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機會,我以前沒得選擇,現在我想開抖音。”“好啊,去跟粉絲說啊,看他們讓不讓你開抖音咯?”“那就是要讓你們關注咯!”激昂悲愴的配樂中,天臺上風聲呼嘯,劉德華扮演的劉建明被持槍指著后腦勺的《無間道》名場面,被“改編”為他宣布入駐的首條視頻。
另外,這令無數影迷熱血沸騰,十幾年難忘的經典一幕,在天臺名場面互動活動中,更被無數達人神還原。港片黃金時代的國民記憶刷屏,帶來了強烈的情感沖擊,不少用戶感嘆“爺青回”。隨后,劉德華在第二條“男主角試鏡” 視頻末尾,宣布邀請抖音用戶成為自己的“搭檔”,掀起又一波試高潮。
入行40周年,拍攝超過160部電影,出版單曲及合集唱片專輯近80張,舉辦近500場次個人演唱會,參與投資的影視項目近30個。這是德藝雙馨的“勞模”劉德華本人在影視圈創造的紀錄,近日由他出演的《拆彈專家2》已經斬獲11.63億票房,盡管演藝圈潮來潮往,但劉天王依舊幾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著強大的票房號召力。
身為一代人心中的情懷符號,劉德華從未開設過社交賬號,為何會選擇抖音作為首個社交平臺賬號?從過往《人物》對他的采訪中,我們或許可以窺得原因。他提到過“光是用文字,沒有溫度的接觸,我不懂。我是連講電話都不喜歡的人,我一定要面對面。這樣他會感覺到我的情緒。”他表示自己也不想像一些明星那樣,委托經紀團隊打理。
因此,相比圖文更立體多維度,更有溫度,能夠以技術手段實現“面對面交流”,消除時空隔閡,增進了解的短視頻溝通,成為劉德華的首次觸網選擇,也就不難理解了。接下來,更多70后80后粉絲將隨之涌入抖音,更多00后粉絲將重塑對天王的認知,其個人IP將在抖音迎來怎樣的破圈之旅?
個人IP破圈升值的黃金時代,
頭部明星為何接連觸“抖”打造“視頻朋友圈”?
從章子怡、趙麗穎,到陳奕迅、劉德華,一個又一個華語影壇、華語歌壇的重量級藝人先后入駐抖音,意味著抖音平臺的影響力正在從年輕世代拓展至全年齡層。
以“E神”陳奕迅為例,他在入駐抖音后,24小時漲粉350萬,入駐當日發布兩條視頻,點贊數均過百萬。劉德華入駐后,迅速登上抖音熱榜TOP1,入駐20小時粉絲破2000萬,首視頻點贊破1300萬,入駐24小時粉絲破2463萬,首視頻點贊破2520萬,可謂“排面拉滿”。
兩波全民致敬活動,加上全民同臺飆戲活動,此外平臺推動張藝興、陳赫、應采兒、蔡少芬、肖央、姜皓文、關曉彤、王寶強、容祖兒等劉德華的“明星粉絲”們集體現身,從#張藝興幫媽媽追星劉德華,到#劉德華王寶強天下無賊回憶殺,再到#容祖兒 行走的華仔歌曲點唱機,霸屏熱榜,其入駐感知、氣氛熱烈度、關注度持續上升,圈層流動交融,打破界限。這意味著天王入駐不僅僅是個人行為,更升級為一次刷屏級的電影記憶集體共情,八九十年代金曲復古盛宴。
事實上,近年來傳統社交媒體逐步淪為營業陣地,中心化分發制和過度依賴流量數據,傷害了平等對話和真實互動的可能,明星人設趨向于扁平化,明星更多地是在社交媒體上完成商業推廣和“營業”任務,但營業之外,星粉真實互動的需要仍然長期存在。
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轉移陣地,將抖音當作與粉絲平等交流的“視頻朋友圈”。趣味十足的多樣玩法,年輕和潮流的標簽,使得抖音創作氛圍足夠開放包容,明星能夠和粉絲如朋友一樣 “玩起來”,例如李現、鄧紫棋等多位明星引領粉絲參與的“哪吒仿妝”風潮;用戶的高活躍度,“直播+短視頻”的即時雙向互動生態,使明星每一個動態都獲得真實及時的反饋;日活達6億的龐大流量池,去中心化分發機制,使得明星能夠打破私域流量板結的局限,觸達更多粉絲。
rId4從最初在抖音的作品宣發需要,到聚合不同年齡段粉絲,真實互動,越來越多的明星選擇在抖音“做自己”,找到個人IP價值持續升級,積累社交資產,豐富個人形象等更多可能。之于四大天王等演藝圈重磅前輩藝人而言,更有影響力拓展至Z世代的作用。一站式打通影視宣發、歌曲發布、星粉互動等多個“藝人剛需”,意味著抖音最適宜于多棲藝人,多維度長線拓展職業生涯。
相較于冰冷有距離感的圖文,視頻更直接生動接地氣,比圖文更多一重維度的視頻形式,能容納更豐富多元的信息,更立體地展現明星的私下真實生活。例如陳偉霆在抖音上,讓大家認知到他性感、搞怪的一面,國民好感度急劇上升。鄧紫棋歌曲在抖音上頻頻出圈,成為其音樂宣發的重要渠道,奠定了“鐵肺天后”的音樂人形象認知。
需要認知到的是,明星不僅僅作為個人而存在,更意味著相關作品,粉絲影響力,公眾形象等諸多無形資產組成的“IP”。在明星個人IP價值升級破圈的過程中,抖音扮演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無論是上升期藝人,抑或是劉德華這樣已經成名數十余年的成熟期藝人,都可能在抖音幫助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成功“再出道”。
抖音日漸成熟的明星生態
為行業帶來了什么?
明星們在抖音上分享穿搭,推薦自己的影視新作品,新單曲,直播日常生活和心情,或是參與挑戰,純粹搞笑,這里沒有粉絲控評和機械打榜,而是營造出更加自由,有趣,真情實感的星粉互動社區氛圍。抖音成為眾多明星的“視頻朋友圈”,究竟意味著什么?
抖音星粉互動模式日益成熟,擊穿傳統星粉互動天花板,帶來了雙重價值。一方面,明星在這里寵粉,獲得星粉互動、好友互動的最佳場所,在粉絲的熱愛中找到職業價值感和自我滿足感。另一方面,粉絲也因此而獲得了參與明星生活,真實互動的追星陣地,在與明星和其他粉絲的交流找到集體共鳴感與歸屬感,情感聯結更加深刻。
上述星粉互動的升級,從根本上來說,仰賴于抖音日益豐富成熟的明星生態。抖音深耕影視綜宣發等泛文娛領域,一再助推票房黑馬如《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收視爆款如《三十而已》、春晚神曲如《野狼Disco》等不斷誕生,打造“國慶檔在抖音”,升級為泛娛樂頭部平臺和流量大平原,證明了自身在明星產業下游宣發端的實力,費啟鳴、摩登兄弟等網紅打通上升渠道,成功實現“網紅明星化”,證明了抖音在明星產業上游生產端的造星能力,行業資源積累愈加深厚,因此從不同維度吸引明星入駐,其行業基建能力為明星生態的良性發展創造了基本條件;
無論從數量和入駐類型上來看,抖音都是最龐大豐富,也是發展最迅速的平臺。當前抖音已有3000+明星入駐,遍及頂級流量、實力派、老藝術家、新勢力等各個圈層,各個圈層群體之間的交流碰撞將為彼此帶來更多火花靈感;作為當下明星號召力最強的平臺,抖音推出的系列主題活動和強運營能力,提升了明星勢能。例如去年暑期,抖音為馮鞏、章子怡、謝娜、楊紫、王一博、蔡徐坤等80余位頂級明星吹響了集結號,推出三大主題活動“夏日觀星指南”、“七夕許愿季”和“美好加油站”,明星在創造獨家熱點內容的同時,全民影響力與日俱增;
抖音星動之夜、抖音美好奇妙夜等文娛IP如同一次次“閱兵式”,進一步整合了抖音明星資源,明星與平臺生態,內容產出相輔相成,因而每次明星的入駐,抖音都可以做到全明星歡迎,有效輻射目標用戶群,形成熱點話題,進而使“星圖”進一步擴大。
從2017年借助明星知名度擴大平臺影響力,到2021年以平臺熱度反過來幫助明星提升商業價值和知名度,抖音明星生態正在逐步賦能行業。隨著明星偶像不斷迭代,70后80后粉絲與90后00后粉絲圈地自萌形成了“割裂”,明星面臨著影視項目宣發難,個人形象同質化,職業生涯步入成熟穩健期,疫情下粉絲增長受限等難題。成熟的明星生態在創造互動情感價值之外,也推動著不少藝人呈現出差異化的自我形象,突破粉絲增長瓶頸。
另外,在影視寒冬的現實狀況下,明星通告曝光有所減少,成熟的明星生態,能夠幫助明星及其團隊增加風險抵御能力。“直播+短視頻”雙引擎驅動下,許多明星的商業化渠道在抖音得到了多元化拓展,曝光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例如陳赫在抖音長期直播帶貨,引領了明星直播浪潮。
此外,藝人是文娛行業的核心資源,明星生態的強化,有利于推動優質內容產出,明星生態的完善,推動著行業基礎設施建設,賦能產業鏈每個環節,使得整個明星產業更趨向工業化。
互聯網迭代,媒介變革,明星也隨之遷移,實現平臺與藝人的雙贏。回到開頭那一幕,令人期待的是,劉德華之后,下一個入駐抖音,承載著70后80后記憶的標志性明星將會是誰?隨著抖音明星生態的進一步完善成熟,又將為行業帶來怎樣的賦能?不妨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