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上海的記憶》,了解到老上海有許多歷史都是現代人所不知道的,其中就有提到戲劇院的部分。
在1930年到1940這段期間,上海興建了許多戲劇院,而老上海的電影院與現在的大有不同,每家影院幾乎都放映不同的片子。
這使得人們想看電影時,事先得買一張報紙,翻到最后幾頁,看看今天某某大戲院放什么片子,再定奪去哪家。仿佛一眼就能看到舊上海時期的人民,尋找想看的電影時,那種急迫與期待的心情。
那時,最好的是首輪影院,放映的是美國好萊塢新片,新鮮到什么程度?據說,日本的有錢人也要不遠萬里趕到上海來一睹為快。
想想現在便捷的信息查看方式,想看電影時,隨便打開手機就能刷選到一部電影,影院更是多如牛毛,實在是少了些許,對看電影這件事應有的情調。
▼
在老上海眾多的電影院中,有一座就不得不提——大光明大戲院。
這座耗資20萬元興建的大戲院,于1933年的6月14日,在一個與眾不同的空間,在上海靜安寺路216號誕生了。
在它的開張之日,中國著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親自來為它剪彩,而大戲院的稱謂其實與梅大師也有著密切關系,取的是“梅開光明”之意。
那天,上海新聞是如此鼓吹著這個電影院和它放映的影片的:
“遠東唯一的富麗偉大的電影之宮,米高梅公司超特出品新時代的陸海空軍戰時巨片……”
盡管如此,這座影院還是由于經營不善,1931年11月就關門停業了,好在此時,有個強人出現在了上海的舞臺上,他就是蘆根先生。這樣一位向來有做一個上海灘電影行業老大的欲望的人,重新塑造了一個新的大光明大戲院,致使大光明大戲院獲得了新生。
推掉重建的大光明戲院,以一座嶄新的乳白色現代主義風格建筑,出現在了人們面前,即使在今天的南京西路,這幢摩登建筑也一點不OUT。
如果你熟悉并了解20世紀的上海,你便會發現這樣一個不是秘密的秘密:電影,成了上海市民最為醉心的娛樂形式。所以為什么在曾經那段時間里,電影院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大上海的各個鬧市中。
若是現在向年輕人打聽這些影院,多半是不知道;若是問個在路邊歇腳的長者,他能詳細地告訴你這些電影院的位置,甚至還會講起它們的故事。
不止是電影院,上海的許多建筑物都有它們獨特的一段歷史,在《上海的記憶中》你會發現很多,然后愛上這座城市。
作者 | 六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