。
美劇《傲骨賢妻》中的一句經典臺詞——Man can be lazy, women can not. 一針見血地道出女性在生活與工作中需要面臨的多方挑戰。在社會不斷進步的當下,女性正在不斷應對挑戰,努力綻放時代“她力量”。對邵勃老師的訪談,將展現女性管理者應對挑戰的擔當勇氣和獨特魅力。
合力:那些就讀EMBA的“女高管”
據統計,從2015年到2019年,短短五年間,入學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的女性學員比例從37%攀升到49%。她們主要來自外資企業,從事醫療健康、工業產品、快消、時尚奢侈品、汽車、服務等行業。她們大多是企業高管人士,CEO/CFO、總監、部門負責人占比56%。毫無疑問,她們正以中堅力量的態勢參與現代商業社會的變革與發展。
邵勃認為,就讀EMBA是越來越多女性在今天會做的選擇,而促使越來越多的女性做出這樣選擇的主要原因是新時代和新技術為商業環境帶來了巨大變化,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高管并承擔著更多責任,她們希望能夠不斷提升自我,從而更好地履行社會職能。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的女性學員占比如此之高,一方面是由于項目本身對于女性高管職業發展的高度契合,另一方面是由上海獨特的城市文化造就。“上海是中國最早開埠的城市,1843年開始接受西方文明思想,商業和輕工業快速發展,女性能夠實現經濟獨立并能在工作中不斷提升,因此上海的女性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家庭地位都特別高。”邵勃指出。
魅力:兼具“美商”與“愛商”的“女神”
談及女性領導力,邵勃認為,男性偏理性、邏輯、客觀的思維方式,決定了男性管理者普遍采用剛性管理模式。而女性所具備的“柔性”特質,富有豐富的感知力、同理心、理解力、人情味、溝通力等特質,形成較為柔性的管理風格,能夠更好地提升管理質效,凝聚牢固的企業文化,特別是在企業發展的緊要關頭,更能增加團隊的彈性和黏性。
除此以外,邵勃提出,相比男性,女性普遍擁有較高的“美商”和“愛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的不斷發展,“美商”和“愛商”將超越“智商”,對于商業社會的進步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國外,護士是最受尊敬的高薪職業,以女性為主。可以預見,護理工作將很難被人工智能取代。因為在醫療行業,人工智能能夠實現醫學分析和診斷,卻很難代替高體驗感的臨床護理。”邵勃說,“在各行各業中,女性更知道如何取悅精準用戶,對產品設計、用戶交互體驗、注重信任與口碑營造乃至共建模式,女性都有極高的敏感度并不輸于男性。”
動力:無懼挑戰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較于男性,女性管理者天然面臨著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協調問題,社會對于女性成功人士最大的好奇往往在于“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通過與就讀EMBA項目女性高管們的交流,邵勃認為,她們普遍把家庭責任作為自己的天然義務,無論工作有多忙,但在家庭責任和子女教育上都踐行細致。她們非常清楚,100%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只能根據當下生活和工作的輕重緩急,做好時間管理,實時動態地調整自己的著力重點,所以不必糾結家庭與工作如何完美平衡,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才是關鍵。
對于女性管理者如何不斷提升自我,邵勃建議鞏固女性特質、理解并學習男性思維,通過結構化的知識學習進一步增強理性判斷的能力,就讀EMBA就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完善的途徑。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是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與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在上海合作辦學,于2002年經中國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批準后正式啟動,是第一家經中國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國際合作EMBA項目,致力于“將中國最優秀的國際管理人才培養為全球商界領導者”。自2006年,英國《金融時報》把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列為中國大陸最好的EMBA項目之一,2019年在該權威排名中,該項目高居全球第7位,已連續8年穩居世界前十,學術研究居中國大陸第一。
邵勃介紹,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能夠為女性管理者提供三方面的幫助,一是通過系統學習商業基礎知識,如企業定位策略、企業競爭策略、企業成長策略,并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從而知行合一地形成策略性思維,提高決策能力;二是解密創新背后的理論框架和邏輯思維,幫助女性管理者利用自己的高“美商”和高“愛商”更好地開拓創新工作;三是提供了執行領導力的實踐平臺,幫助她們更好地了解自身管理的優缺點,學習更好更高效地處理復雜多樣的關系。他相信,在這里,女性管理者將更好地綻放“她力量”,遇見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