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家電的了解與使用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期,那時中國家電企業剛剛起步,沒有自己的研發創新能力,都是依靠引進與仿制來追求規模化生產。如今,30多年的制造積累讓中國家電業在規模上已經實現了世界第一。同時,世界家電行業的延續性創新也已經到達了“天花板”——幾乎所有的產品創新都聚焦在功能、外觀等細節與局部上,最初發明者給出的設計結構后來的企業很難再去超越,這種延續性導致了全世界的家電都長著一張相似的“面孔”。
世界家電業的這種局面直到2007年才出現了第一個破局者——海爾。就像星星之火,經過歷時10年的研發革命,海爾對世界家電產品進行了一次“再發明”,現如今已經呈現燎原之勢:
2007年,海爾法式對開門冰箱顛覆了傳統拉門式取物的存儲方式,創新性的采用了抽屜式設計,是對冰箱取物方式的一次“再發明”;
2013年,海爾天樽空調顛覆了傳統空調的造型和送風方式,首次采用了環形無葉出風口設計,是對空調產品一次“再發明”;
2015年,海爾研發的一機雙筒的雙子云裳洗衣機徹底解決了用戶健康分洗的需求,就連德國媒體也稱贊該產品是“革命性的發明”……這些“再發明”現象目前已經蔓延到海爾的各個產業。
從目前來看,這些家電產品已經對家電產業的發展產生了里程碑式的影響。如果以上創新性產品是對傳統產品的“改頭換面”的話,那么海爾在2016年研發的產品就是“脫胎換骨”:“不用壓縮機”的酒柜、“幾乎不用水”的洗衣機以及“有風無聲”的空調,這些“再造發明”的產品不僅改變了家電產品的外觀、功能,甚至連產品的運轉原理及結構都進行了顛覆,像“有風無聲”的空調已經看不到原有產品外觀的影子。
海爾正在對全品類家電產品進行徹底的顛覆式創新,但是與蘋果、特斯拉這些顛覆式創新企業所在領域不同,家電產業的原創性創新空間本身就少之又少,具備原創性的企業可以說更是鳳毛麟角,把大的產品變小,或者把噪音大的產品變安靜,就已經能夠產生世界級的影響,比如我們所熟知變頻電機對定頻電機的替代,影響了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產業十幾年。
而海爾“再造發明”產生的影響不僅僅如此,這種“再造發明”足以改變全球用戶的生活方式,就像蘋果、特斯拉帶來的改變一樣。那么,為什么海爾能夠原創出這么多改變家電產業發展進程的產品和技術呢?答案在于開放平臺。海爾原創性產品頻頻推出的背后正是有這樣一個開放平臺和創生體系,它相當于是海爾黑科技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海爾近年來的原創性產品和技術正是產生于此。
在海爾以HOPE平臺為基礎的開放創新的體系中,HOPE起到連接用戶潛在需求和世界頂級研發力量與資源的作用,其運營流程與互聯互通的實體互聯工廠基本一致,通過平臺作用讓雙方充分“化反”產出領導未來的原創性技術,并最終通過互聯工廠將這些原創性的技術變成滿足消費者的產品。更為重要的是,海爾開放創新體系將用戶從原來的消費者變成產消者,用戶也可以隨時參與到創新過程中,并最終決定產品是否有機會面市。
正如《平臺革命》的作者喬弗里·帕克在其著作中提到的那樣:企業開放什么,就擁有什么。目前來看,這一結論沒有在歐美家電企業身上而是在海爾等中國家電企業身上率先得到驗證。目前,HOPE平臺能夠涵蓋全球一流資源數量已經超過320萬家,平均每年產生創意超過6000個,這一能力是目前任何企業依靠自身力量都無法實現的平臺規模,也是海爾“再造發明”的搖籃。現如今我們能看到的是海爾對外公布的技術,還有更多的正處于創意或孵化階段的技術。
20多年前,全球用戶通過高質量的產品認識了海爾,如今世界用戶通過原創性創新重新認識了海爾,重新認識了“中國制造”。美國時間1月5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2017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誕生無數原創科技的美國也感受到了海爾“原創性科技”的震撼影響,雙子云裳洗衣機、天樽空調、馨廚冰箱等發明生活的原創性產品,成為全球觀眾眼中最具發明性的技術。而這背后正是海爾開創新平臺,利用“世界”改變“世界”的結果。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在傳統時代,成功企業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從1到N的過程,也就是在現有基礎上復制之前的經驗,通過競爭不斷擴大自己的市場影響力。而在互聯網時代,成功的企業卻是一個從無到有,即從0到1創造市場的過程。而在產業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每個時代都會有自己印記性的產品,對于家電企業也是如此,造多少并不會留下什么記憶,但是像海爾這樣的發明性產品注定將載入產業史冊,成為世界家電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