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科學家+企業家+政府政策”協同,中國企業用數十年實踐論證出的模型
作者: 陳龍
中國透明質酸產業正在完成一次在外界看來幾乎“不可能”的跨越,并帶來一些全新的啟示。
6月2日至6月4日,以“科技筑底、創新引領”為主題,由濟南市人民政府、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華熙生物承辦的中國(濟南)透明質酸產業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濟南召開。
作為此次大會的核心議程,“世界透明質酸谷”和“北方美谷化妝品研究院”的出現格外引人關注。
在全球各種各樣的產業集群中,大多數是因為某一個產業的企業集中到一起而形成。比如美國的“硅谷”是電子工業、計算機和互聯網產業的企業集群;法國的“化妝品谷”是化妝品企業的集群。但卻從來沒有因為“一種原料”或者“一種成分”而形成一個產業集群的先例。
“世界透明質酸谷”的出現創造了這個先例,同時也開創了一種獨特的“科學家+企業家+政府政策” 協同的中國模式。
01
透明質酸產業或將出現“涌現效應”
一只蜜蜂如果發現了一大片可以采蜜的花叢,它會跳一段“八字舞”給附近的同伴,它的同伴就能準確地獲得花叢的方向和距離,并找到位置。蜜蜂的這個動作雖然不算復雜,但當一只又一只蜜蜂采用這種方式傳遞信息的時候,整個蜂群就能衍生出“復雜而龐大”的信息傳遞系統。
這就是著名的經濟學家杰弗里•戈爾茨坦提出來的“涌現效應”。
指的是“大量微觀的個體,在一起相互作用之后,會有一些全新屬性、規律或模式自發冒出來的一種特殊現象”。
隨著“世界透明質酸谷”和“北方美谷化妝品研究院”兩大項目落地,整個山東省的美妝產業也很可能會出現這種特殊的“涌現效應”。
公開資料顯示,濟南市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原料生產基地,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0%以上,全國市場的70%以上,已形成以透明質酸研發生產為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優勢,并集聚和培育了以華熙生物為代表的龍頭企業。
根據山東省化妝品行業協會的統計,截至2022年山東省擁有113.7萬家化妝品相關企業,在全國各省排名前三。其中和透明質酸相關的企業就多達130家,在全球首屈一指。
借助已經形成的雄厚產業基礎,由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和華熙生物聯合打造的世界透明質酸谷占地2900畝,計劃投資240億元,建成后可引入產業上下游企業達到300余家。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更多和透明質酸產業相關的企業聚集到一起,透明質酸的應用與創新將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事實上,以華熙生物為代表的龍頭企業目前已經將透明質酸產業拓展到了醫藥、美妝、食品等多個領域。尤其是在“功能性護膚品”市場,最近幾年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公開財報顯示,華熙生物從2018年開始重點布局功能性護膚品市場,僅用了5年時間,潤百顏、夸迪、米蓓爾、BM肌活就已經成為國貨美妝品牌的代表性品牌,4大品牌2022年為華熙生物貢獻了46.07億元營收。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的營收5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
據艾瑞咨詢《透明質酸應用場景白皮書》顯示,除了醫美、美容個護和功能性食品,透明質酸的應用還正在向保健品、成人用品、寵物護理、彩妝等在內的8大消費場景延伸。
這意味著隨著產業集群涌現效應的出現,透明質酸產業的拓展將會出現以“美容護膚品”“醫美”和“功能性食品”為龍頭,并向多個領域持續滲透高速發展的新局面,
而這一切,也正在給濟南市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公開數據顯示,整個濟南市2022年的GDP約為1.2萬億元,主要依靠煤炭、化工、鋼鐵和機械制造等傳統工業的推動。世界透明質酸谷項目預計可帶動產業規模超千億元,稅收貢獻超百億元,創造5萬-8萬個就業崗位。
也就是說,以透明質酸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未來將有望成為濟南市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透明質酸之于濟南,很可能會形成猶如電商之于杭州的局面。為濟南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前沿“科技”和“技術”含量,驅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至此,透明質酸產業將完成“產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升級。
02
在圍追堵截中 摸索出的 “中國 模式 ”
30多年前中國的透明質酸只能依靠進口,30多年后中國的透明質酸原料已經占據全世界的82%的份額,其中華熙生物獨占44%。
這種“ 30 年河東 30 年河西”的巨大轉變背后, 是 由“ 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和 政府 政策 ” 協同 3 大核心要素組成的,一條特殊的“中國式研發”產業化之路。
上世紀80年代,張天民教授從人的臍帶及雞冠中成功提取了透明質酸,邁出中國透明質酸研究的第一步。隨后,在不斷地努力之下,全球透明質酸產業最重要的三次產業變革都發生在了中國。
科研者的不懈努力,讓中國透明質酸產業完成了從源頭掌握核心技術的“突破”,打破了國外的壟斷,這是中國透明質酸產業的第一次大跨越。
但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中間還有一個很難跨越的“創新死亡谷”。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曾在公開報道中表示,我國的科技成果很多但是轉化率不高,最高在30%左右。換句話說,70%的實驗室科研成果最終沒能穿越“死亡之谷”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企業家們的劍及履及和孜孜以求就成為了讓真正的“創新”走向市場的關鍵橋梁。在透明質酸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過程中,華熙生物是眾多企業中的關鍵角色之一。
據《FBeauty未來跡》了解,從入局透明質酸產業開始,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就為企業高薪引進了職業經理人,并重金投入創立新的研發中心,讓初創期的華熙生物從一家徘徊在破產邊緣的技術型企業,轉變成了一家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華熙生物在數十年的時間里不斷進行技術革新,提高透明質酸的產能和生產效率,讓其從一款貴過黃金的高端原料成為人人可用的基礎原料。華熙生物也因此完成了對透明質酸原料產業的話語權掌控。
這是中國透明質酸產業發展的第二次大跨越。
圖:華熙生物董事長兼總經理趙燕
但如果華熙生物止步于此,中國企業也就將在透明質酸領域止步于對“原料”的控制層面。
為了將原料端的優勢繼續擴大到消費端,華熙生物又用了5年的時間,打造出了4個美妝品牌,其中2個的年銷售規模已經接近15億元,完成了“從中國科技,到中國成分,再到中國產品和中國品牌”的閉環發展路徑。
這是中國透明質酸產業發展的第三次大跨越。
那么,有沒有實現第四次大跨越的可能?如何跨越?
2022年,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與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簽發紅頭文件,文件強調,圍繞透明質酸、海藻酸鹽、聚谷氨酸、牡丹、玫瑰、金銀花、靈芝、銀杏、牛蘿等特色產品或資源優勢,以技術為核心,以資本為紐帶,整合周邊研發、設計物流、營銷等資源,打造以濟南“北方美谷”為核心,青島、煙臺、泰安、臨沂、菏澤等多層次多區位多品類發展的“一核多點”發展格局。
在此基礎之上,化妝品的品牌建設工作也被列入規劃:推動“美妝山東”計劃,將化妝品品牌建設納入“山東名片” 品牌影響力 TOP 榜細分行業評選榜單,對接“好品山東”“好客山東”品牌體系,提高品牌知名度。
新的政策再一次為山東省透明質酸產業的發展添了一把柴。
世界透明質酸谷的出現是“科學家+企業家+政府政策”協同的又一次合力出擊,也是中國透明質酸產業發展第四次大跨越的開始。
03.
“ 中國模式”或為 合成生物 創造 更大可能
從某種程度上說,通過“透明質酸產業”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以華熙生物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已經完成了對由“科學家+企業家+政府政策” 協同構成的鐵三角,共同推動一個產業進行從無到有的研發,然后做到全球領先,再到帶動地方產業升級甚至盤活一個城市經濟,這一獨特“中國模式”的驗證。
那么,這個模式是可復制的嗎?
從以上梳理不難發現,要將“透明質酸產品”在發展過程中摸索出來的這種“中國模式”進行復制,起點仍然在于研發和技術的突破。
而在透明質酸的制造技術從“動植物提取”到“生物發酵”再到通過“合成生物技術”重組翻譯的升級過程中,以華熙生物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在“合成生物”領域很可能具備進行復制的條件,并且整體市場潛力要大得多。
目前,華熙生物已經在大力推進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據《FBeauty未來跡》統計,整個2022年,華熙生物研發投入達到了3.88億元,研發人員數量多達827人。
截至2022年底,華熙生物已申請專利 719 項(含發明專利 574 項),已獲授權專利337項(含中國發明專利205項,國外發明專利4項)。在多糖、蛋白、多肽、氨基酸、核苷酸、天然化合物6大與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生物活性物質的研發和生產上取得了多維度的突破。并形成了六大研發平臺和國內最大的中試成果轉化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中試是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是產品在大規模量產前的較小規模試驗。也是科研成果穿越“創新死亡谷”走向市場的一個重要環節。中試效率的高低,對產學研的轉化速度具有很大的影響。
為此,華熙生物中試轉化平臺已經有32條專用生產線,未來可能還會增加一倍。“華熙生物只要小試成功,我們在三個月之內就能轉移到大生產”趙燕說。
這大大提高了華熙生物“產學研”的轉化效率,讓其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合成生物領域擁有了獨特的“速度”優勢。
可以說,從科研和技術的角度,在合成生物領域復制“中國模式”的基礎已經具備。
04.
一生二 二生三
不只是為國貨美妝 “造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中國式研發模式的復制,在華熙生物的帶動之下,已經跨入進行時。
華熙生物為中國式研發的創新和落地提供了一個標準答案,它在技術和實踐路徑上充分證明許多過去的“不可能”都會成為“可能”。
有了華熙生物作為中國式研發的 樣板,這種“可能”會持續放大到行業和產業,未來有更多企業沿著這條“可能”的道路完成原料和科研的反超,形成有效的產業和品牌。
FBeauty未來跡在《年營收63.59億的華熙生物,還不夠大》https://mp.weixin.qq.com/s/sRk_MUPFl-sx7HKgKw8i透明質酸一文中指出,在原料端,通過合成生物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的產業和技術推進,華熙生物在多糖、蛋白、多肽、氨基酸、核苷酸、天然化合物6大與生命健康相關的物質研發、生產上不斷突破,華熙生物已經實現高純度麥角硫因的量產。
沿著中國式研發的路徑,華熙生物不僅僅是透明質酸原料的供應商,更可以成為國貨美妝企業的造“芯”人, 為國貨美妝品牌賦能專利技術、核心成分,實現差異化的優勢,建立足夠深的市場壁壘。
通過“芯片輸出”的開放式合作,依托產業集群的效應優勢,華熙生物外界聯手推動更多高質量的中國品牌落地,完成中國式研發的“芯”火相傳。
除了功能性護膚品之外,華熙生物還相繼布局了口腔、洗護、兒童、男士、寵物、食品等創新業務,利用全產業鏈平臺優勢逐步構建起生命健康消費全場景,更好地服務新一代消費者。
更重要的,是在二生三之后的三生萬物。
中國式研發的 “范式”對于當前正在被快速應用到各行各業的“合成生物”技術,有 著 很大 的 啟發意義。
這也正是趙燕講“小物質·大世界——生物創新 生物制造 鑄就萬億產業”作為此次大會演講主題的深意。
在演講中,趙燕用三個“是”(有利條件)來概括華熙生物乃至合成生物行業的發展。
一是“勢”。國家非常重視,生物制造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和支撐,已經提到國家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意義上。
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門印發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將生物制造作為生物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提出“依托生物制造技術,實現化工原料和過程的生物技術替代,發展高性能生物環保材料和生物制劑,推動化工、醫藥、材料、輕工等重要工業產品制造與生物技術深度融合,向綠色低碳、無毒低毒、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
二是“市”。中國有統一的大市場,中國有一群Z時代的可愛的消費者,他們愛國且自信,為中國品牌能夠成長、能夠發展、能夠壯大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場機會。
三是“事”。企業一定要專注于做事,企業在打通產學研上做到引領、聚焦,真正地打通產學研,讓科研成果從0到1物質發現,發明成為成分,發展為產品,發揚成品牌。
趙燕認為,三“是”合一,打造合成生物驅動的生物制造、生物經濟,我們就能夠重塑地球資源,引領這個行業的發展。不難看出,中國式研發的公式,在合成生物領域再一次得到完美復刻。
事實上,透明質酸起家的華熙生物已經成長為一家用合成生物科技創新驅動的生物科技公司,生物材料的全產業平臺公司。
目前,華熙生物已開展百余種活性物開發,除透明質酸外還包括依克多因、GABA氨基丁酸、膠原蛋白、肝素等。其中,已有24項相關物質進入中試或相關功效、應用、產品完成轉化。其自主研發的PDRN、NMN和人乳寡糖均已實現突破性進展,處于國際領先研發水平,并已推進至中試階段;膠原蛋白項目已進入中試,正在穩步推進。
在三個“是”的之后,是合成生物的“萬物生”,依克多因、麥角硫因等多個成分都可以沿著透明質酸的道路跑出更多的品牌和產業,從華熙生物的體系里,再造一個“透明質酸”級的產業和品牌集群,也極為可能。
正如趙燕在大會上展望,“原料是百億級,醫藥運用是千億級,化妝品行業是萬億級,食品行業是十萬億級,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生物制造,讓我們用生物技術去顛覆它重做一遍。”
文章來源: Future Beauty 未來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