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農歷五月初八),“博愛樂善福滿南海”黃岐龍母誕大型活動在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黃岐龍母廟舉行。據悉,該活動由黃岐龍母文化協會主辦,在傳承了以往兩屆龍母誕經典項目的基礎上,首次舉辦了龍母巡游環節,讓沿線市民驚呼“大飽眼福”。此外,當天還舉行了龍母誕成為南海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揭牌儀式,至此,大瀝已經擁有12項非遺項目。大瀝,這個商貿重鎮,已經成為文化強鎮。
第三屆黃岐龍母誕今日舉辦
記者現場了解到,本次龍母誕以“博愛樂善福滿南海”為主題,以此弘揚龍母美德和龍母文化,推崇龍母“濟世、樂善、博愛、祈福、平安”的理念。與去年一樣,五龍子一同乘坐一搜古色古香的游船,一同登岸,寓意五龍子同氣連枝、齊心攜手、共同祭母。隨后,五龍子登“岐陽古道”,五獅叩迎、起舞,寓意為百姓祈福,共祝年年五谷豐登、歲歲和諧安康。
五龍子東渡(劉成攝)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龍母誕活動還首次再現80年前的“龍母巡游”環節,五龍子、隨從、仙女等一眾演員沿著龍母廟-黃岐商業步行街-鄱陽路-岐西路口折返-龍母廟的路線巡游,一路載歌載舞,為沿線的市民與龍母、龍母文化親密接觸,更加了解龍母誕這一傳統文化。
大瀝黃岐龍母文化協會秘書羅容卿表示,今年再次大規模舉辦龍母誕活動,是為了正確引導每年一度的龍母誕觀光這一傳統民間活動,使之得到健康發展,“黃岐龍母誕成功地宣揚了城市文明,傳承了傳統文化,弘揚了以‘孝’和‘善’為代表的傳統美德,為城市祈福、為百姓祈福、為行業祈福,凝聚人心,共建和諧社會。”
龍母誕成為南海區非遺項目
在龍母誕活動上,還舉辦了南海區非遺項目——“龍母誕”揭牌儀式,宣告黃岐龍母誕于2016年經獲批成為南海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未來,龍母文化將以“非遺”身份得到更多的保護與傳承。大瀝鎮東區管理處黨委委員、副主任周滿奇表示,龍母文化所傳播的重善揚孝的理念,與目前所倡導的文明發展、和諧社會是相符的,“大力發揚龍母文化,就是要傳播社會正能量。”
南海區非遺項目-黃岐龍母誕授牌儀式(劉成攝)
據悉,從2014年舉辦首屆黃岐龍母誕以來,該活動就已經成為端午期間廣佛文化活動的亮點,是佛山文旅動脈上的東部標桿。黃岐龍母廟是珠三角地區唯一的一座龍母廟,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也是廣佛兩地善信上香祭拜和旅游參觀的主要場所。嶺南文化研究學者認為,黃岐龍母誕的成功“申遺”,將有助于這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也可以將其打造成一個文化品牌,成為黃岐乃至大瀝當地的一大文化名片。
商貿重鎮走上文化強鎮之路
隨著龍母誕成為非遺項目的正式掛牌,南海區已經擁有12個非遺項目。其中,廣東醒獅入選國家級“非遺”、鹽步老龍禮俗、南海藤編制作技藝入選省級“非遺”。據悉,自2007年開始,大瀝鎮就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將鎮內的非遺項目進行挖掘、搜集、整理,分批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此外,還通過獎勵成功申報非遺項目等方式,鼓勵社會大眾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
大瀝,作為商貿重鎮、廣佛之心,居于全國百強鎮前五的行列,在經濟上的發達有目共睹。如今,大瀝不斷弘揚傳統文化,將其與現代文明相結合,打造廣佛都市文化高地,并取得了一系列耀眼的成果,譬如:詩歌之鄉、攝影之鄉、醒獅之鄉、粵曲之鄉、書畫之鄉等光榮稱號紛紛落戶大力。同時,大瀝還舉辦了伯奇杯全國創意攝影大賽、佛山粵曲精英聯誼會等多個在省市區乃至全國都極具影響力的活動,從而踏上了文化強鎮的發展之路。
據悉,在本屆龍母誕期間,也同期舉行了第五屆伯奇杯創意攝影展,將鄒伯奇生平圖文、2015中國“伯奇”杯創意攝影作品、大瀝人文風情攝影作品等3部分進行展覽,推介鄒伯奇的同事讓大眾享受攝影文化大餐。同時,“大瀝記憶”——傳統文化、非遺、民間藝術展示活動也在6月9日-13日在黃岐公園居心,讓市民全面了解大瀝的傳統文化,了解大瀝。