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并由香港非營利時裝推廣機構Fashion Farm Foundation(簡稱FFF)策劃打造的第三個大灣區大型時尚項目“大灣區:時尚融合2023”,第二站深圳站活動近日圓滿收官。
“大灣區:時尚融合2023”項目旨在凝聚創意新力量,集結了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32個獨立時裝品牌及藝術單位、7所專業設計院校,歷時6個月,進軍包括廣州、深圳、中山、肇慶、佛山及香港在內的6個灣區城市,舉辦時裝秀、時裝巡展、時尚音樂夜、時尚聯乘4大創意時尚活動。其中深圳站三大重磅活動皆已完美閉幕,包括:4月27日舉行的“FASHION FUSING大灣區聯合時裝秀”、7月10日至7月23日舉行的“FASHION MELTING ?灣區時尚巡回展”、7月14日舉行的“FASHION WAVING 大灣區時尚音樂夜”。
深圳一向以年輕、創新、新銳等標簽著稱,也是全國著名的女裝基地,注定會在這趟巡回大灣區6城的時尚之旅中畫上一筆濃墨重彩。“大灣區:時尚融合2023”項目從時尚行業視角出發,以4大創意時尚活動為方法,為促進灣區交流與合作做出了又一次有益探索。
行業新銳+新銳城市,碰撞出無邊創意
“凝聚創意新力量”這一主旨,在“大灣區:時尚融合2023 ”深圳站三大活動中均獲得了鮮明體現。“FASHION FUSING大灣區聯合時裝秀”攜手“深圳原創時裝周 AW2023”,帶領來自香港的設計師品牌YMDH和澳門的設計師品牌SARA LOLO,以及來自香港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和珠海的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設計學院兩大專業設計院校優秀畢業生,組團登上T臺發布最新作品,自信展示年輕一代的獨特創意光芒及灣區設計人才的成長。
“FASHION MELTING ?灣區時尚巡回展”集結了來自內地、香港及澳門的32個時裝設計品牌和藝術單位,以及大灣區內7所專業設計院校,合計展出了設計新銳們85件匠心獨運的時尚作品。灣區設計新銳們用作品表現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扎實的專業功底,更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對環保與可持續話題的關注、對價值觀及人生態度的關照,以及對社會熱點議題的思考。
而“FASHION WAVING 大灣區時尚音樂夜”更可以說是為年輕一代量身打造,主辦方FFF再次與知名網上音樂平臺“秀動”聯手,邀請3個在年輕人群中人氣爆棚的獨立樂隊-浪旅LongTravel、青原FIDA和NO PARKING私人車庫,身穿大灣區設計師品牌的創意服裝作品登臺演出,打造視聽雙重盛宴,現場氣氛火爆非常。
三大活動,均以粵港澳新銳設計師及設計院校優秀學生為主力,致力于促進灣區時尚行業交流與合作。比如“?灣區時尚巡回展”全新推出的跨界融合活動“FASHION CROSSOVER 時尚聯乘”,8個香港時裝品牌與灣區8組創作單位跨界合作,通過四種合作形式,將時裝與非物質?化遺產、音樂、新媒體等不同藝術媒介相連結。來自灣區不同城市、不同細分品類、不同風格品牌的年輕人,通過勾兌思想與靈感,用無間合作碰撞出無邊創意。
有趣的是,一般人想象中來自港澳與內地的設計師之間可能存在很多差異,合作過程需要磨合,但在參與活動的設計新銳們眼中他們并沒有什么不同,合作也輕松愉快。香港襪子與針織品牌MOODLABBYLORRAINE和佛山街頭品牌CHILLHIGH合作,以廣東地區傳統的醒獅表演為主題設計了一組作品。兩個品牌的主理人譚樂怡與陳文峰表示,不管是來自港澳還是內地,設計師們并沒有什么不同,非要說差異的話,不同設計師設計風格上的差異遠遠大于地域差異。
如果說對于成熟品牌、成熟設計師來說,這次活動增加了他們與灣區同行交流、了解灣區尤其是內地市場的機會,那么對參與活動的另一部分主力軍——設計院校學生來說,則讓他們見識到了從學校到市場更廣闊的天地,也增加了對原本不了解的灣區城市的向往。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是參與此次活動的7所專業設計院校之一,學生代表黎嘉馨感慨:“我現在想,等我在香港讀完書之后,就來內地看一下有沒有實習機會,我很想來學習一下。我知道我們大灣區的文化底蘊很豐富,都可以作為設計靈感,服裝設計市場也存在比較大的需求,而且內地相關技術很先進。此外,深圳離香港那么近,所以我正在考慮如果有機會我想來深圳發展。”
“現在大灣區發展得非常好,市場廣闊,人才集中。我發現內地有很多服裝公司掌握了一些未來的趨勢,這很重要,從他們的產品發布我就學習到了很多,從最新設計元素到最新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這些都影響著我們的服裝設計。”另一位學生代表林采欣非常認同黎嘉馨,“我自己的家鄉也是在廣東,等我畢業后如果有機會,我也很想來內地闖一闖。”
優勢互補,共建灣區時尚行業生態圈
“深圳給了我們很多驚喜。”主辦方Fashion Farm Foundation項目總監楊錦淮表示,“我們的大灣區時尚音樂夜活動,開票800張,就五分鐘,啪~一張都沒有了。我們的大灣區聯合時裝秀活動,那天明明是星期四工作時間,但你能看到很多很多年輕人專程過來,哪怕我們的舉辦場地距離市區那么遠,還是有很多人那么大老遠過來參加活動。疫情之后,很明顯能感覺到深圳、灣區在恢復,在上升。”
不可否認,三年疫情給很多行業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但令人驚喜的是,內地很多行業迅速突破了疫情陰霾,而且在疫情結束后增長提速。澳門設計師品牌SARA LOLO創始人兼設計總監ALo Lo盧嘉慶對參加“大灣區:時尚融合2023”項目非常開心:“因為疫情期間很艱難,我們也來內地參加展會、參加時裝周,但進場觀眾人數很少。這一次來了深圳我就覺得很喜悅,全場都是爆滿的,觀眾關注的氣氛、時尚行業的活力都回來了,就讓我擁有很不一樣的感受。”
香港時裝品牌Hoopla創始人暨總設計師Wayne Lo也感慨,包括深圳在內的內地城市發展非常快。“今年我才有機會回內地,疫情三年,本以為發展會停擺三年,實際上完全不是,我看到很多新冒出的產業、企業、基地或者說商場,哪怕疫情期間,內地也在堅持發展,而且發展得很快。”
在眾多服裝產業業內人士眼中,港澳加強與內地的交流與合作,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香港紡織業聯會副會長羅正杰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尤其是內地的體量越來越大,市場也越來越廣闊,對港澳品牌來說肯定越來越有吸引力,所以互動越來越多,這是大勢所趨。”
而且,灣區各個城市各有資源與優勢,這正是能進行交流合作的基礎。比如香港時裝品牌Arty:Active 聯合創始人、創意總監曾志豪認為,內地服裝品牌在產業鏈上有很明顯的優勢,港澳設計師的新創意比較多。他表示:“南方的深圳、廣州,進步很快,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支持。”香港時裝品牌Vincent Li 主理人李鵬則表示,“香港效率很高,從文化和歷史來說內地比較深厚,這些能給設計帶來很多靈感,尤其是我們還有很多的傳統工藝,這些都是寶藏。”
在“促進大灣區行業交流與合作”這個共同愿景下,“大灣區:時尚融合2023 ”項目充分體現了行業內外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與協同,是時尚行業對灣區合作路徑的創新探索。盧嘉慶表示:“這項活動能讓我們見識到不同地域設計師的作品與創意,了解到不同的市場與文化,讓我們跟各地的設計師多多交流,便于在不同的市場去發展。我期待著整個灣區慢慢發展得越來越好,文化交融越來越多,機會也越來越多。我們設計師會思考怎樣更加努力地去學習,以立足這個蓬勃發展的大灣區市場。”
“大灣區的區域合作或者說共同建設,它一定是基于灣區的9+2城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資源稟賦以及獨特優勢,優勢互補才是合作。如何發揮這些優勢,形成合力,讓大灣區成為時尚文化之都,能夠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成長起來,這就是我所謂的優勢互補。”香港貿易發展局深圳代表曾沂靖認為,“深圳要建設國際消費中心,要保障‘時尚之都’,其實未來整個大灣區就是一個很好的時尚之都。時尚之都不僅僅是看引進了多少大品牌,同時也要看本土的時尚品牌發展得怎么樣。在未來進一步加強灣區時尚行業交流的情境下,年輕的設計師發展所需要的時尚產業資源、時尚生態圈,一定可以在大灣區開始同步發展。”
深耕灣區,再從灣區走向更廣闊天地
“大灣區:時尚融合2023”作為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由FFF策劃打造的第三個大灣區大型時尚項目,是在前兩個項目奠定的成功基礎上延續并升級而來。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基礎性文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FFF敏銳地看到了香港時尚產業在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于是在當年6月至9月,FFF就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內首個以時尚為主題的跨城大型項目“大灣區—時尚·出行”。這一項目的最大特色,就是首次聯動大灣區內4座重點城市——廣州、深圳、珠海及香港,開展一系列創意時尚活動。
2022年,在新冠疫情多點頻發的艱難情況下,FFF依然成功舉辦了“大灣區—時尚躍進2022”系列活動,在灣區內的5座城市展開了巡回時尚之旅,該活動更是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25周年的大灣區重點活動之一,好評如潮。
FFF自從2012年在香港創立后,一直致力于推動香港時裝業發展,近年積極為香港本地時裝設計師開拓大灣區機遇。從第一屆“大灣區—時尚·出行”,到“大灣區—時尚躍進2022”,再到“大灣區:時尚融合2023”,三大項目關鍵詞的變化也反映出大灣區行業交流不斷邁上新臺階——“出行”到“躍進”,象征著FFF側重帶領香港本地時裝設計師挖掘內地市場機會;“躍進”到“融合”,則象征著灣區的交流與合作已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城市某一行業對其他市場的開拓,更專注于整個灣區大市場內跨城市、跨行業的協同與交融。
FFF聚焦大灣區,又不止步于此。楊錦淮透露,“我們的下一步計劃,是把大灣區項目推廣出去,把灣區外其他地方的人才引流過來。我一直有一個想法,如果你想推動大灣區的時尚產業發展,你就不能僅僅在這個區域里推動。假如把大灣區看做一棟‘房子’,那你只局限在大灣區,就相當于關上了對外這扇‘門’,那你的‘房子’如何能做大做高呢?所以接下來我們想聯手各方合作單位,秉承共享的理念,把灣區項目向外宣傳推廣,比如我們可以去北京上海、去成都武漢、甚至去國外不同城市,推廣的同時,也把各地有興趣的人才挖掘來灣區發展。我最近才聽到一個詞,非常有意思,有‘北漂’、‘滬漂’、‘港漂’,那將來會不會有‘大灣漂’?”
“我覺得辦這些活動更深遠的意義,還是促進大灣區城市間的交流,促進資源和優勢互補。”楊錦淮表示,“整個大灣區的服裝產業,從設計創意到品牌到產業鏈都很發達,這是世界上很多地域無法比擬的優勢。下一步,經過我們一代代時尚行業人士的努力,也許我們能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上著名的‘時尚灣區’。我相信我們服裝人有這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