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個問題小編個人覺得沒有多大的對比性。有些瓷器有文物收藏歷史價值但不一定有投資商業價值,而有些瓷器沒有多大考古歷史價值但是有較高商業炒作價值。
瓷器的價格有幾個決定因素,朝代只是其中之一,因此不能單純的以宋朝貴和是清朝貴來簡單的比較。瓷器的朝代、窯口、做工、保存完好程度、傳承是否有序、背后的文化內涵和市場上藏家的洗好以及資金實力等共同決定了瓷器的價格。不管是宋元明清哪一朝,一定是做工精良、保存完好的瓷器最值錢(我覺得明清兩代應加上“官窯”這個前綴)
舉個例子:
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碗
清雍正粉彩蝠桃橄欖瓶
這兩件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張永珍博士的藏品,第一件是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碗,第二
1.御制,這本身就具有特殊意義,也深受出入此界的土豪藏家所喜愛,你懂得
2.做工精湛,品相完好:無論是粉彩的濃淡還是畫工都是一流的(橄欖瓶雖然看不到,但是大都會博物館里有一只相同紋飾的天球瓶,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很美)
3.傳承有序,圖錄里都有清晰的傳承記錄,且那只碗是著名藝術品經紀人張宗憲先生舊藏
4.市場追捧,當時正是好時候,大量資金涌入,并且精品就是市場不太好的時候也有人追捧,你一口我一口就叫到了高價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瓷器的稀缺程度:
比如元青花是有世界知名的收藏品種,存世數量有限且大多在博物館不能流通,曾經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拍出了大概2.3億RMB的價格。但是這幾年陸續排出的幾個元青花魚藻紋大盤大概拍到6000萬左右。主要原因就是元青花里面人物紋飾的大罐是很稀缺的,而魚藻紋飾,花果紋飾的大盤相對較多,所以造成了這樣的差價。
再說說宋瓷,宋瓷尤其是汝、官二窯因為存世稀少一直以來都很珍貴,但是國內藝術品收藏市場起步較晚,藏家還不成熟,東西又比較素,所以早期老窯瓷器未得到重視。但是隨著這幾年市場逐漸成熟,開始價值回歸。比如蘇富比香港春拍的北宋定窯花刻大碗以1.468億港幣成交。
總的來講兩朝的瓷器都是各有千秋。宋以‘汝’‘官’為這兩種存世量稀少的瓷器為代表。不管是工藝還是歷史價值或商業投資價值都很高!而清則以清三代的官窯琺瑯和青花瓷為主。如果真的非要小編對比的話,小編只能說:就現在的市場炒作價值而言的話還是清三代的炒的比較火熱!當然這只是小編的個人觀點。如有藏友有別的看法歡迎在本文下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