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紅樓夢》中的傳統服飾設計被譽為經典中的經典,其中400余名角色近2700套服飾在歷經時間考驗后依然華美鮮活。如今在《清平樂》、《知否》等古裝熱播劇帶動下,87版《紅樓夢》劇中傳統服飾的精美與韻味,再次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曾經那些獨具匠心的設計成為他們研究、效仿的對象。
“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我國經典四大名著的《紅樓夢》也是一樣,為觀眾心目中的寶二爺、林妹妹、寶姐姐、鳳姐設計服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87版《紅樓夢》服裝總設計師史延芹來揭秘經典背后的秘密。
上下求索 還原曹公筆下的“紅樓美學宇宙”
“曹雪芹很懂服裝,什么服裝、面料、顏色、工藝、圖案,他都非常了解,每句話都是行話,都可考證。什么衣服配什么面料,從他筆下寫出來的服裝都非常講究。”在史延芹看來,曹雪芹本身就是一位傳統服飾大師,“搞古裝戲,得了解中國古代史,得研究古服飾,每一個朝代的服裝都得吃透了。”
設計紅樓夢服飾有許多方面需要考量,首先要按照曹雪芹手下的描述確定年代的定位。中華歷史縱橫五千年,歷朝服裝也在悄然演變,漢代的凝重典雅,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灑脫俊逸,唐代承上啟下與外部世界交融,宋代服飾崇尚簡樸、嚴謹、含蓄,明朝色調輕快,刺繡織物發展到頂峰。曹雪芹雖在書中刻意的規避了年代背景,但是落在設計圖紙上就需要有時代特點和統一的創作風格。其次,還需要大量的資料、文獻作為設計支持,并不一定需要讓人們去考證某一時期的服裝史,而是在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劇情去設計,不離傳統漢服的范疇,讓擁有不同性格、特點的角色表現的更加恰如其分。
著名紅學大師、87《紅樓夢》顧問鄧云鄉先生曾經在與紅學專家胡文彬、史延芹一同探服裝設計問題時說到,“因為《紅樓夢》是一部無年代可考的書,所以電視劇在歷史背景上在明清之間,希望討突破戲劇框架做出話生生的服裝。”史延芹也非常認可這個說法,“曹雪芹是很聰明的,在寫《紅樓夢》這部作品時,因為涉及到很多當時的官場和社會問題,他擔心被封掉,所以他特意提到了無年代可考,用簡單的話帶過了這個背景。‘無年代可考’,這里面有很大的學問,它既不能全是唐朝,也不能全是明朝、清朝。我們仔細考證了里面的表述、古代的書,最后在和許多的紅學家、文學大家請教之后,最終決定以吸收各個朝代的美學特色,吸取精華,強調明清的特點,綜合創造出獨屬于《紅樓夢》的‘美學宇宙’。”
別具匠心 以花、色喻金釵
在小說《紅樓夢》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在大觀園留下了濃墨重彩的鮮活回憶的金陵十二釵。在史延芹心中,她們是最美的風景線。所以在反復領會《紅樓夢》中服裝的境界后,她摸索出用花、色裝點金陵十二釵來體現人物性格的路子,這在影視劇服裝里是首次進行使用這樣的圖案運用。
“絳珠仙草”林黛玉出身書香門第,才氣過人,多愁善感,是個“文藝女青年”,雖是妙齡少女,但她身上很少脂粉氣息,更多的是書卷氣。“林黛玉自命不凡,在現代來看是女詩人,才氣很高,我用了梅蘭竹菊,這些元素以前在舞臺上是公子哥兒用的,在原著里寫她在瀟湘館種竹子,她喜歡竹子。竹子有氣節,很符合她的性格。”
所以史延芹為她選用了高雅娟秀的梅、蘭、竹等,配以白色、淺藍等為基調的服裝色彩,顏色淡雅,表現她的清高和悲慘。
(黛玉進府)
如黛玉進府時穿的這套服裝,嚴格意義上來說算是喪服,史延芹設計了雪青色交領右衽上襦,將上襦束于下裙,中間用條白色絲絳系著,下面是與袖子顏色一致的白裙,衣服上秀有素雅的藍綠色梅花,給人以純潔、單薄、素縞和悲切之意,也能喚起人們對于黛玉的憐憫之心。
(黛玉之死)
“黛玉之死”是劇中的尾聲,黛玉則著純白色內衣、褲,領口繡著稀疏的梅花和蘭草,這一頭一尾白色的運用,目的是是色彩有呼應關系,又能體現黛玉“質本潔來還去潔”這純潔、短暫的一生。
(惜春作畫)
再如“惜春作畫”一場中,也是黛玉無憂無慮與姐妹盡興玩鬧的一段,史延芹設計了白底紅玉蘭的對襟女褙子,領口和帶子是大紅色,并配以朱紅色紗裙,白底仍然是他的基調,價值紅花紅領帶,更顯活潑、跳躍又不失純潔。
(薛寶釵劇照)
“冷美人”薛寶釵接人待物不疏不親、不遠不近。“薛寶釵性格寬容大度,很有涵養,不輕易外露,非常嫻淑,所以我用的淡紫、紫粉、血牙色等來表現她的性格。她比較華貴,所以我用了淡雅的牡丹花,這也非常符合薛寶釵以及演員的形象。”
(王熙鳳初登場)
王熙鳳的服裝整體華麗明艷,既突出一個少婦的美艷濃麗,又表現出手握賈府大權的高調,恰似一朵人間富貴花。所以鳳姐的服裝史整個劇組最多的,高達74套,平均每集要換兩套以上。的她服裝色彩的選擇也和整個賈府的由盛至衰有著緊密的聯系,前期多用品紅、鮮橘、明黃、桃紅等艷色調,中期開始用深藍、碧綠、絳紅等華貴色彩,晚期則用偏暗的深褐、石青、深紅等。王熙鳳初次登場的這套橘色立領對襟褙子配上華貴的朝陽五鳳金釵,以及演員鄧婕惟妙惟肖的演出,一個雍容華貴、精明潑辣的鳳姐躍然眼前。
(探春劇照)
探春是女強人,有點王熙鳳的影子,有男性的英氣和剛毅,所以她身上用的都是大菊花、大蕉葉,展現她的大氣、明朗,色調以深紅、湖藍為主。
貼近生活 傳承與創新的漢服世界
《紅樓夢》引人入勝的另外一點便是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所以服裝的設計也必須有更接地氣,史延芹不再使用舞臺戲曲服裝那樣的寬袍大袖,將比甲(馬甲)這個明清時代比較盛行的造型作為女仆的統一標識,也使得勞作更加方便;盛唐婦女流行的大袖羅紗衫,寬大坦露,則用在薛寶釵、秦可卿、王熙鳳這些少女少婦的夏日閨房的常服中,能充分體現女性線條美和肌膚美。對于傳統漢服的“改良”體現在紅樓服飾的每一個細節之處,是符合角色的實際情況,又不完全拘泥于歷史資料的。
不管是針對電視劇服飾的設計還是當下漢服的潮流走向,史延芹有著自己的見解,“我覺得漢服就應該改良,中國傳統服飾是平面裁剪,寬袍大袖,現在的社會在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穿這樣大大的衣服是沒有辦法生活的。這里我說的改良是為了方便現代人的穿著,但我們對傳統的服飾研究、嚴謹還是不能丟,這是我們華夏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和根脈所在。”史延芹做服裝的兩個原則,“一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從實用性出發,另一個是展現美,人啊,是很美的,是應該去展現的”。
“漢服為什么現在能受歡迎,實際上從學術上講是漢代的服裝,但現在它是一個統稱了,指的是華服。但咱們時代發展快了之后,交流多了,很多好東西卻慢慢消失了。為什么現在都提倡傳統文化復興,就是想讓大家不要把以前好的東西忘了。”作為一個古代服裝設計師,史延芹感覺自己肩負著這些傳承與發揚的重擔,這些也是讓她年逾古稀還在不斷堅持與探索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