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這是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
66歲的約翰·納什,一個重度精神分裂患者,也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精神分裂癥曾讓他備受折磨,痛不欲生。但他妻子艾麗西亞不離不棄的愛與關心,還有他本人冷靜的頭腦、理性的分析最終幫助他擺脫了精神分裂癥的困擾。
面對全球2100萬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電影《美麗心靈》以藝術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愛與理性的力量,也給我們提供了一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金鑰匙”。
1994年,諾貝爾頒獎典禮現場,66歲的約翰·納什緩緩走上了領獎臺。
臺上的納什,是萬眾矚目的焦點。而納什的視線,卻聚焦在他的妻子艾麗西亞 身上。他說:“我之所以能站在這里,是因為你。你是我存在的所有理由。”
全場肅立,掌聲雷動。
圖片|電影《美麗心靈》
1957 年,在麻省理工任教的納什遇見了艾麗西亞。一個是普林斯頓的數學天才,一個是麻省理工的物理高材生。倆人一見傾心,并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好景不長,剛懷孕不久的艾麗西亞卻發現納什的精神越發異常。納什一見到戴紅色領帶的人,就覺得這是個秘密黨派的成員,是專門派來殺害他的。
每當這時,納什就會突然拿起身邊任何可以當成武器的東西,對著空空蕩蕩的房間怒吼,并把艾麗西亞強拉到自己身后,試圖保護自己和妻子不受“黑暗組織”的傷害。
圖片|電影《美麗心靈》 納什幻想的一位神秘組織特工,正在拔槍威脅他和家人
圖片|電影《美麗心靈》 艾麗西亞對納什怒吼,想讓他清醒
“這樣的男人,時不時都能把我嚇個半死。孩子生下來后,他能做個像樣的父親嗎?”
眼看自己的丈夫毫無好轉的跡象,艾麗西亞帶著納什去精神病院尋求幫助。1959年4月,納什住進了麥凱琳醫院。在那里,他被確診為妄想型精神分裂癥。
妄想型精神分裂癥是精神分裂癥中最常見的一種,其典型特征包括:對人冷酷(極為冷血、六親不認、甚至傷到或殺害自己及他人);行為神秘、敏感多疑、不信賴別人;嫉妒心強、遇事喜歡夸張;自以為是、傲慢,不接受他人批評;活在自己的夢幻和幻想中。
納什住進醫院不久,他和艾麗西亞的孩子就出生了。眼看自己無力應對如此“不正常”的丈夫,1963 年,艾麗西亞和納什離婚,而納什則輾轉不同的精神病院繼續接受治療。
治療期間,艾麗西亞曾去醫院探望納什,親眼目睹了納什接受胰島素昏迷療法 (insulin shock therapy)。納什被綁住手腳,大量胰島素注入體內,先是全身顫抖,然后陷入休克。
胰島素療法,一種為了緩解精神分裂痛苦而采用的療法,納什每星期要經受5次,10周1療程。
圖片|電影《美麗心靈》
1970 年,納什的病情得到緩解和控制,他終于可以出院了。
自始至終,艾麗西亞對納什的愛和關心就從未停止過。即便這個男人還可能給自己和孩子帶來不可預估的傷害。納什出院后,艾麗西亞敞開了自家的大門,讓納什和自己一起生活。
納什恨極了精神藥物。他偷偷停止了服藥,但很快納什的病情又開始惡化。
某日納什又犯病了,深陷幻想中的他完全不顧浴缸里的孩子,直到艾麗西亞沖回家里,才救下了快被淹死的孩子。
圖片|電影《美麗心靈》
意識到納什又犯病了,艾麗西亞趕緊給他的精神醫師打電話求助。
而此時的納什又幻想出了一個破門而入的領帶男子,他一個箭步撲向那個不存在的敵人,卻不小心把一旁的艾麗西亞和孩子撞倒在地。
艾麗西亞抱起孩子就往屋外逃。在她準備驅車遠走之際,納什沖到了車前,懇求艾麗西亞留下。
他說:“我全都想明白了。這些年來我看到人,例如查爾斯和他的侄女瑪茜都是假的。因為我看到的瑪茜,永遠都是那么矮小的小女孩。這不合邏輯。真人的小孩子,肯定是會長高、長大的。所以她肯定是假的,是不存在的。”
“什么人是真實存在的,什么人是我幻想出來的,真的,我全都想清楚了。” 就這樣,一位科學家,用科學論證和邏輯思維,自己向自己辯證了幻想和現實。
圖片|電影《美麗心靈》
納什依然拒絕服用讓他精神萎靡的藥物,幻想的查爾斯和瑪茜依舊會突然造訪他的生活并讓他驚恐萬分。但現在的納什,已學會了用冷靜的頭腦來理性控制自己的行為。
圖片|電影《美麗心靈》
現在的納什,每當再次在幻想中遇見查爾斯,他都會感謝這位老朋友一路走來給他的友情,但發誓不會再和他說話。
就這樣,納什和艾麗西亞的關系越發穩定、溫暖、幸福。
另一邊,納什回到了普林斯頓的數學系,學校帶著尊重和包容,再次擁抱了納什,他的教學和科研生涯也得以繼續。
現在,當我們回看1994年納什在諾貝爾領獎臺上對艾麗西亞說的話,便更能感受到這 11個單詞的重量:“You are the reason I am. You are all my reasons.”(我之所以能站在這里,是因為你。你是我存在的所有理由。)
2011年,離婚后38年,納什和艾麗西亞再次步入了婚姻殿堂,修成正果。
納什的故事,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
納什獲得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表彰的不僅是他大名鼎鼎的 “博弈論 Game Theory”,更承載著關于生命、愛與包容的終極意義。
如果不是艾麗西亞的愛和付出,如果不是普林斯頓和科學界為他提供的社會支持,別說諾貝爾獎了,這種“怪胎”想要有尊嚴地活著,恐怕都是一種奢望。
圖片|電影《美麗心靈》
以上情節來自于電影《美麗心靈》,講述的是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真實人生。
提起精神分裂 (俗稱精神病),可能你首先想到的就是“罵人”的話——你個精神病,還可能想到港片中取笑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橋段。
2018年,一篇發表于Schizophrenia Bulletin(影響因子7.575)的文章中,研究者通過分析195個國家和地區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數據,估算全球約有 2100 萬人罹患精神分裂癥,且將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及增加繼續上升。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以行為異常和對現實認知能力下降為特征的精神障礙,它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情緒、行為、語言及對自我的認知,使人的感知和世界逐漸被割裂開來。
一位精神科醫生曾寫道:精神分裂者的自救是整個人類尋求自救的一部分,而且一定是最慘烈、最輝煌的部分。當我們滿懷淚水觀看的時候,也別忘了施以援手,因為他們不僅僅是他們,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現實生活中,人們很難理解精神病患者的那些怪異行為和舉止。每當談及精神分裂癥患者時,通常的反應也是恐懼、不可思議、排斥和歧視。
可是在我們的社會中,精神病人卻是越來越多了,他們不僅需要得到醫生和心理工作者的關注,還需要得到大眾的認可和支持。
電影《美麗心靈》無疑是成功地達到了這個目的。
《美麗心靈》的編劇阿基瓦·戈爾茲曼對劇情作了精心安排。男主角納什的扮演者羅素·克洛的表演也出神入化。普林斯頓金秋美麗的校園、沉穩而空靈的音樂、層疊相融的鏡頭,這一切都使《美麗心靈》成為一部精致而美麗的電影,并一舉奪得奧斯卡四項大獎。
而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電影中納什那些奇妙的思想、傳奇的經歷之外,真正打動人心還有艾麗西亞帶來的動人的愛情,那是納什經歷了一生傳奇體會到的人性的美麗。
幾十年來與精神病的斗爭讓納什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體會。正如他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所發出的肺腑之言:
我一直相信數學,不管是方程式或邏輯學,都引導我們去思考。但經過終身的追求,我問你自己邏輯到底是什么?誰去決定原由?我的探索...讓我從形而下到形而上,最后到了妄想癥。就這樣來回走了一趟,在事業上我有了最重大的突破。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這神秘的愛情方程式中,才能找到邏輯或原由來。今晚我能站在這里,全是你的功勞!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
現代社會是重視科技、理性和思辨的世界,為此我們常常忽略了情感。而納什的人生經歷卻向我們表明僅僅是思想的美麗,并非真正人性的美麗。只有美好的情感才能使思想與心靈相融合,才能建構統一而美麗的心靈。
這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深深思考的問題。
掃描或長按二維碼
關注更多有價值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