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摩羯智投投了幾萬塊錢,3個月虧了800塊?!币晃恢凶C金融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近日在一次互聯網理財與智能投顧的監管研討會上稱。
就在同一場研討會,另一位同樣來自中證金融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表示,“在摩羯智投投了2萬塊錢,目前考慮把它贖回來?!?/p>
為何兩位來自證監會系統的工作人員都選擇投資摩羯智投?摩羯智投是2016年12月6日招商銀行推出的一套資產配置服務流程,它包含了目標風險確定、組合構建、一鍵購買、風險預警、調倉提示、一鍵優化、售后服務報告等,涉及基金投資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服務環節。
然而,運行至今,效果并不理想。
“從技術角度來講,因為前端數據的限制,只有資金的情況,無法做非常龐大、復雜的資產管理,導致應用場景也受到了一些限制?!鄙鲜龅谝晃恢凶C金融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表示,從服務的角度來講,智能投顧還沒有做到跟用戶進行實時溝通。
招行摩羯智投是中國智能投顧領域的探索之一。2016年至今,國內已有數十家券商、基金、第三方財富管理、互金等金融機構布局這一市場。
“智能投顧所依賴大類資產配置是相對長期的資產收益和風險的配比,短期來說還是會有波動,背后也是因為市場周期性的變化。通過短期的資產配置組合的投資收益表現來評判長期的資產配置和智能投顧收益表現是有失公允。”真融寶董事長吳雅楠向記者表示,今年的大類資產配置、智能投顧和FOF智能組合賺錢效益不夠,也是因為今年的市場風格相較于前兩年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債券市場的熊市和股票市場的嚴重分化。
真融寶董事長吳雅楠吳雅楠
市場是否成熟?
大機構進入智能投顧在國內已經初露端倪,光大集團旗下的光大云付發布的“光云智投”,長江證券推出iVatarGo系統都在發力智能投顧領域;近期工行與京東、農行與百度、中行與騰訊的合作,也聚焦在科技金融、人工智能領域,其中農行與百度的合作主要圍繞金融科技展開,包括共建金融大腦以及客戶畫像、精準營銷、客戶信用評價、風險監控、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方向的具體應用。
吳雅楠認為今年和未來兩年,將是中國在財富管理和智能投顧端的大風口,過去兩到三年是資產端的快速成長期,從P2P到供應鏈金融到消費金融,都體現了互聯網資產的大爆發。未來兩年將會是資金端的紅利期,資金端在財富管理、投行以及大類資產配置方面會引發新一輪爆發,機構在紛紛布局智能投顧和智能財富管理領域來推動這一浪潮。
然而,為何機構躍躍欲試,而投資者卻在虧損?
“最大的局限是中國的資產定價不準?!鳖I沨資本的創始人、前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首席研究員馬寧表示,智能投顧要給各個資產進行標簽,但α是什么,β是什么,風險是什么?當前中國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定價值得商榷。比如股票市場中,小股票爛股票估值反而高,大股票估值比較低,債券有剛性兌付的問題,定價也比較扭曲,而智能投顧是按照過去的數據去預測未來,所以因為資產定價的不準的問題,會造成即使模型是對的,可能最后的結果還是虧錢。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認為,美國的智能投顧涉及的資產端主要是標準化的資產,二級市場的資產,都是以證券咨詢顧問為核心的。而中國目前很多智能投顧主要的投資資產是非標資產,這既存在很大的風險,同時又是很大的機遇。如果技術做得到風險與收益匹配,這個市場空間非常大,因為中國的非標資產太多了,傳統金融沒有觸達到的中小微企業,普惠金融的市場太大,而且中國資金這一端遠遠沒有滿足普通投資者的理財需求。無論是中國的資產端還是資金端,這個市場都有非常大的空間。
這也是互聯網金融機構深耕智能投顧的重要緣由之一。以真融寶為例,這是行業內首家提出是一站式大類資產配的平臺,真融寶從2014年就開始探索智能化大類資產配置,平臺上用戶平均投資金額7萬,平臺將這7萬元通過大數據系統配置在10大類300萬條資產當中,做到足夠的分散和有效的配置。
如何贏得市場?
雖然市場前景很大,但如何根據投資者不同的風險偏好,將適合的風險收益比的投資組合匹配給用戶?目前的技術能否實現呢?
“還沒有比較大的技術上的創新支撐整個智能服務的發展,現在還是處于比較低階級的階段,整個行業離真正的智能投顧還比較遠。”上述第一位中證金融研究院的工作人員稱。
吳雅楠則認為,國內智能投顧發展的土壤還有待耕耘,一是國內投資者和用戶對資產配置的理解和接受度有待培育,國內用戶更喜歡短期理財,對長期的資產配置模式接受度不夠,他們更看重短期有正收益;另一方面,中國資本市場還需要更加市場化,無論是股市還是債市,市場受政策和其他非市場因素的干擾都比較大,這就導致資產配置可依賴的長期市場風險收益比在短期會受到很大的干擾,這是國內的智能投顧相對于國外來說不一樣的兩大原因。
真融寶董事長吳雅楠
“我不認為國內智能投顧目前發展的不盡如人意是由于技術,而更多是因為投資者用戶的培育、市場本身,以及工具的相對缺乏?!眳茄砰Q。決定智能投顧機構能否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標準有兩個:一是風險管理能力,二是能否針對不同風險承受能力客戶群體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除了市場,還有監管
目前各家機構提供的智能投顧業務,主要滿足初級工具水平,如財務規劃、資訊推送、產品推送、日常分析,以及個股買賣建議、組合等。
“智能投顧之后是不是應當有工具識別和風險適配標準化的東西,這都是行業、研究部門應該討論的問題。提出這一點重要的法律依據是什么?7月份會推出投資者管理辦法新的指引,在這個大背景下,就顯得投資者適當性方面在實踐中可以達到它的效果,非常重要?!鄙鲜隽硪晃恢凶C金融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表示,現行的暫行管理辦法,并沒有覆蓋到智能投顧。隨著修法工作的開展和監管規則的完善,相信不久的未來,運用智能投顧實現投資者更加普惠和安全的投資服務是指日可待的。
證監會上市部原副主任、新《證券法》修改起草工作組組長陸澤峰則認為,不管《證券法》是否需要修改,相關部門對于互聯網理財、智能投顧這種新生的技術、商業模式應及時加以規范、總結經驗,逐步提高立法,推動好的產品業務,最后能夠有效提升市場層次。
雖然監管尚在路上,市場已開始活躍,相信未來智能投顧將變得更加個性化、場景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