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主說:美學典范
在范主的心中,寶璣一直是一個有著獨特氣質的品牌。
當我們談起這個品牌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技術大師”“工藝大師”,是精妙的陀飛輪,是婉約優雅的那不勒斯王后,是從拿破侖到丘吉爾那一連串輝煌的名單……
但如果你更加深入地了解寶璣,你會發現它其實是一個由“先鋒設計師”所創造,開創了全新制表美學,并且與藝術有著長達247年深厚淵源的品牌。
范主和Boy A之前就分別入手了寶璣的那不勒斯王后和經典系列5177大三針,男表低調儒雅濃縮歷史美學、女表浪漫又極富詩意。今年過結婚5周年紀念日的時候,這對對表也是我們愛情的見證。
最近我們又一起上手了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的對表,讓我對寶璣背后的藝術美學更加著迷,更讓我忍不住去探索更多。
正巧前陣子,范主也在線觀看了“歷史與當下——藝術的時代性”寶璣大師論壇,寶璣與三位中國藝術家李曉玲、孫良、胡煒,共話當代藝術與制表美學,給人以很多啟發。
知名藝術家胡煒先生的一句話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于藝術而言,關鍵是打破隔閡,藝術創作需要打破固有界限,不為外物所役,便可以更自由地表達自己內在的世界。”
這讓我想到品牌創始人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正是以這樣的先鋒態度,開創性地將新古典主義美學引入制表界,開啟了“藝術之門”,而他留下的美學要素也被寶璣品牌繼承并突破。一如論壇現場,歷史與現代的隔空對話。
璣鏤刻花雕刻機與寶璣制表師工作臺
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躍入時間長河一路前行,來探索寶璣與藝術的深厚淵源,看完之后你會發現——原來,寶璣早已成為藝術的一部分。
寶璣與藝術的深厚淵源
由先鋒設計師創造,深度參與藝術發展
“先鋒設計”傳承247年
說起寶璣的美,就不能不提它的奠基人——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作為“現代時鐘及制表之父”,我們對他發明家的身份已經格外熟悉,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寶璣先生也是一位“先鋒設計師”。
范主覺得,寶璣先生的先鋒,首先在于突破時代的桎梏,大膽引入新的美學體系。在他生活的18世紀中晚期,主流的美學風格是巴洛克以及由其發展而來的洛可可風格,奢侈、浮華、繁復的裝飾在當時蔚為風行。
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
那時的凡爾賽宮、盧浮宮,就連座鐘都是金燦燦的,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裝飾元素,如同雕塑。就連小小的懷表,達官貴人們也喜歡繁復的裝飾,連指針都設計的十分花哨。
在這個巴洛克時代,寶璣先生成為了引領美學變革的先鋒。他把當時還處在萌芽期的新古典主義美學,帶入了制表領域,并且創造了一系列延續至今的美學標識。
寶璣1798年為拿破侖設計的旅行鐘,簡潔精美又堅固實用,一改巴洛克之繁復
比如在繁復的路易針流行的時代,寶璣指針卻仿佛一幅修長雅致的簡筆畫,體現著新古典主義倡導的幾何線條美;
而當時占主流的羅馬數字時標,則被改成清晰易讀的阿拉伯數字,整體風格瞬間洗練大氣,寶璣數字在當時便引領風潮。這些美學標識,都被寶璣腕表所繼承,并演繹出現代風范。
傳承至今的經典標志
寶璣作品的表盤布局也引領了今日的風尚,例如No.5萬年歷懷表的表盤的不規則布局,三角形的動儲顯示區,以及用不同璣鏤刻花圖案表現功能區,以現代的眼光看都是神來之筆。
跨越時間的傳承
而這次Boy A佩戴的Classique經典系列7337腕表,靈感源自巴黎寶璣博物館珍藏的一枚編號3833的半刻報時古董懷表,售出記錄可以追溯到1823年。
對比古董表之后,范主發現腕表在延續新古典主義美學的同時,更加強了符合現代審美的犀利感,特別是五點位的秒盤以點陣構成線條,很有極簡主義的味道。
我很認同藝術家孫良先生的一個觀點,他說:“寶璣的創始人自己就是個藝術家,在當時的巴洛克時代,他就用高精尖的機械的手表,來作為他對時代的創新。今天的人看,仍可以覺得它的美,這就是藝術的另一種傳達”。
因此,說寶璣大師是一位“先鋒設計師”,他絕對當之無愧,而這種先鋒精神也被延續至今,寶璣也在不斷打破常規,將前衛之美融入腕表的創作之中。
寶璣Marine航海系列 5557 Hora Mundi 世界時腕表
寶璣 Tradition 傳世系列 7047 芝麻鏈陀飛輪腕表
寶璣與藝術家的連結,從古至今始終不變
寶璣時計的尊貴主顧與仰慕者足以構成一部近代文明史。例如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拿破侖之妻約瑟芬皇后,都是各自時代的時尚icon。
寶璣曾為前者打造傳奇的“No.160瑪麗·安托瓦內特懷表”,集合當時所有復雜功能,如同一枚機械藝術品;約瑟芬皇后對古典元素的喜愛曾影響珠寶設計,寶璣為她打造的No.611觸摸表,藍色琺瑯表盤上一枚線條簡潔的鉆石裝飾指針,特別契合皇后的審美。
寶璣不僅為美學繆斯們所鐘愛,其自身也成為了文學家與藝術家的靈感來源,讓范主有種打破次元壁的感覺。
比如普希金的《尤金·奧涅金》、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這些世界名著中都曾出現過寶璣時計的身影。現代主義詩歌大師馬克斯·雅各布甚至寫過一部小說,講述一塊寶璣表在無數達官貴人間的流轉。
普希金及其手稿
文學家們在作品中還毫不吝惜對寶璣時計的贊美。司湯達寫道:“寶璣所制作的時計,即使運行20年仍絲毫無誤”;大仲馬在《基督山恩仇記》中更是不惜筆墨:“唐格拉斯的腕表是一塊寶璣杰作,他昨天才小心翼翼地為它上鏈。它就在清晨5時30分悅耳地敲著報時。”
大仲馬在其手稿中提及寶璣
在音樂領域,創作了《塞維利亞的理發師》等傳世名作的焦阿基諾·羅西尼就擁有一枚編號No.4604的寶璣表,后來寶璣品牌以此為靈感,創制出La Musicale音樂腕表,能夠”吟唱“羅西尼《賊鵲》的詠嘆調,音樂家與腕表藝術家之間完成了相互致敬。
直到今天寶璣每年還都會與一位新興藝術家或知名藝術家合作,從品牌的豐厚歷史汲取靈感創作藝術作品。例如今年的合作對象就是阿根廷藝術家巴勃羅·布朗斯坦,藝術家將機械裝置以巴洛克藝術風格重新演繹,與寶璣先生的“不走尋常路”如出一轍。
不得不說,從古典藝術到當代藝術,在247年的歷史中寶璣始終都是藝術的同路人。
支持藝術發展,寶璣始終傾情參與
進入當代,寶璣又更進一步,以更有力的行動來支持藝術的保存與推廣。
比如在斯沃琪集團創始人尼古拉斯·海耶克先生的推動下,寶璣就開啟了贊助修復盧浮宮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展廳的項目,讓闊別觀眾10年的展廳重現于世。
范主發現這兩者還很有淵源。19世紀初的時候寶璣大師就曾多次在盧浮宮展示新作,而盧浮宮首任館長則是寶璣主顧。在此之前,寶璣還參與了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曾居住的小提亞儂宮的修復,為保存文化遺產貢獻著力量。
小提亞儂宮
為了更好地推廣藝術,寶璣還積極與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機構締結合作。例如歷史可以追溯到1738年西班牙皇家劇院,寶璣表擁有者羅西尼的歌劇曾在這里上演;還有建于1891年的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里面的一間廳室以寶璣主顧阿圖爾·魯賓斯坦命名。
今年,寶璣又與弗里茲藝術博覽會建立了全球合作伙伴關系,為當代藝術家提供展示創新精神的舞臺。
倫敦弗里茲藝術博覽會上璣鏤刻花演示
由先鋒設計師創立、成為藝術家的靈感繆斯,直到今天都在積極贊助藝術,從某種意義上說,寶璣與藝術的關系已經超越了“淵源”,寶璣就是藝術的一部分。
寶璣制表藝術在傳承中創新
美學歷久彌新,這些表款值得擁有
在247年的時間里,寶璣時計完整地傳承了源自創始人的藝術精神,但他們的傳承并非簡單地復制,而是融入了新的思考、新的審美。
品牌以“于歷史尋求突破,以創新引領卓越”作為座右銘,但范主覺得,有一個詞能夠格外貼切地形容這種精神,那就是——“與古為新”。
在我看來這一點在Classique經典系列之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這個系列的作品創作靈感都直接來自寶璣先生的設計風格,總結起來就是三大特點——走時精準、顯示清晰、線條優雅,有種穿越時光的魅力。
彰顯現代紳士品位,200年經典永恒
如果你想擁有一塊充滿簡潔典雅韻味又不失現代美學的腕表,那么Boy A上手的這枚Classique經典系列7337腕表就是絕佳之選,自帶滿滿的“寶璣味”,非常適合有品位的現代紳士。
其實這款表的設計,已經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正如前面提到的,其靈感來自1823年的古董表,但直到今天依然絲毫不過時。
范主覺得“偏心時圈”表盤設計是一大亮點,這一設計是由寶璣大師在1812年左右推出的。同心圓構成的時、分盤之上,代表著“日(期)、月(相)、星(期)“的窗口以優雅的比例居于其上,有種宇宙圖景般的浪漫。
風格上也是經典與現代共存。簡潔易讀的寶璣藍鋼指針兩個世紀不變,表盤上的璣鏤刻花圖案就更漂亮了。如今寶璣工坊中還有多達20位工藝大師在傳承著這項古老工藝,他們操作著精確度不差于十分之一毫米的雕刻機雕刻出復雜的圖案,極其考驗技藝。
全新7337腕表的偏心表盤,就潤飾了手工雕刻的“巴黎鞋釘紋”圖案,仿佛無數個明暗交錯的小三角,在光影變換下極為雋永耐看;外側表盤則飾以圓形大麥飾紋圖案,有種浮雕般的魅力。表殼外緣的錢幣飾紋、隱形寶璣簽名,共同構建寶璣腕表的美學傳承。
不過這枚腕表最吸引范主的,還是全新現代演繹的月相盤。
藍色漆面的天空,點綴著點點閃爍繁星,夜空中的月亮有著迫真的天體質感,是由手工錘制制成,就連周圍的云朵,也經過噴砂處理,啞光之感更顯細膩。看著月亮的陰晴圓缺,心思仿佛也飛向了遙遠的太空。
這款全新7337腕表有白金和玫瑰金兩個款式。這次Boy A上手的白金款搭配了午夜藍鱷魚皮表帶,不僅和月相窗的夜空相呼應,藍色也是寶璣的代表色,一抹“寶璣藍”總讓人想起皇室藍,內斂而尊貴。
Boy A用這塊表搭配藍色定制西裝,藍與白的組合和諧統一,氣質上也更顯儒雅,可以說是現代紳士的標配了。
當然,這枚全新7337腕表的內在也十分強大。搭載的502型號機芯是寶璣最為纖薄的機芯之一,鏤空式發條盒凸顯纖小美感,動力儲存也達到45小時。
表殼周圍裝飾著精致的波浪紋路,白色金自動陀則仿佛機械海洋中的一葉扁舟,擺陀上手工制作的圓形大麥飾紋璣鏤刻花圖案,與表盤相呼應,其他部件也都經過了精心的倒角處理并飾以日內瓦波紋,高級制表的匠心都體現在細節里。
女精英標配,華麗與細膩并存
范主這次上手的是Classique經典系列8068女士腕表,這塊表給我的第一感覺是閃耀而細膩,上手之后又發現它還有著多變的個性。
這塊表在繼承寶璣經典美學元素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更加現代更加貼合女性審美的再設計。
比如12點鐘位置的橢圓形框內以花體字書寫的品牌名稱與獨立編號,同標志性的寶璣數字時標相得益彰,給人一種輕盈飄逸的美感。
精美柔和的珍珠母貝表盤,卻出人意料地裝飾了手工璣鏤刻花圖案,光影仿佛在乳白色的表盤上流動,細膩之美直擊人心。
寶璣工藝大師能夠在纖薄易碎珍珠母貝進行璣鏤雕刻,可見超凡工藝水準
而與細膩之美相伴而生的是閃耀之美。64顆明亮式切割鉆石鑲嵌于表圈和表耳之上,與表盤散發的柔光形成了豐富的層次感。而在表冠處,也精心鑲嵌了一顆凸圓形鉆石,仿佛點睛之筆,恰到好處。
不過8068女士腕表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它“多變”的屬性。寶璣第一次為單款腕表同時配備三條表帶!
范主首先試戴了玫瑰金款搭配黑色緞紋織物表帶,表帶的品質十分細膩,戴起來親膚又舒適。
當天我選擇了一條風格百搭的小黑裙,絲綢材質更顯質感,與黑色表帶渾然天成,戴在腕間的的腕表華麗卻不張揚。
30毫米的表徑小巧精致,非常適合細手腕的女性,時刻展現著內斂優雅的氣質。
除了黑色緞紋織物表帶,玫瑰金款還配備了兩條鱷魚皮表帶,一條是可愛的覆盆子粉色,一條是神秘的孔雀藍,讓你可以根據造型與心情隨意搭配。
這條覆盆子粉色的表帶自帶滿滿的少女心,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有種甜甜的氣息,讓人想起馬卡龍,不僅增添了柔美也帶來了許多活力。
表帶快速更換系統也十分方便,首先按壓位于表帶下方的按鈕彈出原表帶,然后將表帶頂端以傾斜角度卡入插槽就可以了,只需幾秒鐘,很適合女精英們快速的生活工作節奏。
另外白金款搭配的則是清新亮眼的青藍色,與貴氣十足的拜占庭紫表帶。在歐洲歷史上,紫色因為稀缺而成為皇室貴族的專屬。這個顏色的表帶,非常適合隆重場合。
范主覺得對于要應對不同場景的女精英來說,這款8068女士腕表就像是為你專門設計的。
當然,很多女精英也是懂表愛表之人,因此對機芯也十分看重。這款表就是顏值與實力兼具。
搭載537/3型機芯,45小時動儲,還有3巴(30米)的防水深度,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盛裝出席活動,這塊表都是精英女性的好伴侶。機芯的潤飾也是寶璣一貫的高級制表標準,璣鏤刻花、手工倒角、日內瓦波紋裝飾一絲不茍。
如果你想搭配情侶表的話,不妨試試8068女士腕表和前面提到的7337腕表的組合,一個柔美淑女一個儒雅紳士,顯得尤為般配。
不僅能彰顯個人品位,送愛人也是難忘的心意之選。
隱形富豪最愛,深藏不露的高級
在范主看來,這枚經典系列7637三問腕表可以說把寶璣簡潔優雅的美學發揮到了極致,簡直是為有品位的”隱形富豪“量身打造。大明火琺瑯工藝為表盤燒制出一抹深邃而尊貴的“寶璣藍”,寶璣指針掃過時,仿佛新月劃過天空。
優雅的寶璣數字之后,還可以發現小星分針及風格更加抽象化的鳶尾花形五分鐘刻度,其源頭都可以追溯到1790年,而鳶尾花更是皇室的象征。
三問更是標桿式的高級制表復雜功能,而歷史上正是寶璣先生在1783年發明了的三問打簧游絲,不僅大大減少了打簧表的厚度,還使得音調更加的悅耳悠揚。如今的寶璣三問表,發展出了專利金質音簧,讓時間的奏響更加悠揚。
當經典陀飛輪遇上前衛演繹
說起寶璣的經典又怎能不提陀飛輪?其天才創想是寶璣大師“發明家”與“先鋒設計師”兩個身份的融合之作,當擺輪、游絲以及擒縱機構被置于圍繞軸心旋轉的籠框之中時,仿佛一個行星系統被移植到了時計之上,在那個年代極為前衛。
如今陀飛輪誕生已經超過220年,寶璣又不斷賦予陀飛輪新的生命力。比如這塊Classique經典系列5395超薄陀飛輪鏤空腕表,機芯厚度只有3毫米,而超輕量級陀飛輪框架,總重才不過0.290克。精妙的鏤空工藝,讓整個盤面仿佛一幅由機械構成的圖畫,以現代的方式重新演繹了陀飛輪的魅力。
總而言之。1775年創立至今,寶璣始終懷著一顆藝術之心來打造每一塊時計,傳承下來的不只是經典美學,還有始終創新的先鋒精神。
寶璣是藝術史的參與者、是藝術家的同路人,同時也是藝術本身。手腕上那枚小小的寶璣時計,承載的是光陰,更是永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