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智庫在北京共同舉辦了第十屆“北京-東京論壇”的預備會,確定第十屆論壇將于今年9月27日到29日在東京舉行。《中國日報》就中日關系訪談了六位與會專家,以下是他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問題:
1、您對已持續10年的“北京-東京論壇”有何評價和期望?
2、當前緊張局勢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與此前是否有不同之處?
3、如何才能突破目前僵局?
4、您如何看待今后幾年的中日關系(2014-2016)?
回答:
明石康
原聯合國副秘書長
1、我深信最后中日兩國人民對對方的好感會占上風,這個論壇已經并將一如既往在彌合中日分歧上發揮重要作用。
2、輿論有時候過分簡單地解讀中日關系……過去日本就因抹黑某些國家而犯了許多錯誤。
3、亞洲國家需要相互適應,這需要時間。但問題往往傾向于愈演愈烈,尤其是領土糾紛或歷史問題。
4、日本將不可避免增加從中國的進口,更多的日本商人也希望在中國投資。中國正變得越來越富有,越來越多中國人愿意來日本旅游。
宮本雄二
日本外交部顧問,前日本駐華大使
1、10年來,通過面對面的溝通與對話,參與論壇的人之間已經建立了牢固的信任。
2、東亞的戰略秩序已經改變。由于需要適當考慮美國的影響,目前中日關系應放在三方關系而非雙邊關系下考察。
3、成功的政治和解需要“外交技巧”,應該避免雙方最終兩敗俱傷。
4、中日兩國和兩國關系都正處于過渡階段,我們不應將當前的現狀視作永遠不變。
工藤泰志(Yasushi Kudo)
日本言論NPO代表
1、論壇關鍵在于聚集了一批決心改善中日關系的政策顧問,旨在改善公共輿論。
2、妨礙關系的結構性問題之一是逐漸升溫的民族主義,激進的公共輿論有時候綁架了政府議程。
3、我們應該放大倡導中日友好的聲音,創建一個更好的公共輿論環境,以利于兩國政府間開展更多對話。
4、2016年之前有兩種可能:一是中國東海危機持續發酵直至失去控制,二是通過危機處理機制形成穩定局面。
趙啟正
前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
1、通過論壇對話,雙方已經達成共識,即局勢越艱難,這個論壇就需更努力地工作,在政府接觸難以企及的范圍彌合分歧。
2、一個主要問題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周邊國家遏制中國。中日關系緊張也讓一些其他國家左右為難。
3、為應對惡化的局勢,每個人都應促進改善關系的輿論,闡述良好的中日關系的重要性。
4、如果日本內閣采取實質性的行動,如限制包括參拜靖國神社之類的行為,中日關系或許會峰回路轉,我相信中國也會有積極回應。
李薇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
1、論壇自2005年開始舉辦,當年中日關系十分緊張,而今年的局勢似乎更甚。但我們看到雙方都在堅持不懈改進關系。
2、雙邊問題現在已演變成多邊問題。10年前,問題是一個個出現,而今天領土問題和歷史問題幾乎同時引爆,互相作用,產生更大的影響。
3、雙方都不希望戰爭,尋求政治解決確保亞太安全是雙方共同的追求。最終的突破在于找到共同點。
4、安倍似乎在加速更為激進的國防政策,以加強軍備。他明白自己時間有限,如果日本國內經濟在近期內無法改善,他的任期很可能提前結束。
楊伯江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
1、相比官方渠道,論壇一直是獨特的平臺,有利于雙方更徹底地了解對方的戰略目標和考量。
2、美國戰略重心轉移激活了中日間隱藏的問題。另外,日本的國防政策過去幾年來有所轉變。
3、唯一可行的辦法是管制矛盾和深化合作。需“淡化”中日關系緊張、對抗的一面。
4、領土和歷史問題難以在一夜之間解決,尤其是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