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親愛的父親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金日成與其長子、現任朝鮮領導人金正日,1992年站在平壤的一個足球場前
生父和繼父
在這張沒有日期的照片中,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其生父親密地靠在一起擺姿勢。在2004年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上,當時身為伊利諾伊州參議員的奧巴馬開始進入美國人的視線,他在演講中引入了父親的人生經歷,比如父親童年放羊和在錫皮屋頂的小窩棚里上學的情景。但在奧巴馬2歲的時候,父親離開了家,此后,扮演奧巴馬父親角色的是他的繼父羅洛·蘇托洛。奧巴馬2008年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一個男人要么實現父輩的期望,要么彌補父輩的過錯。但在我身上,這兩種情況都發生了。”
以色列“王朝”
2月8日,以色列總理本杰明·內塔尼亞胡和他99歲的父親班思昂·內塔尼亞胡正在耶路撒冷商談。班思昂的長子是以色列一支精英突擊隊的隊長,一次在烏干達恩德培機場進行的人質救援行動中犧牲。隨后,班思昂為本杰明選擇了一條相對安全的從政道路。班思昂本身是一位智計過人的杰出人物,同時是以色列歷史學者,在上個世紀中葉的猶太復國運動中也頗有影響力,兒子本杰明與他的很多觀點一致。
雨果VS雨果
2007年8月,委內瑞拉總統雨果·查韋斯在加拉加斯舉行的國民大會上與其父雨果·德洛斯雷耶斯·查韋斯交談。有人懷疑查韋斯總統激進的政治作風和公眾形象可能源自父親,但與兒子相比,曾經當過老師的老雨果要溫和得多,他擔任過地方教育主管,同時也是社會基督教黨的杰出成員。在獲得權力后,小查韋斯也提攜了父親,老雨果被任命到巴里納斯任州長。不過,這對父子之間的關系很緊張:小查韋斯反對其父所在的“委內瑞拉老頑固”黨,童年多數時間都是和祖母一起度過。現在,被小查韋斯尊稱為“父親”的人是菲德爾·卡斯特羅。
父親的征婚廣告
為慶祝其兩位哥哥獲授圣職,當時24歲的喬瑟夫·拉辛格(右二,未來的教皇本篤十六世)與父親喬瑟夫(右邊),一起照了這張黑白的全家福。小拉辛格曾發現其父于1920年刊登過一份征婚廣告,內容如下,“中層公務員、單身、天主教徒、43歲,完美過去、來自鄉村,欲覓一位天主教純潔女性為妻”,這則征婚啟事吸引了一位面包師的私生女瑪利亞·佩特娜,故事的其余部分就屬于教廷的歷史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
2001年1月,美國前總統老布什與其長子小布什在一起,當時小布什剛剛就職新總統。兩代布什總統之間的關系及其對小布什總統任期的影響,一直是分析家分析和猜測的熱點,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更是以此拍攝了電影《W》。在籌備發動伊拉克戰爭期間,小布什將薩達姆·侯賽因描述為“想要殺我父親的人”,這一說法當時引起很大爭議。一些評論學者稱小布什任職期間所作的一些關鍵性決策,可能是在其“想要超越父親”的念頭驅使下做出的,比如他奉行新保守派的外交政策,而老布什信奉理智的現實主義。
父子共赴征程
2010年5月,布隆迪總統皮埃爾·恩庫倫齊扎及其子喬納森在一次政治集會中坐在一起。在恩庫倫齊扎競選過程中,喬納森經常出現在父親身邊。恩庫倫齊扎總統經歷過數次家庭變故:包括他的父親在1972年布隆迪國內發生的圖西族針對胡圖族的大清洗軍事行動中遇害;1995年的種族清洗運動中,恩庫倫齊扎不得不放棄教師工作與家人分開,去參加反政府組織;直到2003年,過渡政府和反政府組織簽訂和平協議后,他才得以和妻子及兩個兒子重聚。
風流父子
在西班牙舉辦的展覽會上,法國總統尼古拉斯·薩科齊的父親保羅站在兒子的畫像前。這對父子一起出現在肖像畫中很難。因為當保羅變成風流成性的廣告總監、拋棄三個幼子時,這位未來的法國總統才剛剛4歲。據傳,在尼古拉斯上學期間,父親曾對他說,“在法國,你永遠不會成功。”今年5月份,保羅發行了自己的風流自傳,書中坦承其在11歲時就與保姆鬼混。還真應了“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句老話,現在有謠言稱薩科齊卷入緋聞之中。
黎巴嫩的忠誠
薩阿德·哈里里是黎巴嫩“未來陣線”的領袖,也是遇刺身亡的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的兒子。照片中,薩阿德正參加2005年黎巴嫩議會選舉記者招待會,譴責敘利亞暗殺父親。2005年2月14日,拉菲克遭遇汽車炸彈襲擊不幸身亡。薩阿德曾稱將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與敘利亞和其黎巴嫩同盟作斗爭。薩阿德在2009年的黎巴嫩大選中贏得了總理之位,但他現在改變了政策方向,開始在黎巴嫩和敘利亞之間謀求和解。
藍色血脈
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與其父伊恩擁抱在一起。在英國近日舉行的大選中,卡梅倫因為在預科學校成績平平和享受特權照顧,受到競選對手的無情攻擊。他的族譜沒有為他帶來任何好處,他屬于威廉四世和伊麗莎白二世一脈。在大選之后的一次采訪中,伊恩嚴肅地說,他從來沒有想過他的兒子會成為一個著名的政治家,盡管他知道兒子“確實很聰明”。或許在世人眼中,卡梅倫作為父親遠比作為兒子更為人熟知。2009年,他和妻子薩曼塔痛失愛子伊凡,傷心欲絕的卡梅隆曾一度考慮退出政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