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那會,最喜歡上生物實驗課了,因為可以玩顯微鏡,顯微鏡那時候在我們的眼里可是一款神器,一旦拿到手,必須好好把玩一節(jié)課。
那時候?qū)W識尚淺,一直以為我們當時用的顯微鏡是最牛逼的,無法超越,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尼瑪,被老師騙了,更牛逼的,更新奇的顯微鏡遍地是。
而且,現(xiàn)在的顯微鏡越來越追求小巧,精致。輕薄至極成了顯微鏡的新的標簽。
比如前段時間一款紙顯微鏡。
可不要小瞧這張普通的紙,它可是2000倍的顯微鏡。
不過這個和MIT研究的液滴顯微鏡比起來差遠了,一只野雞和一只鳳凰的差距。
你能想象到這么萌的小液滴是顯微鏡?想想也是挺可惡的,顯微鏡都開始和我們爭奇斗艷了。
MIT科學(xué)家也沒藏著掖著,他們很大方的告訴了人們他們的靈感來源。
這都要從水滴的性質(zhì)說起。
水滴是天然的凸透鏡,透過一滴水,整個世界便在你的眼前倒立和扭曲,就像是玻璃球里看見的一樣。
MIT科學(xué)家便利用了這種性質(zhì),發(fā)明了一種用復(fù)合液滴制成的顯微鏡。
這種顯微鏡中其實是一個液滴,由兩種不相溶的溶體構(gòu)成,一種液體被包在另一種液體里,就像浸在水滴中的油珠。
那這個液體透鏡能干什么呢?
MIT教授也說了,它的應(yīng)用會很廣泛,比如被用作三維顯示的液體像素,把屏幕的光導(dǎo)向一個特定的角度,這樣就可以產(chǎn)生隨觀察角度變化而變化的三維圖像。
就為了測試它的這個作用,這一群歪果老滑頭還做了一個賣萌的測試。
他們把液滴注入一個中空的容器中,上面放一個蝕刻著笑臉的模板。然后打開紫外線燈,光線就從模板的笑臉空洞中通過,激活處于下面液滴中的表面活性劑,光線經(jīng)過后被散射到別處,便留下了一個笑臉形狀的黑暗區(qū)域。
這群老滑頭也說了,它們打算拿這些液滴顯微鏡做一個便攜顯微鏡系統(tǒng)。
整個系統(tǒng)就只會有一個錢包的大小,再加上一些線路,它就能華麗變身為一個3D顯微鏡,使用它就可以輕松的測試流動的血液,并將它們可視化。
歪果仁的腦洞大的出奇,這么瘋狂的想法也只有他們能想出來吧。
關(guān)注玩物主義(steampunker)就是關(guān)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