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報道,根據研究人員所稱是對大白鯊全面狀況研究報告顯示,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數量減少之后,大白鯊在美國和加拿大東岸的數量劇增。
《PLOS ONE》雜志在六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科學家稱,大約2000年以后,北大西洋西部大白鯊數量攀升。
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人員將數量的攀升歸功于保護工作努力的結果,比如1997年頒布的聯邦法令規定禁止獵捕大白鯊及其獵物。國際聯盟自然保護組織(the International unio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將該物種列入瀕危名單。
“大白鯊物種數量有所回升,”合作者卡米·麥克肯多斯(Cami McCandless)說。“這說明保護措施初見成效。”
保護措施初見成效,有助于增加大白鯊回潮。資料來源:美聯社
大白鯊的恐怖形象是緣于電影《大白鯊》(Jaws)。這部電影在39年前的一個周五上畫的。根據佛羅里達大學(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的數據,自1916年以來,在美國水域,大白鯊攻擊人的事件相當罕少,僅有106例大白鯊無端攻擊人類,只有13例造成死亡。
然而,它們處于生態危機之中。大白鯊是終極的掠奪者,處于生物鏈的頂端,控制其他物種的數量。生長在馬薩諸塞州沿岸的灰海豹(grey seal)是他們的獵捕對象之一。
“你有理由關注這個問題,”波特蘭新英格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海洋科學教授詹姆斯·蘇里科沃斯基(James Sulikowski)說道。雖然他沒有參與該研究,但認為這次調查有助于今后大白鯊的保護工作。“我們的水域需要這些鯊魚。”
六月在PLOS ONE上發表另一項研究表明,北太平洋東部的大白鯊(即白鯊)的數量恢復到豐富水平。
危險……大白鯊處在食物鏈頂端,能幫助控制其他物種。資料來源:ThinkStock
“在白鯊保護政策下,數量回升,”大西洋研究記者托比· H. ·柯蒂斯(Tobey H. Curtis)說。
柯蒂斯表示,由于大白鯊難以捉摸的天性以及缺少數量水平的歷史數據,研究人員只能依賴追蹤法,而不是使用另外的方式得出數據,比如商業捕撈調查法和普查法等。
這項研究將最近未公開的數據加入了之前已公開的記錄,創建了1800年到2010年之間649只白鯊蹤跡。研究報告的作者稱,數據表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白鯊數目遭遇的減少現象發生了逆轉。
仍然下降……,大白鯊數量比1961年歷史上最高下降了31%圖片來源:馬克·弗雷澤是, www.oceansdownunder.com
該報告稱,自上世紀六十年代早期到八十年代,北大西洋西部大白鯊的數量下降了73%。該報告稱,如今的大白鯊數量也只是1961年峰值的31%。該報告沒有提供大白鯊數量在該地區估算值,而一些科學家稱在3000到5000之間。
該報告也說明了人們遇到大白鯊的地點——大多數在夏季的馬薩諸塞和新澤西之間以及冬季的弗羅里達海岸。
該報告稱,大白鯊的遷移是根據水溫和可食用的獵物進行的,而它們更常見于海岸而非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