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材料學的發展(振膜與鍍膜技術,以及線圈加工等),動圈耳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在解析力與高頻的延展方面,突破了以往的瓶頸,誕生了很多新一代的標桿旗艦。但材料學進步最大的受益者卻是平板耳機,得益于納米級復合振膜材質和3D印刷電路的進步與發展,平板耳機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將平面發聲的理論發展到了極致,從而在細節聲還原、聲場與通透度上進一步拉大了與動圈耳機之間的距離。
平板耳機的發聲原理接近靜電耳機,都是扁平狀振膜,被兩側的磁板夾住,也是典型的三明治結構,不過音圈是以電路的形式印刷在振膜上的,感應磁場的變化而振動,而不是靜電場。平板耳機的技術優勢比較明顯,可以避免動圈耳機的分割震動,也比靜電耳機的低頻表現更好,也更易保養。不過缺點也是有的,其音質表現的好壞與磁體的強度有關,很多平板耳機的重量并不輕盈,影響佩戴舒適感,而且其驅動效率并不比動圈耳機高,所以易驅動性上可能也不太好(更吃前端)。
除去售價5萬美金的香格里拉(Shangri-La)外,HE1000 V2可以說是HIFIMAN的當家旗艦,售價19800人民幣,是一款昂貴的發燒級平板振膜耳機,從發布至今,已經獲得無數國際大獎與業內好評,同時也是一款代表了HIFIMAN頂尖聲學水準的耳機。
包裝與配件
HE1000 V2的包裝延續了HIFIMAN一貫的風格,硬質紙盒包裹上了PU皮革,正面再嵌上拉絲金屬面板,而面板上則蝕刻有品牌logo和產品型號,目的是打造出“奢侈”的氣息。
不得不說,HE1000 V2的包裝設計非常好,不光外觀看起來顯檔次,對耳機的保護也相當出色,內部的隔斷合理,緩存充分。
HE1000 V2采用了可換線設計,廠商一共配備了三種插頭的線材,分別是6.35mm、3.5mm和XLR四芯插頭。
線材比較粗,表皮為TPU材質,不容易打結,韌性好,觀感也非常不錯。值得一提的是,HE1000 V2的線材采用的是單晶銅和單晶銀混編而成,成本應該不低,基本不需要用戶另行升級了。
技術特點與聲學結構
HE1000 V2延續了上一代的外型設計,只在很少的方面進行了微調,這是因為HE1000本身的聲學結構就非常不錯,不需要重新建立聲學模型去設計新的外觀。畢竟頂級的Hi-Fi耳機是以聲學結構為主導的,外觀方面只能遷就。
平板振膜的優勢之一就是抑制失真,特別是解決傳統錐盆單元(動圈)的分割震動問題,所以在聲音還原能力也更強。
以往的平板振膜重量比較大,需要磁力較大的磁體來驅動,所以電能的轉換效率不高,造成了“吃前端、吃推力”的問題。HE1000 V2采用了HIFIMAN自己研發的納米級振膜,并且采用了亞微米級別的3D印刷電路技術,大大的提升了電能轉換效率,降低了對前端的需求。
非對稱磁體布局也是HIFIMAN獨到的設計之一,有效的減少了擾射聲波的產生,讓聲底更加干凈通透。
HE1000 V2采用的是直接聲結構,也就是不利用腔體反射來制造混響效果的結構(類似動圈耳機中的開放式結構),所以后蓋采用了百葉窗格柵設計,最大程度上減少反射聲。
雖然設計風格一樣,但HE1000 V2觀感比起同門的Edition X V2來要好不少,這主要是材質的搭配與處理更勝一籌,本色不銹鋼搭配真皮以及柚木,讓色彩頗具復古風。
復合雙層頭梁結構的可靠性一直不錯,并且HE1000 V2的重量降低到了420g,佩戴上也更加舒適。
耳罩部分也經過重新設計,采用了類似索尼的傾斜設計,這樣能讓單元與耳朵呈平行,更加適合聲音的不失真傳入,讓結相感和定位感更好。
從技術的角度看,HIFIMAN在HE1000 V2上基本使用出了全部實力,在材料和做工上也是按照旗艦水準來打造的,所以聲音部分還是相當值得期待的。
聲音表現
對于頂級耳機,個人并不太擔心客觀素質,而更加關心的是主觀調音,因為每條經典旗艦耳機都有著自己的個性,說白了就是廠商骨子里的調性,例如“森海的大氣,AKG的清澈,白牙的真水無香”等,你可以不喜歡它們的風格,但不能否認它們的Hi-Fi性。
HE1000 V2并沒有繼承HIFIMAN管用的略偏暖、偏中頻的風格,而是選擇了通透、大氣、溫潤這種Hi-Fi調性的調音,目的可能有二,一是迎合高層次的發燒友,二是準備改變HIFIMAN整個品牌的調音調性。HIFIMAN是業內少數能生產納米振膜的廠商,所以在技術上有著相當大的優勢,HE1000 V2有著出色的頻率響應范圍,在極低頻和極高頻還原上非常出色(頻率響應范圍:8Hz-65kHz),例如:在200Hz以下的極低音部分,聲音依舊飽滿有力,附有彈性,真正做到了潛下去。(注:頻率響應范圍只是一個紙面參考,并不能作為實際聽感參考,例如:有耳機標注低頻可以達到20Hz,但如果實際這個頻段下能量很弱,響度到了人耳不可聞的地步,那么這個參數也就沒有任何意義。)
動態是最大聲和最小聲之間的響度差,前提是在個人習慣的音量下,推薦使用交響樂來試聽。一般來說,偏向大眾市場的耳機評測很少會提及動態,因為大多數流行音樂的響度差不會太大,一般人也不會注意到。對于頂級耳機來說HE1000 V2的動態非出色,特別是在大編制的交響樂中,大動態下的沖擊力表現明顯好于很多動圈旗艦耳機。
瞬態就是要讓聲音有“戛然而止”的能力,振膜能收能放,沒有多余的震動。HE1000 V2的瞬態響應很快,有點類似動鐵耳機,聽小提琴能明顯感覺到快板和極快板音符之間更加清晰可辨。
解析力,也就是多種聲音同時還原出來的能力,以及細節聲還原能力。作為旗艦耳機,HE1000 V2的解析力必然不弱,編曲更復雜、樂器越多的曲目無疑是測試的好選擇,例如交響樂。HE1000 V2的解析力是優于動圈耳機的,這點基本毋庸置疑,這本身就是平板振膜非點狀發聲的優勢之一,何況HIFIMAN還有獨家的納米振膜材料。
聲場還原無需多說,也就是聲音的立體感是否接近真實錄音環境,推薦使用現場錄音的音樂,這樣才有參考性。HE1000 V2的聲場開闊度與前端有關,但即使是一般前端上,也算中上水準,而定位感和結相感則非常出色,不同樂曲的空間位置,都能有比較明顯的感覺。
在實際試聽中,HE1000 V2給個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解析力高,細節還原能力強大,聲音通透,比起動圈耳機來更容易察覺到音樂中的小細節和小瑕疵。在流行曲目中,因為HE1000 V2的中頻不再像老HIFIMAN那樣偏暖,所以更加中性,適應面更廣,但也更加考驗唱功和錄音品質;而在古典樂中,HE1000 V2在還原常見器樂方面非常出色(無論是管樂還是弦樂),特別是在大編制的古典樂中,不同樂器的聲音分離感更加明顯。
器材搭配
比起上一代,HE1000 V2對前端的需求小了很多,但高信息量,大推力的臺式前端還是首選,個人并不推薦便攜式前端,畢竟作為真旗艦,HE1000 V2設計初是臺式設備驅動來考量的,如果需要易于驅動的耳機,可以考慮 HIFIMAN Edition X V2 。
至于音色搭配方面,HE1000 V2也不怎么挑剔,無個性的耳機最終還原的只是前端的特性和調性,所以喜歡流行可以選擇偏暖一些的前端,喜歡器樂則可以選擇更加中性一些的前端。
總結
整體來說HE1000 V2的設計、選材和做工上應該是目前HIFIMAN最好的產品(除香格里拉外 ),聲學結構和技術上基本使用了HIFIMAN的“全部家底”,是一條當之無愧的旗艦產品。
PS:雖然有很多老燒友都和筆者一樣不太喜歡聽“米飯”博士的“教化”,但不得不承認他家的平板耳機還是很牛的,代表著當下耳機行業的頂尖水準的,而且調音風格也頗受老燒們喜歡,頗具頂級Hi-Fi器材的調性,聲音通透、大氣、溫潤、解析力高但不突兀、動態表現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