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都市 十人有九人天天喊累
以前疲勞、焦慮、失眠、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都是中老年人才有的癥狀,而今卻有70%的年輕人都或多或少的有這樣的問題,隨著 “亞健康”、“慢性疲勞”等詞匯的普及,很多人甚至認為現代都市里亞健康和慢性疲勞是一種正常現象,直到一些熟悉的人莫名的倒下,大家才恍然驚覺,原來我們也不再年輕,原來健康是這么重要。
身體就像一臺非常精密的機器,長期壓力太大、經常心情緊張、平時運動太少、生活不規律、煙酒過量、大量食用垃圾食品、濫用藥物等,都會讓人體這個機器能量不足。最初只是個別系統出現隱患,這些隱患并不是致命的,表現也并不明顯,比如疲勞、焦慮、部分位置有輕微的不適等等。這其實就是一種病前狀態和致病因素,是機體超負荷工作的一種信號,提醒機體已經超負荷,應該進行適當的調整和休息。但是,很多人認為“沒關系”或者“拖”著,然而隨著時間的積累,一個或者多個隱患積聚到一定的程度,能量消耗殆盡,危機驟然爆發,身體必然會垮掉了。
中式養生日漸被熱捧
令人可喜的是,大多數70、80、90的人群早已意識到“養生”、“充能”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當996工作制與4小時通勤成為無可避免,越來越多人選擇主動讓自己的生活和飲食更健康,在中醫館、按摩館等場所也經常可以看見他們的身影。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更是讓大家看到了中醫的博大精深,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嘗試并且接受按摩、拔罐、足療、刮痧這些技法,中式養生以及傳統藥膳也以備受關注。
量體裁衣是關鍵,千人一方可能會越調越累
很多人有健康意識,但是卻不懂如何科學的養生,身體累了就去按摩,隔三差五去拔罐、艾灸,時不時的還去做個足療,這其實是不科學的。大家都知道,中醫是辯證醫學,講究調理身體要“因人而異”,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一種調理方法,否則身體會更加不適。在中醫學養生和治療理念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叫“三因制宜”,它包括“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三方面,其中“因人而異”與“因人制宜”的意思非常接近,強調的是根據人的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等不同特點,“因人而異”地對癥而施。
汽車行駛了一段時間后就需要去保養,不同公里數的保養和檢修的部件也不相同,這就是所謂的“對癥下藥”。艾灸在我國已經傳承了幾千年,孟子贊其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說七年之病很頑固,但三年以上的陳艾卻能治愈它。民間曾留傳“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顏語 ,即便艾灸如此神奇,它也不適合所有人,比如熱癥和實癥者就不適合艾灸,如口腔潰瘍、膿包、怕熱不怕冷、便秘,女性生理期以及高熱病人,大饑大飽,過度疲勞,身體紅腫的人不均適宜用艾灸。
本草元堂建議:依測而調,定期充能才能事半功倍
傳統中醫講究望聞問切,這其實就是通過對面色、味道、舌苔以及脈象等多個特征,來對人體可能存在的疾病進行全面的檢測,這和西醫的檢測血壓、血脂等數據有一定的相似性。簡單的說,科學調理身體的第一步是健康檢測。
本草元堂健康生活館,倡導傳統中式養生和現代化AI智能相結合,將傳統中式養生健康評估方式以及調理技法以數字化、可視化、標準化的形式輸出,針對當下的身體健康狀態進行整體評估,并指出現階段以及未來可能誘發的疾病,據此“依測而調”,制定出包括中式調理技法、健康口服及外用產品、即食藥膳以及科學的飲食生活方式在內的綜合性調理方案。在整個調理充能過程中,配有專屬健康管理師,提供全程1V1專業的咨詢服務,確保達到既定的健康調理結果。
本草元堂在此建議亞健康以及慢性疲勞人群,人體存在固有的生物節律周期,這也是自然進化賦予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人類和一切生物都會受到生物節律的控制與影響。每一個周期中又存在著高潮期、低潮期和臨界期。在健康調理中,遵循著人體生物節律進行持續性的定期充能,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健康目標,擊退慢性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