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做好一件衣服,就是一種滿足
“我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小裁縫而已。”對面的女人,坐姿優雅,留著一頭長發,穿著自己做的白色套裝,面對我們的鏡頭有一些緊張。“我覺得能把一件衣服做好就行了,這就是我們做服裝設計的初心,我們都是因為熱愛這個事情才做這個行業。”說出這句話時,她整個人都放松下來了,眼睛放光,臉上露出了笑容。離開穩定的工作,由零開始,懷揣著只要能要能做衣服就足夠的滿足感,創辦了自己的私人定制工作室。我面前的巨菲菲,開始給我們講述她的經歷,她的白紗畫廊 The White Gallery 和 芙未定制。
尋找最初的夢想
1959年,法國電視臺曾經為當時紅極一時的Chanel制作了一部紀錄片,片中很多觀點在時尚行業影響深遠,比如對于女性優雅的定義一直被沿襲下來,影響了一代人,其中也包括了年少時的巨菲菲。理科出身的她,在高考填志愿時卻只填了服裝設計專業,一心想要進入時尚行業。“當時報志愿,我也是說什么都不報(別的專業),就想報這個。”在提到選擇專業時她堅定的說道。而后,她進入到北京服裝學院學習。2003年,在大學學習一年之后,19歲的巨菲菲由她的導師鄒游推薦去了英國創造藝術大學留學。正是這一年,成為了戴安娜王妃私人皇家服裝師賈克阿薩古禮的弟子。
在服裝學院畢業后,巨菲菲總是跟隨老師挎著那些工具籃子去不同的伯爵、子爵的府第上門量體,然后回來在定制的人臺上進行裁衣。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四年。
2010年,由于工作原因,巨菲菲回到了國內。在建外SOHO的一件服裝廠幫助自己的老師賈克阿薩古禮為蘭質設計服裝。作為主設計,任何事情都需要親力親為。“你去過南方的面料市場嗎?繡花廠、染料廠,騎個小摩托,得坐著小摩托,然后滿地都是泥,他一下雨打個傘。”每當出去跑面料,跟一些供應商或者跟一些面料商談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做服裝設計,這種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也讓巨菲菲感到有一些無奈。
“后來覺得這個東西跟我平常想的不太一樣,那種辛苦真的有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我覺得能把一件衣服做好就行了。能夠把一個客戶形象打造好,或者是他一些行頭幫他做好就行了。”但是對于想要做衣服的初衷還是支持她在這條道路上繼續前行。
離開建外SOHO,巨菲菲決定創辦自己的定制工作室。喜歡安靜的她最終選擇玫瑰里作為自己的第一個創業基地。“以前建外比較鬧比較吵,這兒挺安靜的,我也比較喜歡。”在這里,她開辦了她的白紗畫廊,專為會員定制服裝。
“一點小小的變化,可能就戳這條線戳的特別漂亮,就可能直接就會影響,尤其是收縫。特別是如果有一些客戶很喜歡你東西的話,那種感覺特別好。如果當有人欣賞你的作品的時候會覺得價錢不重要,尤其是對于真的做產品的人而言。”坐在白紗畫廊中的巨菲菲,不再是別人眼中的設計師,只是一個滿足于做衣服的小裁縫。
白紗畫廊的婚紗造夢師
門口放著用白花簡單裝飾的白紗畫廊的招牌,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套中式婚紗,左手邊是男裝定制,衣服整齊的擺放在木質衣櫥中。并且放有一張大桌和一個沙發供客人休息和討論。右手邊是婚紗,店內燈光呈現的黃色正好與白色婚紗相融合。正如巨菲菲的裝扮一樣,店內也是簡單干凈的裝修。
白紗畫廊的名字來源于巨菲菲的一個想法,白紗代表婚紗,而畫廊就是為了讓了讓女孩們能夠自己把心中那一件婚紗用畫筆描繪出來。但不僅僅是畫。巨菲菲的白紗畫廊就如同馬良的神筆,她負責使畫上的衣服變成真。將她們的夢變成現實。“其實我們不把自己叫設計師,我們是婚紗的造夢師,就是你有一個婚紗的夢想,我教你怎么表達出來。”
巨菲菲始終堅持婚紗必須全定制,她希望更多的新娘穿的是最貼合自己想法的婚紗,如果新娘能親手畫出自己的婚紗,那將是最好的。由于大多女性都沒有繪畫基礎,于是,她制作了很多婚紗裙型的卡片模板。女孩們可以先根據她提供的卡片分析自己的身材屬于哪一類,然后白紗畫廊會教她們畫一些領型,顧客再使用這里提供的裙型模板勾勒裙擺。除了單一裙擺之外,還可以自己疊加組合。如果胳膊肉比較多,就添加一個袖子;不太適合緊身,就改成寬松款;只要把自己內心最想要的樣子畫出來就可以,有些像小時候玩的公主換衣的貼紙游戲。最后,造夢師會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幫你修改細節,直到將你最美的婚紗呈現出來。
在白紗畫廊,巨菲菲舉辦了一個活動,每次邀請大概20個新娘一起來畫婚紗,教她們自己完成一個作品。完成之后交給我們來細化。有些新娘喜歡緞的,她就用緞面去完成新娘作品,喜歡蕾絲的就用蕾絲添加。完成這些面料的選擇之后,再問她喜歡什么樣的裝飾,再把裝飾放上去。最后,一件畫中的婚紗就以實物呈現你在眼前。
“我覺得踏踏實實先把衣服做好了,我就覺得自己是個裁縫,沒想到是設計師怎么樣。新娘們自己設計,她會覺得特別有意思,這件婚紗也更有價值了。”
比如,有一個新娘特別有想法,因為在秋天結婚的原因,特別希望婚紗上有一些金色的東西,手捧花和裝飾也全都要有松果,金子松果。當時覺得這個想法不錯,但是白色這么貼金的東西太難看了。最后,巨菲菲就決定在頭紗上做小的金葉子、金的小水晶。整體效果就很統一,也滿足了顧客的要求。正是因為顧客天馬行空的想法,也拽出了造夢師的更多想法,在一來一往的交流和顧客自己設計之中,才能誕生出夢中的婚紗。
在她的畫廊中,有人將自己畫的婚紗裝裱之后收藏起來,和自己的婚紗放在一起;有人將自己的婚紗剪下一片染成粉色做成自己寶寶的百日的小捧紗。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紀念的方式,而白紗畫廊在做的就是留下紀念的第一步。并且希望越來越多人能夠留下婚紗這種紀念品。
生存和情懷的統一
與定制服裝不同,定制婚紗成本高,利潤低。如何權衡設計和商業之間的關系,是每一位設計師面對的難題。巨菲菲也同樣深受困擾。“如果兩個人都是設計師,就會在設計的細節上鉆牛角尖;一個是設計師一個是商人,雖然在觀念上又不容易統一,但是運作起來就很快了。”當一個產品走商業化時,或多或少會在設計上產生一些影響。服裝作為一個媒介,其實很好的把藝術和商業結合起來了。但由于種種原因,即使中國優秀的設計師層出不窮,但是能把品牌做起來,走出國門的卻寥寥無幾。
“我今年肯定有一個想法,其實我還是挺實際的一個人,首先要讓自己生存,不生存怎么把自己想法傳播給大家?你上戰場打仗自己先死了怎么打仗?這點我覺得特別好,但是這也是對我們設計師的考驗,這其實是我們的弱項。”一直學設計,固化的思維將使品牌在運營上面對許多困難。“所以我今年就想把這方面加強很多,學一些商學院品牌的故事,一些品牌推廣的課程。”
今年開始,巨菲菲希望在品牌上多增加一些宣傳,提高曝光度。并且跟隨目前的趨勢,開拓一些服裝微定制的服務。不同于全定制需要大量的交流和時間、物質成本。比如,給皇室做衣服,從上門量體到成衣,至少需要一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而當下的快節奏生活,不能像皇室一樣長時間等待一件衣服。而微定制就是設計師做出幾個款,讓顧客在其中挑選,可能會根據顧客要求修改一些細節。時間成本低,價格也比全定制更低一些。能為品牌帶來的商業價值也更高一些。
而在婚紗方面。由于其人群的固定性,和婚紗含義的特殊性,巨菲菲堅持需要全定制。比如,遇到一個顧客,非常大膽,她可以背部全露,前胸也做了一個很深V的設計。其實并不是說款式上有多復雜,但是在細節上要求特別高。所有花邊的擺或者是布料的選擇,或者是蕾絲的擺放都要求很高。“你在給自己做婚紗的時候,你想的可能是我夢想這么多年的一件衣服,因為你懂設計,很多女孩子想讓你把她們的夢想完成。”所以對于想要婚紗定制的顧客來說,這不僅僅是她們的美好愿望,對于設計師來說也是一種情懷。微定制無法滿足她的高要求,也同樣無法滿足設計師的設計初衷。
巨菲菲認為,婚紗無法做成一個商業化的產品,不是說我買一個婚紗你給我打個折的東西。如果新娘自己來設計,婚紗的價值也完全不同了。所以,她決定將自己白紗畫廊的畫婚紗的活動一直延續下去,新娘可以免費來這里畫出自己的婚紗,并且可以將原稿帶走。“我們希望下一次活動,可以邀請30位準新娘和我們一起來完成她們夢想中的婚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