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海爾智家海外堅持不做代工而是做創牌、提前做高端品牌,現在又布局場景品牌與生態品牌,導致其費用高從而屢被外界質疑。
不過,這一切正隨著這些布局進入收獲期而發生改變,當這些投入開始轉化為營收時,海爾智家股價打開了上漲通道。1月13日,海爾智家早盤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報35.79元/股,而此長彼消的費用,讓海爾智家受到多家券商機構的看好。
其中,光大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海爾智家費用有望持續優化2~3pct,對應費用空間40~60億,歸母凈利潤規模有望達到150億元。
那海爾智家是如何通過費用優化贏得投資者關注的呢?
費用有望優化2~3pct,凈利有望達150億元
對于海爾智家在三大巨頭當中凈利潤低的原因,在光大證券報告當中歸結為:
“海爾智家合體前,擁有復雜的利益體系和治理結構,從而牽扯出經營目標分散多元、組織結構/流程/人員更冗余等問題。相比業績增長訴求拉動戰略進化,海爾智家更多是以前瞻布局落地為追求,短期業績錨定不夠明確。”
也就是說,海爾智家費用高企導致利潤較低,與其組織架構、治理結構等有關。
對此,針對該問題,2020年海爾智家展開了整合大幕,并且整合后的海爾智家最終完成自上而下的經營轉變,平臺定位更加明確,效率進一步提升。
對此,據光大證券分析,“整合之后,海爾智家利潤一致性和經營活力有望繼續螺旋上升,估值和市值規模有望快速修復,2022年海爾智家歸母凈利潤規模有望達到150億元,綜合考慮公司治理提效后的業績修復、少數權益并表、可轉債等因素,上調2020~22年EPS為1.24/1.35/1.60元,對應PE為22/20/17倍,維持‘買入’評級。”
而對于優化后的具體費用,光大證券相關報告當中預測為“海爾智家費用持續優化為2~3pct,對應費用空間40~60億。”
前瞻性布局進入收獲期,開啟場景生態引領新階段
對于海爾智家與行業明顯不同的前瞻性布局,光大證券相關報告表示“中長期視角下,海爾智家‘制造+零售’能力變現空間巨大,有繼續打開市值天花板的能力,驅動業績和市值二段跳躍的核心在于業績市值正反饋循環,利益一致性進一步改善,并驅動經營水平螺旋上升。”
在“制造+零售”模式下,海爾智家一直以自建工廠、發展自主品牌、建立自主服務體系的模式在發展,從而拉高了費用投入。然而,費用投入到一定程度就會轉化為資產及應收,給海爾智家帶來營收持續增長。
目前,海爾智家全球創牌進入收獲期,近三年來的利潤率逐年攀升,已經呈現出超越代工企業的水平。2020年,疫情因素使海爾智家自創品牌的優勢顯現,其出口、海外業務的持續增長。據海爾智家相關財報顯示,2020年Q3海爾智家海外業務經營利潤同比增長58%,增長趨勢明顯。
從品牌上來講,在15年持續投入之后,卡薩帝成為全球知名高端家電品牌,海爾智家迎來了雙品牌豐收——即一家企業兩個品牌占據行業TOP2,也就是外部常說的“數一數二”戰略:要么海爾冰箱第一,卡薩帝冰箱第二;要么卡薩帝冰箱第一,海爾冰箱第二。同樣,卡薩帝洗衣機也進入行業TOP3,開始掌握行業話語權。
在2020年,海爾智家另一項隱形商業價值的體現,在于場景品牌三翼鳥。自三翼鳥誕生以來,業績不斷顯現。三翼鳥海爾智家上海體驗中心001的客單價實現了22萬元,賣場景堪比賣汽車。相對于傳統家電企業在賣硬件的老模式下實現了高效率,這種新模式下探索更有發展空間與潛力。
在費用降低,營收利潤不斷增長,且中國新零售周期開啟之際,海爾智家贏得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近期,家用電器板塊獲主力資金大幅流入,其中,海爾智家獲得凈主動買入額6.19億元,為行業板塊榜首。
對此,光大證券研報表示,行業進入新零售周期,正是海爾智家能夠不斷發揮并強化自己“制造+零售”兩端優勢的最佳時機,到2022年,海爾智家歸母凈利將達150億,因此,對其維持“買入”評級。
除了光大證券,包括安信證券、華泰證券、西南證券、東方財富證券等機構也發布研報,給予海爾智家“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