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帝都的文藝圣地,南鑼鼓巷、五道營胡同早已被游客填滿成為舊日黃花。如今,位于前門外的一條不起眼的小路“楊梅竹斜街”逐漸進入文藝青年們的視野,成為京城文藝新地標。在帝都略顯沉寂初冬季節,讓我們跟隨努比亞miniS手機的鏡頭,慢慢走進楊梅竹,感受帝都最富生機的文化節拍。
楊梅竹斜街至今仍有不少“北京土著”居住,老屋保留著古樸的木質窗欞和淺灰的石墻,紅紙金字的對聯昭示著不變的春節傳統,貼在窗內的各色紙板則流露著生活的氣息。努比亞miniS搭載的索尼定制IMX318傳感器,2300萬高像素為照片帶來極佳的銳度與更豐富的細節。可以看到春聯上的金墨,在午后陽光下閃爍著的細膩光澤被完美記錄
老房子總有一些值得品味的細節,比如這扇雕花玻璃窗——芙蓉的紋樣有著“富貴榮華”的寓意,表達著主人美好的愿望。暗色的窗簾將芙蓉花襯得潔白,配上朱紅的窗框,別有一番典雅的韻味。想拍好這扇小小的花窗卻并非易事,細密的紋路很容易“糊”一片。然而在努比亞miniS的鏡頭下,窗面上細致的紋理乃至窗簾的明暗起伏都清晰可見,銳不可擋。有這樣優越的畫質,哪怕后期想要重新裁切進行二次構圖,仍然游刃有余。
在中國建筑文化中,門環由鋪首和鋪首銜環組成,不僅有開關大門和叩門的實用功能,在古代,還有彰顯主人身份等級的作用。上圖中門環僅剩鋪首,在階級統治早已消弭的今天,只是一種別致的裝飾了。半掩的木門之間的陰影中,隱約可見居民堆疊的雜物,透露出生活的端倪,給畫面增添了一些深度。這樣細膩的暗部表達,得益于努比亞miniS在弱光環境中的拍攝素質和卓越控噪性能,確保暗部有細節,卻不被噪點喧賓奪主。
與游人如織的南鑼鼓巷、后海不同,楊梅竹斜街來往穿梭的有大半是附近的居民,窄小曲折的胡同讓自行車成為了最佳代步工具,清脆的車鈴在這條歷史悠遠的街上響了幾十年。努比亞miniS 采用的PDAF混合相位對焦技術,急速對焦快至0.1秒,配合獨特的觸屏快門系統,抬手瞬間釋放快門,使得畫面中騎自行車的老伯正中焦點,背景虛化宛如流水,畫面十分具有沖擊力。
漫步楊梅竹,感受冬日溫暖的陽光灑在身上,抬首之間忽見光線穿過樹葉,投出斑駁的紋理,讓人不由得想記錄下這一刻。在取景上為了凸顯葉片的質感,選用努比亞miniS相機家族中的“微距”相機功能,微距相機中的放大鏡輔助取景和峰值輔助對焦系統讓拍攝更便捷——放大鏡會放大對焦點區域以便直觀地判斷拍攝對象的位置,而峰值輔助對焦則會在被攝物體輪廓上顯示紅線來提示對焦成功。在這兩項利器的幫助下,葉片在陽光下的紋理和殘缺的紋路被細膩地記錄,F/2.0大光圈營造出自然的背景虛化,一副靜謐的冬日畫卷躍然眼前。
作為明代舊有的老街道,楊梅竹斜街在民國時期就已是眾多書局、會館、商鋪匯聚之地,清乾隆東閣大學士梁詩正、文學家魯迅、作家沈從文等都曾在這條不起眼的街巷留下過足跡。如今經過重新規劃改造的楊梅竹斜街又煥發出新的文藝生機。在這里,百余年的南城生活余韻與最潮的文創設計店面毫不違和地交織在一起, 通過努比亞miniS的鏡頭記錄,用光與影譜寫出清新溫暖又不失厚重的文化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