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有趣的育兒知識,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吧!
大家都知道,許多疾病是通過細菌和病毒傳播的,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夠保證孩子身體健康,遠離疾病傷害。但是,寶寶身體的一些特殊部位,并不是越干凈就越好的,有時候媽媽們太愛干凈,反而會因為過度清洗給寶寶造成損傷,而且還會影響寶寶免疫系統的發育。
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寶寶身上的幾個“不能太干凈”的部位。
寶寶的鼻腔內有一層又薄又嫩的鼻粘膜,它能夠分泌粘液,讓寶寶的鼻腔變得溫暖、濕潤,使吸入體內的空氣更加接近體溫,保護寶寶的呼吸道和肺。而且,鼻粘膜還能夠阻擋空氣中的灰塵、雜質,防止有害物質吸入體內,是呼吸系統的“第一道防線”。
有些媽媽習慣每天給寶寶清理鼻腔內的分泌物,讓寶寶的鼻腔長期處于干凈的狀態,這其實是一種很不科學的做法。經常給寶寶清理鼻孔,會損害鼻粘膜的正常功能,讓寶寶呼入的空氣冰冷、干燥,也無法阻擋空氣中的塵埃,導致寶寶著涼感冒,或者患上呼吸系統疾病。
而且,如果清潔方式不當,還很容易將鼻粘膜挖破,導致寶寶流鼻血。尤其是用手指清理鼻孔,附著在指甲上的細菌會趁機入侵,引起寶寶鼻粘膜發炎、紅腫、甚至化膿。
許多媽媽都認為耳垢會影響寶寶的聽力,經常給寶寶掏耳朵,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道理和鼻粘膜相同,耳垢附著在耳道內,對耳道是起一定保護作用的,當耳垢達到一定數量時,會隨著人的轉頭、咀嚼、張口等動作自動脫落并排出,所以媽媽們不需要經常給寶寶掏耳朵。
適量的耳垢是不會影響聽力的,而且還可以黏附灰塵、小飛蟲等,只有在進行耳膜檢查,或因耳道進水引起耳垢栓塞的時候,才需要清除耳垢。
而且,在掏耳朵的過程中,很難控制寶寶的動作,如果寶寶亂動,則很容易造成耳道損傷,嚴重的還會傷及骨膜或聽小骨,導致寶寶聽力受損。
寶寶的私處護理,尤其是女寶寶,一直是媽媽們最操心的事情,有些媽媽在每次寶寶大小便后,都會給寶寶清洗私處。其實,女寶寶的私密處往往會有一些分泌物,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女寶寶的陰道分泌物就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保護寶寶嬌嫩的私處皮膚,阻礙細菌傷害。
如果天天用肥皂或沐浴液清潔,則會破壞寶寶私處的酸堿平衡,更加容易被細菌感染,而且會導致寶寶私處的皮膚干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每天使用溫水沖洗,偶爾使用肥皂即可,同時還要注意動作要輕柔,不要用力揉搓。
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都很糾結,看到寶寶肚臍里面黑黑的,游戲多臟東西積累,卻又不敢用力摳,因此總是想方設法給寶寶清理肚臍。
肚臍是寶寶腹壁最薄的地方,肚臍所在的位置并沒有皮下脂肪,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過度清洗或者經常摳肚臍,很容易使病菌趁虛而入,刺激寶寶內臟,導致寶寶消化系統不適。如果不慎摳破皮膚,還會導致紅腫、出血、化膿等癥狀。
媽媽們要注意,清洗肚臍時不要太過用力,動作要輕柔,使用溫水沖洗一下即可。如果寶寶肚臍內積累的污垢過多,可以先用橄欖油濕潤一下,待污垢軟化后,再用棉棒輕輕擦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