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據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達到31.31萬億元,對世界制造業貢獻的比重接近30%,連續11年位居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
但這些全球第一給西方世界留下的印象,卻是頻頻被詬病的“中國造”,成為質低價廉的代名詞。在國家提倡的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大背景下,中國企業不能再單純的追求規模大了,而應該轉型做品牌、做高端提升產業價值,從而加快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型。
中國企業出海:規模雖大,但均價太低
回顧以往中國企業的出海經歷,家電業是最全面、最徹底的產業之一。但家電業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我們以洗衣機行業為例,據產業在線2020年數據顯示,中國洗衣機外銷總規模達2030.1萬臺,據全球第一。從規模上排名,外銷TOP5品牌中,第一名美的,產出量609萬臺,第二名海爾256萬臺,第三名LG 201萬臺,第四名新樂174萬臺,第五名金羚149萬臺。
但細分到均價來看,外銷TOP 5品牌的均價就相差很大。第一名LG,均價為205美元。第二名海爾均價194美元,第三名金羚143.4美元,第四名美的113.9美元,第五名新樂70.2美元。
不過,這個數據只是體現了從中國出口的數據,像海爾智家在海外還有12個洗衣機工廠,并且在海外生產的洗衣機以滾筒洗衣機為主,因此海外的售價要遠高于出口均價。
堅持自主創新,打造品牌實力才是硬道理
為什么中國洗衣機外銷產品均價低?首先從產品結構來看,波輪、雙缸等相對低端低價的產品還是占主流。在整體外銷2030.1萬臺總量中,雙缸、波輪有1159.7萬臺,占比近6成;以滾筒為代表的高端高價洗衣機規模870萬臺,占比4成多。
再細分TOP5品牌來看。均價最高的LG,全部是滾筒產品,均價自然高;而美的、新樂等以波輪、雙缸等低端產品為主,占比分別是61%、96.2%,均價自然低。與此同時,外銷以滾筒為主的金羚,雖然滾筒占比99.8%,但因以貼牌代工為主,外銷均價也低于LG、海爾。
從上面的對比看,規模大、均價低已然不適合當前的發展形勢了。伴隨著國家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發展主題深化發展,中國洗衣機行業應該補品牌的課了。否則,規模越大,對中國智造的傷害就越大。
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式中,高度依賴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要素大量投入的“代工經濟”和“低價競爭”顯然已經行不通了。企業必須要實現轉型升級,要從國際貿易分工價值鏈的低端走向高端,轉變原來低成本競爭戰略,加大新產品研發和品牌推廣力度,才能從出口中獲得更多的增加值,才能獲得在全球經濟鏈條中的高附加值。
還是以洗衣機的產品結構和產品均價為例,LG賣1臺,能抵上新樂3臺,抵美的2臺。因此,洗衣機產業不能再以規模大量大來取勝,而應該以質優、高質量發展為勝。而要想獲得在全球經濟鏈條中的高附加值,必須要堅持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硬核實力。
現如今,在疫情陰云的籠罩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內勞動力、原材料等經營成本上升一系列因素影響,包括洗衣機在內的各大企業發展迎來巨大挑戰,品牌出海已然到了一個新風口。在這一風口中,提升品牌、產品附加值,實現轉型升級才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