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下旬,有多位圈內人士在社交平臺爆料優時顏、畢生之研等一批國貨美妝品牌的進口原料(來源于美國格蘭特的HPR),被掉包成了國產;優時顏創始人第一時間回應,表示原料替換為自主行為,且有做過原料質量的比對,發現HPR國產原料品質可以比肩國外原料。
雖然事情得到了澄清,但這場原料風波,也徹底將困惑國產護膚圈多年的原料卡脖子問題曝光在了所有消費者面前。對于在外資日化品牌的陰影中匍匐前進多年的中國品牌來說,“便宜大碗”是一貫且單一的優勢,能持續活躍于市場已實屬不易。正如對基礎學科的投資建設意味著需要持續“燒錢”、回報周期長,大部分國產企業對于上游端的研發創新的態度也一直是“不敢”、“沒錢”,即使是部分可以內采的原料也缺少市場認可度,難以在品控上與國外原料比拼,對于精細化學品來說,國產企業更一直處于國際原料商壟斷的狀態。
而我們也很高興地看見,有越來越多的原料“破局者”蟄伏多年,終于厚積薄發。2021年5月1日至今,已經有43個化妝品新原料完成備案,其中有19個來自本土企業,占比45%;另一方面,隨著化妝品行業“國潮”興起,“中國成分”的市場認可度也顯著提升。
這樣的喜人變化也在行業的供給側有所提現,在今年的原料商大會上,化妝品ODM行業領頭羊科絲美詩COSMAX的總經理崔京對中國國產原料的發展表示了肯定,從2018年到2021年,科絲美詩的國內新原料引入數增長了2800%,這期間中國國內原料的入庫合格率達到了99.3%,甚至有一些原料的制作工藝已經達到了領先的技術水平,可以說國產原料著實可圈可點。
一直以來,科絲美詩對原料的開發工作都十分重視,在上海建有50余人的素材&功效研究所,其中開發有老川茶等大批中國特色的化妝品成分。為了拓展供應渠道,科絲美詩以COSMAX TECHNOLOGY公司即皙美CM TECH作為鏈接科絲美詩和國內外原料的橋梁,正籌劃成立原料“自薦”系統,建立健全原料“資源庫”,幫助國內中小原料商與科絲美詩順暢開展合作業務。
此外,科絲美詩還成立了原料引進審核委員會,由研究所、品質部、功效測評部等負責人擔任委員,項目專家實地走訪供應渠道,落實包括禁止商業賄賂等流程化的監管體系,保證合理、透明、多樣化、迅速引入原料。
隨著市場的需求、成分黨的推動,以及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新規的頒布,國內原料端的生存環境和競爭實力都在不斷改變,我們相信中國化妝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后浪不息,“中國成分”必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