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以為在家做烤鴨就已經很稀奇了?現在,海爾食聯網告訴您:菜品不止北京烤鴨這1道,1道北京烤鴨也不止有1版!
6月初,海爾食聯網根據用戶需求上新了“減脂版烤鴨”,吸引了很多健身黨的關注。細心留意就會發現,從去年的北京烤鴨、春節年夜飯再到現在的“減脂版烤鴨”,美食清單、飲食場景其實一直在“迭代”,而這反映的就是海爾食聯網獨有的生態“復”蓋邏輯。
預制品成為飲食“新選擇”,但“器食結合”只是基礎
當下,除了外賣,預制品憑借便捷、美味的優勢,逐漸成為了人們飲食的熱門選擇。從天貓線上數據來看,自2月以來,整體半成品菜銷售額同比增長了70%,部分品牌甚至增長超400%。由此,相關企業也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目前我國已經有7.19萬家半成品菜相關企業,僅在今年第一季度,就新增了1448家。
面對火爆的預制品市場,不少品牌將其與智能電器聯動,希望打造“器食結合”的飲食場景生態。比如,有的品牌推出了養生粥預制食材包,只要將其放入電飯煲中就能煮好;有的品牌跨界合作,推出只需放入烤箱即可做好的烤雞……各個品牌都在嘗試通過覆蓋更多領域的合作方,發揮各自優勢,為用戶帶來便捷的服務。
但,這對于構建飲食場景生態而言,只是一個基礎。以率先實現這種模式的海爾食聯網為例,在匯聚各生態方后,還多做了一步。就是將各方優勢打通,結束彼此“各賣各的”割裂狀態,為用戶提供無縫體驗。簡單地說就是提供“從源頭到餐桌”的全流程服務。
從“烤鴨”到“減脂版烤鴨” ,生態“復”蓋實現價值循環
全流程服務有了,但能不能持續是個問題。而要想將生態打造成“永動機”,就要做到生態“復”蓋。那么,何為生態“復”蓋呢?其實就是讓每一個生態方,都能夠根據用戶需求變化,不斷創造價值,并形成良性循環,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提供重復的產品和服務。
比如,因受健康觀念影響,有用戶覺得傳統烤鴨有些油膩,于是海爾食聯網便與大廚、鴨廠、加工廠等相關生態方一起討論,決定從源頭上推出“減脂版烤鴨”。
據悉,需要減脂的鴨子每隔3小時便會運動半個小時,保證每天2個小時的運動量。這樣一來,就比傳統鴨減少了25%的脂肪。然后,根據減脂鴨的新變化,食譜、制胚等生態方做出了新的調整,確保風味依舊純正。
看似是小變化,但背后折射出了海爾食聯網的解決方案是可迭代的。對于用戶而言,大家的需求能夠持續得到滿足;對于生態方而言,在不斷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循環,生態“復”蓋不僅做到了互利共贏,還能讓這樣的良性模式循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