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小伙伴們可能被上邊這張圖片刷屏了,遠遠看上去像極了花朵盛開的草地,但其實不是。這是杭州城南的一處空地上,上萬輛被遺棄的共享單車。綿延上千平米的露天荒地上,各品牌的各色單車密密麻麻,場面壯觀,這到底是招誰惹誰了?
眼哥看到這樣的場面,也是感到震驚。雖然聽說共享單車被破壞的很嚴重,但是從來沒有感受到這么嚴重。回想起來,從共享單車一出時開始就不斷刷新頭條,從一夜間遍布大江南北各大城市;再到后來曝光被各種破壞,破壞的手法堪稱千奇百怪;再到第一家共享單車公司“悟空單車”倒閉,一直到現在都是風波不斷。
從上邊的回顧,我們其實是可以看出來的,共享單車是滿足了百姓生活出行了便利,尤其存在的必然價值,所以能夠風靡全國。但是作為一個新事物的出現,伴隨成長的潛藏風險也會逐步暴露。從“悟空單車”的倒閉我們其實可以看出來,風險和問題已經暴露出來了。
第一個層面就是共享單車的管理問題,由于共享經濟的迅速膨脹,直接導致了各大公司只注重了單車了投放情況和融資情況,而忽略了單車的管理問題,最后導致偷竊、損壞現象得不到有效監管,久而久之就回產生第一張圖這樣壯觀的景象。
第二個層面就是社會整體認知問題,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人情和社情都很復雜,作為這樣一個新事物有人接受有人否定,有人認為便利有人覺得占有人行道;還有的人覺得收取押金太高自己占有也不為過;還有將密碼鎖的破解引以為傲;還有的單車當雙人車用。細數起來,千奇百怪的現象都有,有看似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說是素質問題,也是不見得全對。眼哥覺得這不僅是素質的問題,還有社會認知的問題,百姓沒有認識到破壞的嚴重性,公司也沒有進行規范使用的認知宣傳。
第三個方面,根據一些報道情況,“共享單車”損害了“黑摩的”的利益,本來以短距離出行為生存點的摩的,由于共享單車的出現,造成收入下降,造成摩的司機惡意報復和打擊。另外“共享單車”與很多城市當地的公共自行車也形成了一定的沖突,自然也會有一些摩擦。
話說回來,共享單車到底誰都沒招惹,只是它作為一個新鮮事物,必然要經歷一段波折和磨練,才會逐步規范起來,這不僅是需要功運營公司加強管理和社會認知引導,也需要社會經過一段時間整體遠轉來彌補某些方面的不平衡,只有這樣共享單車才會成為和諧的存在,就像過去風波不斷的“滴滴”和現在悄無聲息的“滴滴”,我想共享單車也會走上這樣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