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與李烈)
近日,有媒體報道沉寂多年的羅大佑有新動靜了。
一直在關注“音樂教父”羅大佑的網友們都知道,他有十多年沒出專輯了。
羅大佑干什么去了?就在大家問這個問題時,羅大佑突然出現了!
他這次是帶著《家III》——13年后的個人第8張全新專輯。這也是“音樂教父”的回歸之作。據悉,該專輯是羅大佑十分看重的一張專輯——畢竟是他13年之后的專輯。
由于這些報道中,說羅大佑曾有個一次失敗的婚姻,因而有人很知道他第一段婚姻失敗的原因。
羅大佑的第一任妻子叫李烈(Lee Lieh,是圈內人。1958年3月出生,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為世新大學)編輯采訪科。
李烈是臺灣演員、電影制片,唱片制作人,經紀人。參與過電影《海灘的一天》、《小城故事》、《早安臺北》、《你那好冷的小手》等作品的演出。
代表作品:《一剪梅》《她是我媽媽》《含羞草》等。曾擔任《囧男孩》、《艋舺》等制片工作。
2010年憑借電影《艋舺》榮獲第47屆金馬獎年度杰出臺灣電影工作者獎。
李烈的感情生活有點傳奇色彩。在與羅大佑的愛情故事開始后,最后卻投進了一個叫毛學雄的懷抱并與其結婚。
也許她太愛父親了,23歲的李烈拍攝電影《海灘的一天》時,碰到了跟父親很像的男人——毛學維,很快就墜入愛河。她不顧母親的反對,舍下“玉女”頭銜把自己嫁了。
當時毛學維剛從國外返臺,沒有穩定收入,李烈在臺北市一個不算熱鬧的地段租了間房子,一點一滴耗用自己的青春與積蓄。然而,這段婚姻只維持了2年。
離婚后,李烈復出拍戲,并從不對外再談這段失敗的婚姻。
她拍戲、拍廣告賺了錢,卻將大半給了母親投資房地產。
李烈
李烈后來回憶:“31歲那年,我做了一個不智的決定,跟朋友投資1000多萬元在大連開了家成衣工廠,還在北京、上海、南京、沈陽設分店。”期間有6年之久,她經常坐飛機到處跑,下榻不同城市的旅館、飯店,過著“一口皮箱、一個家”的漂泊生活……努力了好幾年,生意還是垮了。回臺灣那天,我兩手空空、存款簿沒有半毛錢,整個人精力都掏空了,沮喪到了極點。”
人在低潮時,往往會想起從前的好。于是,她投奔了久違的戀人羅大佑,一個20多歲就認識,30歲在香港重逢、相戀的情人。
此后,她搬進羅大佑的花園洋房,這對再度相逢的戀人開始過起了同居生活。
羅大佑42歲那年,他牽著李烈低調地辦理了結婚手續。但怎么也沒讓人想到的是,李烈與羅大佑的這段婚姻,比她的第一段更短,居然維持不到兩年時間兩人便分道揚鑣。
兩年從相識相戀整整12年啊!為何這么短就離婚了?個中原因又是什么?李烈當時一直不愿意透露。
大約離婚已3年之后,李烈講到與羅大佑這段婚姻,她的淚水還是決堤。她請求大家不要追問為什么她非離開那個“家”不可:“我想,從情人、夫妻到發現他像我的孩子,就是這樣,我們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幾乎不再說話,我知道自己再也待不下去了。”一個女人可以不要很漂亮,但不能沒有自知之明。而李烈就是這類人!
李烈離開羅大佑時,她身邊沒有值錢的家當。李烈和羅大佑在一起的那些年,沒跟他要過生活費。他三餐吃什么,她就吃什么,也沒買過首飾、珠寶。
與羅大佑離婚后,李烈首先是為自己找個住的地方,還是硬著頭皮跟朋友借了錢才租到房子
用她自己的話說,“30歲以前,我是個不用大腦的女人。42歲那年,我深深體會這一生不可能找到像父親一樣的男人。兩次婚姻讓我明白一件事,自己愛自己比任何人愛自己更重要。”此后,李烈決心實踐自己多年的夢想,和朋友開一家制作公司,取名“寬蘋”,一切從“負債”重新起步、開創新局面!
李烈就這樣開始擔任制作人。也許是因為累積了20多年風風雨雨的人生體驗,她制作的第一部電視劇《MR.COM之死》,一舉入圍9項金鐘獎(臺灣電視大獎)。
2002年,她又制作了《摘星》、《花車假期之戀》、《臺灣靈異事件》等多部電視劇。
李烈憑《艋舺》獲第四十七屆金馬獎年度臺灣杰出電影工作者。
李烈上《康熙來了》,蔡康永在節目中直問李烈:“對前夫羅大佑生女有什么感覺?”李烈率性但語氣略顯激動說:“沒有感覺,為什么要有感覺?我對小孩是沒感覺的。”
她這話似乎有點重了,但同時也折射出她對當年那段婚姻的愛恨交加的心緒。
李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