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在化妝品行業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專業且神秘的渠道,伴隨經濟發展的浪潮,大約90年代在中國大陸興起,以為女性群體提供美容護理和身體保健而為大眾熟知。
傳統的美容院所售賣的化妝品通常被稱為專業線,也叫院線品牌。院線化妝品一度因為成分及價格不透明、夸大宣傳、虛假宣傳等問題飽受詬病,讓人敬而遠之。有人認為院線品牌是智商稅,但也有人是其忠實粉絲。
次拋化妝品,在化妝品行業也是一個小眾賽道,秉承著一次一拋的設計理念,次拋化妝品在韻斐詩演化出多種的包裝形式,袋包、泡罩、面膜杯和安瓶等等。它體積小巧、造型別致,一次性就可以使用完畢,不用擔心包裝開口后的二次污染問題。
“如果將次拋化妝品的設計理念推廣至院線品牌中,會產生什么奇妙的反應呢?”韻斐詩的負責人表示。我們知道,消費者在美容院使用化妝品大多采用“寄存”的方式。顧客購買后,在美容院開封使用,因為一次不可能使用完,美容院就會將產品貼上顧客的名字標簽,方便區分和下次進店消費繼續使用。
寄存消費的誕生是以消費者和美容院的信任關系而誕生的,這樣可以進行深度的綁定關系,成功俘獲回頭客。就像在餐館寄存酒水一樣,當然,顧客也只會選擇自己信任并且方便再次消費的店鋪進行寄存,這是雙方心照不宣的默契。
如果試試把大包裝的化妝品改成小包裝的次拋會怎么樣?不僅使用起來更加的衛生,顧客寄存后也不會擔心長時間不使用產品發生過期變質等問題。
隨著現代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美容院的看法也變了,從很早之前的不信任轉變為主動消費。當然,美容院本身也在發生轉變,“輕美容”應運而生。“輕美容”,可以看作是以一種輕松的方式去體驗的美容,輕字傳遞出很多信息,輕便的、即時的、輕快的、高性價比的等等。
在這種背景下,次拋的“小”和美容的“輕”不謀而合,兩者都旨在為人們打造一種更輕便隨意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