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刊財經 特約作者 張波
編者按:《紅周刊》創刊25年來,一直把智庫專家團隊作為本刊核心資源悉心維護。這些智庫專家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獨立思想,陪伴我們的讀者度過了多個股市周期。無論是2000年美國網絡經濟泡沫破裂,還是2005年A股啟動大牛行情,以及目前的市場變局,《紅周刊》智庫專家從紛繁復雜的表象背后艱苦梳理線索,指明市場方向。
我們期待為讀者和投資者提供遠見和策略,以及投資機會,但我們更加注意傳遞專家們關于如何防控風險的訊息,因為沒有什么事比幫助投資者守住手里的錢更重要。
以下為張波自述:
積極適應市場的巨變
入行接近18年,現在回想真的是感慨萬千。手工填單報單、自助委托、家庭大戶室、網上交易、手機交易,科技的進步讓證券投資真正融入大家生活。市場環境的變化促使每個參與者不斷適應。記得以前由于信息閉塞,當拿到一份公司的研報,真如獲至,反復閱讀參詳,恨不得把每個字都嚼爛,而現在網絡一搜索,各種研報,利空利多消息鋪天蓋地,需要的卻是擦亮雙眼,獨立思考。融資融券、滬港通、深港通、股指期貨,隨著新業務的不斷涌出,以前傳統的投資邏輯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從單純的做多到雙向交易,從單市場投資到多市場策略,考驗每個人智慧,積極的心態,不斷學習,才能趕上市場的脈搏。
崗位的變遷 責任的增加
以前證券行業除了一般從業資格外就是投資咨詢資格,投資咨詢更多的是對宏觀面、經濟面、大盤、板塊的分析,通過各種定量定性的模型來研究和尋找估值合理,值得投資的標的物,以研究分析為主。2009年國金證券財富中心的成立,我成為了四川地區當時五名投資顧問之一,那時投資顧問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崗位,雖工作性質沒改變,但更直接的面對投資者,在經歷前期眾多的報告會,面對面交流后,我開始深深體會到了投資顧問的責任。很多投資者基本上毫無風險意識,投資知識匱乏,把嚴肅的投資當成了一種簡單數字游戲。以前報告會我更多的是對行情侃侃而談的分析,現在我更多的強調風險意識的建立、操作紀律的執行。我堅信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在資本市場絕無立足之處。幫投資者打造一副防身的盔甲,找到符合自己風格的盈利長矛是我們投資顧問的使命。
規避風險
股神巴菲特的名言:“規則一:永遠不要賠錢,規則二:不要忘了規則一”。風險控制是投資的首要任務。道理很簡單,比如一枚硬幣就只有正反兩面,拋10次,落地后有可能正面出現次數多些,也有可能反面次數多些,無法預測,當拋出次數越來越多后,可以發現正反面的概率其實各占一半。投資也一樣,買入股票后,要么漲要么跌,滿倉買入其實就在等上漲帶來的收益,空倉無非就是在等下跌帶來的機會,實質都是單項博弈。但從概率論來看其實勝率只有一半。即使通過分析研究,操作紀律來提高勝率,但都不能無法做到百分百成功,風險伴隨左右。如何控制風險?我的建議就是管控好倉位。不論在任何時段切忌滿倉和空倉,可以根據趨勢判斷,通過倉位浮動來管控風險。趨勢好倉位可以提高到7-8成,趨勢弱倉位可以降低到1-2成,震蕩市,半倉運作即可。
操作紀律
一個完整的成功操作必然會有四個步驟:分析、決策、操作、修正。分析:是每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包括宏觀面分析、基本面分析、財務分析、模型分析等等,考慮因素越多,得到的正確率越高。但這只是投資中的擇股而已。除了擇股更重要的擇時,擇時就需要結合技術面分析,最后制定出策略,決策至少包括:1、買賣票價格的設計和操作節奏,是一次買入還是多次買入,是正三角形、倒三角形建倉還是平行建倉。投資時間長短,短線、中線、還是長線。2、動用的資金量,即倉位,根據自己風險承受度決定。3、投資時間長短,短線、中線、還是長線。4、何時賣出,止盈和止損位。所以決策細致程度將決定投資成敗,越細致才越心中有數,才對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操作是把理論轉化為實戰的一步,是執行力的體現。光分析決策最后又不操作,那前面的工作就只是空中樓閣。修正是高手必須具備的氣質。當買入后實際走勢與分析有差距后,應及時修正操作,因為市場永遠是對的。設置好止損點,該止損就必須止損,也是風險管控的強制紀律。
人物介紹:
張波,國金證券金牌投資顧問。從業經歷17年,2009年國金證券財富中心首批投資顧問。《紅周刊》特約作者,四川省內多個電視節目如《百姓財經》《財經快報》《財富直通車》等的特邀嘉賓。
投資理念:順應趨勢、波段為王,管控風險。通過合理的持股結構、靈活的倉位配置,來提高勝率。
歡迎關注紅刊財經號(hkcj2016)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