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面幾張電影截圖時,
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是蓬勃而出的躁動?
還是低沉的迷茫無措?
亦或是被點燃的夢幻之情?
還是……
電影截圖源自《關于我母親的一切》
72歲的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有紅色收集癖,在他的電影中,紅色如鬼魅般附著在不同的物品中——紅嘴唇、紅風衣、紅墻壁、紅床單、紅高跟鞋……構成一曲獨樹一幟的紅色交響曲。
“紅色”和它所代表的濃烈、飽滿、躁動的情緒,也因此成為阿莫多瓦的標簽。
電影截圖源自《迷失東京》
而對于美國導演索菲亞·科波拉來說,讓她得以擺脫父親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曾指導電影《教父》)女兒的標簽、一舉成名的電影非《迷失東京》莫屬。
當斯嘉麗·約翰遜飾演的女主孤身一人在東京街頭游走,影片借由化不開的濃稠藍色,成功營造出都市生活的孤獨、寂寞,以及身處其中的個體迷茫困頓的狀態。
電影截圖源自《布達佩斯大飯店》
現在,讓我們丟開低沉的情緒,投入電影天才韋斯·安德森的夢幻懷抱。以嚴謹的構圖和靈動的色彩聞名的安德森創作過大量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作品,《布達佩斯大飯店》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描繪男女主ZERO和阿加莎墜入愛河時,安德森運用了高飽和度的粉色表現出二人間的奇妙化學反應,讓觀眾沉浸在甜蜜又夢幻的情緒中。
讀到這里時,想必你已經對“色彩能夠影響人的情緒”有所體會。那么,在現實生活中,該如何利用色彩的這一特性,獲得舒適的情緒體驗呢?讓我們從家居領域和城市規劃領域出發,借助兩雙專業的色彩之眼,和劉薇、朱莉一起探索色彩的更多可能性。
0/1
劉薇
立邦長潤發家具漆市場部總監
家居裝修用色可以“飛”一些
劉薇,貴州人,有著一頭利落的短發,喜歡咖啡、花和畫,在木器漆領域工作二十多年,至今仍然興趣不減。
笑稱自己是老人的她談起“色彩”時滔滔不絕。這份熱愛源自兒時沉迷繪畫的經歷,雖然她遵從父母的意愿報考了化工專業,大學一畢業就被分配到藥廠做化驗。但是,出于對色彩的熱愛,她選擇偏離原有的航線——辭職進入家具廠工作,又去新加坡讀書,之后于2001年加入立邦公司負責木器漆產品的推廣工作。她坦言,這是一份能把自己的化工專業背景和對色彩的熱愛結合的工作。
生活中的劉薇
在劉薇看來,作為個體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的家不再僅僅承擔居住的實用功能,更需要滿足個體對舒適、放松的情感需要,以及借由家居裝修進行自我表達的需求。其中,色彩是重要的一環。劉薇的家中,每個區域都是彩色的,小到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紀念品、畫展上買來的畫,大到墻面和木質家具。
對于色彩的敏銳度,劉薇受到了夏加爾影響——一位以大膽的用色和夢幻的想象力著稱的俄羅斯猶太人畫家。花束、愛情和鄉愁是夏加爾作品中的永恒主題,紅、藍、綠、黃等大面積高飽和度色彩的運用,讓他的畫作擁有了飽滿濃烈的情緒表達同時,也讓置身畫外的觀眾迅速溶解在他所創造的色彩旋渦之中。
對劉薇來說,色彩能讓人“飛”起來,就像夏加爾畫中那些飛在空中的人物一樣。“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腳踏實地做下屬、當領導,被各種會議和項目進度所牽引。我們需要尋找讓自己輕盈的力量。或許每個人獲得輕盈的方式不同,但對我來說,色彩是讓人能飛起來的力量。”
正在看夏加爾畫展的劉薇
Q:您目前所從事的木器漆推廣工作,是如何和色彩掛鉤的呢?
A:在城市生活久了,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和大自然接觸。在家中,你可以借由一個木茶幾、木花架感受自然。2019年開始,我和家具漆團隊聯手iColor大咖設計師結合立邦逐年推出的流行色,推出《家居流行色與木藝色彩搭配方案》,同時將大咖設計師打造的落地案例分享給高端木作定制領域的廠家。借助多彩木器漆,可以給木材著透明色,也可以跟墻面一樣,隨意涂裝成千色卡的顏色。在木色變換的同時,仍能保留木本身肌理效果和溫潤質感。我們希望改變大眾對實木家具和高端木作定制的傳統印象,讓它更時尚,更風格化。讓年輕人不再覺得木頭又貴又老氣,好像離自己很遠。
劉薇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木頭的奇妙
Q:據您觀察,這些年來,消費者在家居領域的用色偏好發生了哪些變化?
A:過去可能大家在色彩方面沒有把握,會更多聽取設計師的建議,也選擇更保險的顏色。但是你會發現今天的90后、00后在用色上會更大膽,會有自己的喜好,也敢于自己去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色彩表達,而且不光是體現在墻面上,在大體量的家具上也開始會有所體現。不管是成品家居,還是木作定制,都開始嘗試多彩的效果。
木頭也可以擁有多元色彩
Q:在家居裝修的用色方面,您有什么建議嗎?
A:在用色方面,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再奔放一點、再大膽一點、再自信一點。我覺得不要給自己的家確定具體的風格,也不要太在意家具是否要買成套的、用哪個類型的色系,只要自己喜歡,看著舒服就好。另外,我們中國人對木是有情節的,當色彩與木作相連接,會給家帶來生機,也會給生活帶來溫暖。色彩只有附著在適合的材質上,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木,是家居色彩個性化的伴侶。
劉薇的家
0/2
朱莉
立邦中國工程涂料事業部工程設計中心總監
城市色彩規劃是在整體協調和
體現個性之間的平衡藝術
提及城市規劃,浮現在大多數人腦海中的或許是王澍、馬巖松、青山周平這樣的建筑師。但在建筑師以外,城市規劃離不開另一個群體——城市色彩規劃師的參與。他們是做什么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可以先想象一下城市的顏色。提到北京,你大概率會想到磚紅色、明黃色和灰色。而提到濟南和西安,或許你會都想到黃色。但是濟南因為距海較近,城市更適合比較透明、 清亮的黃色;而位于黃土高坡的西安,則更“偏愛”質樸的土黃色。
如果說畫家是給畫布上色,那么,城市色彩規劃師就是在為城市“上色”。
前段時間,朱莉忙于在各地進行色彩調研
現任立邦中國工程涂料事業部工程設計中心總監的朱莉,從2007年就加入立邦,從事城市色彩規劃工作。她將這一工作稱為——在整體協調和體現個性之間的平衡藝術。
“比如我們要做城市里某一街區的規劃時,如果建筑物和建筑物間離得很近,你需要保證它們色彩整體的和諧度。不能一戶刷成大白墻,單看這戶挺干凈、好看,但會反襯旁邊建筑物的破破爛爛,所以要對這一街區所有建筑物的色彩設定管控范圍。同時,每一棟建筑物也要有自己的個性,不能所有建筑物的外墻都刷成一模一樣的顏色。”
項目前期調研需要拍攝大量的照片
讓朱莉印象最深的項目,是在2008年改造江西新余市的仙來大道整體拓寬改造項目的色彩規劃。除了因為這是她當時從業以來持續周期最長的項目,還因為在盛夏時節頂著大太陽工作,讓團隊所有人都曬得“烏漆嘛黑”。開始的三個月,大家全身心撲在調研工作上,除了常規的拍照、器材測色,熟悉當地的自然環境外,還需要去博物館、檔案館搜集當地的歷史資料,了解城市的人文環境。
不過,調研階段最重要的還是閑聊。“我們經常調研到一半,就和附近居民聊天去了。因為居民會對自己生活的城市有很多接地氣兒的想法,這可能不是管理者能立馬想出來的,也不能從檔案館或者博物館搜集得來。而是切實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他真正希望的東西。”
和居民“閑聊”是調研的重要組成部分
之后是長達兩個月的分析工作——根據色彩學的原理,將前期搜集的調研資料整合為分析報告,直觀展示新余這座城市的整體風貌。
報告需要呈現這里的天空、河流等自然色彩在什么色彩范圍內;而長達6.2公里的仙來大道上,建筑和廣告牌、標示物、道路鋪裝等非建筑構成的人工色彩,又在什么色彩范圍內——并且要考慮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匹配度如何。同時,還要考慮四季的變換,“我們做項目時,正值最郁郁蔥蔥的夏季,所以還要調研新余的春秋季和冬季資料,它的景觀大概是怎么樣,色彩如何。”
仙來大道色彩分析
在朱莉和團隊提出的三套色彩方案中,最終“新余青彩”落地執行,“這個主題一聽就知道是冷色調的,選擇‘青’,是考慮到新余離景德鎮很近,景德鎮盛產的瓷器,偏冷色調。另外,和新余規劃局溝通時,提及他們未來想將新余建設為一座輕工業城市。所以我們是按照理論,再結合城市定位,才確定這個主題。”
朱莉覺得自然界中所有的顏色都是好看的,“如果有人說紅色建筑物不好看,或者綠色的建筑物不好看,其實是設計時沒有用好這個顏色,顏色本身都是沒有錯的。”
生活中的朱莉熱愛旅行
Q:在仙來大道項目的施工階段,哪點是比較困難的?
A:仙來大道上沿街大概有147棟建筑物需要重涂,我們把建筑物根據材質和色彩都做了色譜管控,重涂色號控制在10-20個。我們需要將這些顏色和建筑物的外立面(建筑的外立面可以理解為穿外衣,就像我們自己的家,我可能有的墻面使用富強板,有的使用壁紙,有的選擇涂料)結合,既有整體協調感,又能體現出每棟建筑物的個性。但是問題來了,如果每棟建筑物的色彩和材質都不同,對施工團隊來說很難核算。所以,做城市色彩規劃要考慮的點挺多,不論是色彩選擇、材質選擇,還是施工工藝。
新余項目期間
Q:您覺得城市色彩規劃對于我們每一個人重要嗎?
A:我覺得蠻重要的,從精神層面上說,你如果一天到晚生活在一個色彩雜亂的環境中,心情也不會好。以上海為例,當你走在淮海路、南京西路上,你會感受到上海是一座摩登、小資的城市,這不光因為沿街建筑物的風格,還因為這些建筑物外觀的顏色組合在一起,很協調,讓你的感官很舒適。但有時,你走在有的街區,會發現街邊的建筑物、廣告招牌紅一塊、綠一塊、藍一塊,顏色比較混亂時,你的心情也會受到影響。有沒有做過專業的色彩規劃,其實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是能敏銳感知到的。
上海
Q:您個人喜歡國內哪座城市的色彩規劃?
A:我個人很喜歡宋建明老師團隊做的杭州城市色彩規劃,他并沒有說城市一定要是什么具體的色調,而是提出了一個主題叫做“水墨淡彩”,他把杭州的底蘊放進去,很符合整座城市的人文和地理環境。我個人不建議給一座城市定一個具體的色調,這樣會把這座城市的顏色所局限,給它套上了一個枷鎖。城市應該是多彩的,只是城市色彩規劃師需要對色彩進行一個基本管控,但更需要把城市的人文和地理特色體現出來,呈現出不同城市的氣質。
杭州
無論是劉薇、朱莉,還是許許多多的“立邦人”,都在用“色彩”為更多人創造美好的生活空間,這也成為立邦堅持研究色彩與推廣色彩的底氣之一。
現任立邦中國裝飾涂料事業部色彩組主管吳群,自97年加入立邦以來見證中國色彩的發展,也觀察到二十多年來中國消費者對于色彩偏好的變化,“90年代,我們門店導購給顧客推薦顏色時,他們都很排斥。那時候的家裝大多以大白墻為主。2000年初,很多顧客漸漸敢用一些淺色,比如果綠色、奶咖色,開始更注重顏色的表達。而近年來,從莫蘭迪色、網紅色的盛行,甚至到對墻面顏色的光澤和觸感,消費者都開始提出了更加個性化的要求。這個變化本身也折射出大環境的變化。”
如今家居裝修消費者越來越喜愛色彩
近期,以“鏈接”為主題,立邦聯合曾主導世博會中國館、杭州城市色彩規劃等項目的色彩專家宋建明教授推出《立邦 2022 中國流行色彩趨勢》,從人與色彩的親密關系中汲取靈感,聚焦后疫情時代,人類對生命的再關注,對自我的再認識,以及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交互方式的重新審視。
本次流行色彩趨勢聚焦六大主題,分別是:體現后疫情時代治愈風格的“穿越迷霧的陽光”,輸出中國人文化自信的“東方的氣韻”,融合科技與智慧主題的“神秘世界的光亮”,挑戰自我極限的“生命能量的綻放”,彰顯品質生活的“午后的咖啡”,以及體現人與自然情懷的“大自然的柔情”。立邦希望以六大色彩趨勢為紐帶,鏈接起從城市景觀到鄉村風貌,從建筑家居到工業產品等多個場景,借助更加多元化、更具生態性的色彩,點亮未來新世界。
正如法國歷史學家米歇爾·帕斯圖羅在其著作《色彩列傳:紅色》中提及的,“任何一種色彩都不會單獨呈現。只有當它們與一種或若干其他色彩搭配或對比時,色彩才具有全部的意義。”
沒有不好看的顏色,只有沒被搭配好的顏色。
或許我們在一窺色彩魅力的同時,
也可以開啟屬于自己的一場色彩冒險。
(圖片來自互聯網、立邦、pexels、unsplash)
策劃:三聯.CREATIVE
監制:沈藝超
微信編輯/設計排版:李佳星
作者:堿水小玩子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系后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